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2010-06-08 07:13张雷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张雷声

[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唯物辩证法;内在逻辑联系;内在整体;外在整体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029-04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要求。但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在理论界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着重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视角。

一、整体性是唯物辩论法运用的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革命性、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以及构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世界观、方法论是立足点,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没有唯物史观,没有唯物辩证法,不可能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解剖,也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的伟大发现,更不可能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然,没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就没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之所以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唯物辩证法首先具体化为系统方法的运用。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它所属的整体中加以考察。系统方法在运用中强调的就是整体性,是要把需要研究的对象放到整体中来认识,不仅强调整体内部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强调这种联系是有一定结构和规律的,说明整体、部分、要素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说明整体离不开部分、要素,整体是以部分、要素为基础的,整体大于部分、要素,是部分、要素的集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机械的捏合。当马克思从对法学、历史学、哲学的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后,他把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运用了系统方法。从最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要从“整体的联系”上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构想开始,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五篇结构计划”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中公开“六册结构计划”,直至《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的形成,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用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整体,而且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内在关联,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整体、部分、要素的运动变化。《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也是从整体角度展开的。马克思是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由多种要素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组成的社会有机体来阐述的。在这个社会有机体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局部的,而是多种要素既包括社会关系层面的要素,如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也包括产业部门层面的要素如工业、商业、银行业、农业等的集合,这个集合就是整体。从整体性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机械地捏合在一起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并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这一结构的运动变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列宁肯定并赞扬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性研究。他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每一种这样的生产关系体系都是特殊的社会机体,它有自己产生、活动和向更高形式过渡即转化为另一种社会机体的特殊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还具体化为抽象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的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的统一。逻辑的方法就是思维推理的方法,就是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展现的各个范畴之间的辩证逻辑联系。而历史的方法是指按照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逻辑的推理、范畴的辩证逻辑联系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理解,是用概念体系来理解历史。一般而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就从哪里开始,思维的逻辑进程要符合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也要看到,思维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不是绝对一致的,历史的发展往往具有跳跃性和曲折性,思维逻辑进程要处处跟随它就必然会受到无关紧要材料的干扰,因此,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只能是大体的统一。无论怎样,逻辑反映历史,既可以展示现存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揭示社会结构整体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研究社会结构,就是对这个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研究。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无论是“五篇结构计划”还是“六册结构计划”,在篇章结构的布局上以对商品、货币、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市场、危机等问题的研究,不仅反映了一国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而且还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关于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生产等问题的分析都是逻辑反映历史、理解历史的过程,正是在对各要素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研究。

二、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是由相互联系着的理论构成的,而这些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就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解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就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容基础是什么?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立足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容基础包括哪些。从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开始,到列宁完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的研究,为我们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提供了前提。

从整体性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否定三大组成部分作为内容基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必须是主要建立在哲学、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第一,尽管马克思自己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但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发展的思想成就是不能也没有必要被淹没的。没有这三大组成部分为内容基础,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我们也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还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等内容,但是,这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是其中最主要、最根本、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它们由此也就应该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构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这就是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但它又不是简单地对应于这三个组成部分,而是对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理论的高度概括:“一以贯之”的“之”,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一以贯之”的“一”反映的就是整体性的理论。只有贯穿于三大组成部分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才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了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表现出整体反映,对客观世界、人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表现出整体研究,而这种反映和研究不仅强调了客观世界、人、人类社会各个层面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客观世界、人、人类社会不同层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正是这些不同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才使我们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体系构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次的理论、核心层次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实践结合层次的理论、这两个层次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实践结合层次的理论,那么,我们就会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层次性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在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反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在于理论的发展和运用,正在于它具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贯穿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也通过实践化、时代化、民族化反映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关于规律性认识的实践化、时代化、民族化,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内容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深入透彻的研究和贯彻,既表现在世界观、方法论的研究上,也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整体反映的研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理论,即无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或是其他,都是对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运用。

三、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

内在整体指的是马克思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即逻辑进程。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发展来看,逻辑发展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方面。当马克思实现了由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以后,他以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问题的分析为思想宗旨,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形成了哲学思想、经济学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以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交融在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严密的逻辑整体,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说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探索、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话,那么,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成为马克思进行理论分析、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主线。思想路线和逻辑主线是高度统一的,没有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逻辑主线;反过来,逻辑主线又是为思想路线服务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为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思想路线和逻辑主线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整体的核心。第二,从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叙述来说,研究过程到叙述过程反映的就是“生动的整体”到“思维具体的整体”的过程。马克思对理论问题的研究是运用抽象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抽象分析得出理论观点的过程,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就是“生动的整体”,而研究得出的理论观点要通过范畴的辩证转化构建理论体系叙述出来,这就需要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这一过程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思维具体的整体”。就《资本论》而言,起点的商品就是通过运用抽象法对“生动的整体”抽象出来的、最能反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现实的、最一般、最简单的经济范畴,而从商品到地租,中间经过了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生产价格等一系列的环节,这个过程就是反映“思维具体的整体”的过程。“生动的整体”和“思维具体的整体”是统一的,因而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是统一的,它们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整体的不可忽缺的方面。

外在整体是相对于内在整体来说的,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从马克思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整体性就是外在整体。说到底,外在整体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开放中不断前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整体性。它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不仅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也要求人们始终要跟踪研究现实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每一个突破性的成果。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λ)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体现。

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是统一的,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无论是在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发展中,还是在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叙述过程中,都反映了历史整体与逻辑整体的统一。无论是在马克思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个理论的形成中,也都反映了历史整体与逻辑整体的统一。因此,也可以说,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反映了历史整体与逻辑整体的统一。

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讲方法整体时离不开逻辑整体,讲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统一时又必然要涵盖方法整体和逻辑整体。这三个方面的交织交融构成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