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特点的实证研究

2010-06-08 07:13余双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青少年

余双好

[摘要]通过三次大范围实证调查,对当代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状况及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变化新特点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054-07

本研究中的青少年是指进入到青春期发展阶段,但又没有达到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由于成熟这个概念的多重内涵,我们把青少年年龄上限作了弹性处理,采取“守一望多”的策略,即以11~18岁青少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青少年的多元理解作为补充,对青少年这个概念进行操作定义。同时,在本研究中我们把思想道德这个概念按照作用的领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思想道德是包含思想、道德、政治等诸多层面,与科学文化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概念。狭义的思想道德概念特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即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应的社会价值观念。我们认为,如果不从广义角度理解思想道德就不能揭示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多样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如果不从狭义的角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探索,就难以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多元整合”的策略对思想道德进行操作性界定,从思想、道德、政治等多个层面对思想道德这个概念进行理解,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整合,从总体上把握思想道德的本质内涵。

我们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三次大型调查。第一次是2005年,为了配合共青团武汉市委开展的武汉市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共青团武汉市委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5年5~6月,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741份。第二次是2006年5月,为了配合共青团湖北省委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研究,为湖北省委召开青少年工作会议提供客观依据,在共青团湖北省委支持下,课题调研在湖北省范围内进行,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 500份,回收问卷4284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3 962份,有效率为88.04%。第三次调查在2006年11月~2007年1月进行,课题组主要选取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甘肃、山东、安徽、广东、湖北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初高中生和大学生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有效问卷3 758份。本报告主要以全国范围调查为主,结合武汉市和湖北省调查情况。研究表明,青少年思想道德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青少年人生目标明确,人生追求奋发向上,人生幸福观念多元务实: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人的态度总体肯定和信任,对消极人生态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注重人生价值选择标准,强调个人成功的内在因素,金钱观念客观理性等。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但在人生价值选择过程中也存在着不成熟、不稳定和过多注重个人因素的倾向,过多现实利益的考虑也渗入到青少年发展过程之中。

1人生目标明确,人生追求积极有为,但更多偏重个人因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青少年人生目标明确,选择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和“明确”的比例累计达72.4%。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敏感时期,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助于青少年用较为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来对自我同一性进行整合,形成稳定的自我观念和忠诚的心理品质。因而,青少年时期的人生目标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从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内容来看,青少年对传统有钱、有势、受人尊重和安分守己的人生追求认同度并不高,相反,青少年选择了“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自我实现”和“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对社会有用”等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表现出现代青少年崭新的精神风貌。但是,在调查的青少年中,依然有10%左右的青少年人生目标并不明确,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升,青少年选择人生目标“非常明确”的比例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升,青少年回答问题日趋相对化、模糊化引起的,是青少年思想成熟的表现,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学历的提升,人生目标越来越趋于模糊、不明确,需要作进一步讨论。从青少年人生追求和方向来看,在青少年人生追求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自我实现”,也就是主要偏重于从个体本位的立场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虽然这种人生追求在客观上也对国家和社会有益,是一种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追求,但是,如果这种人生追求不与国家和社会贡献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发展是存在着局限性的。调查还表明,女性青少年、城市青少年、共青团员、高中生以及独生子女青少年选择“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自我实现”,也就是更倾向于从个体本位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选择“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自我实现”的呈上升趋势,相反,选择“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对社会有用”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这也引发我们对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其思想观念是更加务实、健康,还是日益消极、低落的讨论,无论如何,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想观念并没有按照我们理论假设的方向进行提升,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人生幸福观多元务实,家庭幸福成为人生幸福观的新元素,但理想主义的精神有所欠缺

