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施行液体复苏临床探讨

2010-06-01 10:43郑功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7期
关键词:性休克穿刺针导丝

郑功伟

临床上液体复苏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如果没有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很容易出现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液体复苏失败,患者死亡[1]。我科自2009年04月24日至2009年09月08日将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例,B组6例,A组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B组为普通外周血管液体复苏,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6例,均为男性,其中1例就诊时呼吸、心跳已停止,年龄37~60岁。B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7~67岁。

1.2 方法 A组:常规置患者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肩胛区8~10 cm,头歪向对侧,消毒,铺无菌巾,取锁骨中点或中内1/3点下方1~2 cm处为穿刺点,局麻,穿刺针方向指向喉结,与胸壁角度为15°~30°穿刺深度一般为3~5 cm,边进针边回抽,见静脉血后再向前进针2~3 mm,置入导丝约30 cm,退出穿刺针,沿导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深度约12~15 cm,退出导丝,连接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及输液器,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具体原则如下表1。

表1 患者通过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原则

B组: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心电、呼吸等生命指征,按水、晶体、胶体比例进行液体复苏。

2 结果

A组6例,患者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率约83%;B组6例患者,成功2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34%。

3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纠正创伤性休克,疗效好,补液、用药有据可依,避免了因盲目过度补液造成的心衰,肺水肿等多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2]。

缺点:在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气胸,气栓,纵膈血肿,皮下血肿,误入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严格规范操作是可以避免的。

[1]景华,谭启富,王文学.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411.

[2]于文龙.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

猜你喜欢
性休克穿刺针导丝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