青少年在人生幸福观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所列举的选择项目中,青少年选择排在第一位的项目也只达到20%左右,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选择多样化的条件下,青少年对幸福观念的选择日趋多样。青少年对幸福观的选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既成就自己,又造福社会”、“拥有美满和谐的家庭”、“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其他选项与这三位选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三项选项占据总体选项的61.3%,占大多数。从前三者的情况来看,第一项和第三项在青少年幸福观的历次选择中都居于前列,只有家庭幸福这个选项排在前列较为少见,说明与其他年代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把家庭幸福排在较为优先的位置,注重家庭幸福成为当代青少年看待人生幸福的新元素,并且在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中,女性青少年更看重家庭幸福因素,把家庭幸福列为首位。对青少年人生幸福观的进一步分析还表明,青少年对人生幸福的看法与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学历和是否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关系。城市青少年、团员青少年和独生子女更多偏重选择“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等作为人生幸福指标:农村青少年、

党员青少年和非独生子女青少年更偏重选择“既成就自己,又造福社会”作为人生幸福指标。从总体上看,青少年选择具有理想主义气息的人生幸福指标并不多,只有不到10%的青少年选择“为追求一种崇高信仰而奋斗”作为人生幸福指标,表明当代青少年在人生幸福的选择上,日益趋向理性务实,而较为缺乏理想主义的激情。

3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人的态度总体肯定和信任,但人际顾虑和不信任成分在增长

青少年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评价总体积极乐观,他们对传统宿命论的人生和封建迷信的人生态度选择了不认同,而更多倾向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调查中,选择生活态度“非常积极”和“基本积极”累计为76.6%,青少年从总体上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对人的总体看法和人际关系的信任度来看,青少年总体对人持正向和肯定的态度,超过半数的人认可“大多数人基本是诚实的”、“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善的”和“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保持着对人的基本肯定和信任,并且大多数人对“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表示认同,表示了人际关系的基本信任度。但是,从青少年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等选择项目的高度认同,表明青少年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较高的社会顾虑,也折射出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情绪,这也会影响到其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的信念。调查表明,15岁左右是青少年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敏感年龄,15岁的青少年选择“非常积极”(24%)和“基本积极”(48.4%)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而选择“不太积极”(4.1%)和“消极”(1.8%)又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表明15岁左右青少年生活态度有一个明显变化,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

4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内在化,强调个人成功的内控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在人生价值的成分中日益明显

从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观评价标准来看,大多数青少年更倾向于把个人品德、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价值评价标准,而对于一些较为世俗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如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社会声誉和个人生活舒适等认同度并不高,表明当代青少年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总体积极健康,并且从青少年价值评价的特点来看,多数青少年并没有选择通过外在指标,如对社会的贡献及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等外在指标来评价自己,而是选择个人品德、能力和个人生活舒适等内在的价值标准来评价人生价值。这既表明了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容易使青少年自我价值迷失发展的方向,因为人生价值虽然可以通过自我价值来进行衡量,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评价标准。从青少年对人生成功的因素分析来看,青少年更多强调“勤奋和持续的努力”、“文化水平”、“品德”、“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和“身体健康”等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进行合理掌控的内控因素,而较少归功于“机遇或运气”、“金钱”、“外貌”等个体较难控制的外控因素,表明青少年更多强调通过自己个人努力达到人生成功,这些都是促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并且青少年在对成功的因素分析中,更多关注勤奋努力、个人品德等思想道德因素,表明思想道德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正日益得到重视。但在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人生幸福的归因中,也存在着过多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进行归因的偏向,并且从青少年对金钱的看法来看,“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人的能力与价值的尺度”等观念依然在青少年中还存在着市场,还有一部分青少年把个人成功寄希望于“机遇或运气”、“金钱”、“外貌”等一些外控因素,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方向。

二、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现状及特点

调查表明,当代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状况总体处于积极稳定状态,尽管青少年在婚恋道德选择上日益趋向理性和自然,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存在着日益增加的距离,但是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诸多领域,当代青少年依然在主流上保持着与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多数青少年积极认可道德的作用和功能,对社会肯定和支持的道德行为持积极赞同和力求践行的态度,但在当代青少年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道德相对主义倾向,在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需要作出道德牺牲的行为,青少年践行的比例偏低,并且在婚恋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的倾向。

1认可道德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作用,重视道德的协调功能,但道德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

调查表明,多数青少年认可道德观念对个体发展的约束作用,追求有道德约束的生活,并且多数青少年对道德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是积极正向的。他们较为充分肯定道德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把道德看成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手段。在道德功能选择上,与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更偏重于道德的协调性功能,即把道德看成是个体内在的修养和对个体的约束和协调,但对道德的进取性功能重视不够,也就是把道德看成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手段,积极拓展道德的社会功用。在当代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还应关注的一点是,在青少年中道德相对主义观念较为明显,而道德相对主义容易使青少年在重大道德是非面前迷失自己的道德选择,因此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缺失。从调查的情况看,有20%的青少年在道德观念上具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

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和是否独生子女青少年在道德功能上的表现显示,男性青少年对道德功能的看法更为明确,更倾向于进取性道德,而女性青少年道德相对主义观念更为明显。大学生更倾向从积极角度来看待道德的作用,并且更倾向于从进取性功能来认识道德的作用,高中生的道德相对主义观念最为明显。党团员青少年比群众青少年更多从积极角度来看待道德的功能,并且较多从道德的协调功能认识道德现象,群众青少年的道德相对主义观念更为明显。非独生子女青少年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道德的功能,更少以相对主义观念来看待道德,独生子女青少年更多把道德看成是外在的东西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2道德标准依然是评价青少年的主要标准,能力标准也得到一定程度重视,但对身体健康标准依然不够重视

调查表明,青少年在对好孩子标准的评价来看,近85%的青少年把道德标准作为评价好孩子的主要标准,10%左右的青少年把成绩好作为好孩子的标准,而只有5%的青少年把身体健康作为好孩子的标准。在青少年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道德标准依然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能力标准和身体健康标准却受到忽视。当代青少年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思维中片面追求道德人格的总体状况,其中,青少年对身体健康的忽视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给予适当引导。进一步分析青少年道德标准中的结构发现,在青少年道德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孝

敬父母尊敬师长,这个标准较重视个体对外在道德标准的服从性,而排在第二位的是良好行为习惯,这个标准更重视个体内在的标准和实际行为表现,从两者的排列来看,当代青少年更表现出对道德标准的遵从性的一面。不过,可喜的是,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学历的提升,青少年越来越开始高比例地选择良好行为习惯,越来越开始重视内在的道德准则和实际行为表现。

3青少年在基础文明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养,对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敢于斗争,但对涉及个^道德牺牲的行为则表现出自保性,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

调查表明,青少年在一些基本的文明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养,对于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拾金不昧等体现个体文明素质的观念和行为,青少年表现出很高的观念认同和行为选择。对于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比如考试舞弊等现象,多数青少年敢于同这些不良行为作斗争,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尽管对不良道德行表现出强烈不满,但在行为选择方面并没有采取相应行为来制止。而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道德行为,比如见义勇为,大多数青少年虽然观念上认同并且由衷地表示钦佩,但在实际行为中更多地选择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在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4对传统道德观念基本表示肯定,认同传统观念的现代价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遵从,但对传统道德的核心和实质缺乏系统了解

调查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相比,当代青少年对中国传统道德及文化表现出较大程度的认同和喜爱。绝大多数青少年肯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持基本否定和完全否定的青少年比例仅占2%:大多数青少年对中国传统道德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评价“很大”和“较大”,还有30%青少年评价“有一定作用”,只有不到5%的青少年选择作用“较小”和“没有”。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现代价值,绝大多数青少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青少年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价值的认同既高于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也高于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表明当代青少年更多从文化身份角度来认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寻求中国文化的自我认同。这一方面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越来越多地从文化本位角度来确立个体身份,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意识形态标记的淡化。当代青少年不仅在观念上认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而且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多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遵从,比如当代青少年在与父母关系方面,多数青少年能够记得父母生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表现一定的孝顺观念。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交互分析中,在道德观念与行为的诸多选项中,非独生子女的表现都要好于独生子女,而只有在某些选项上,独生子女却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如对父母生日的记忆上。独生子女更多记得父母的生日这个指标虽然并不能说明其对父母更为孝顺,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与青少年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和对其作用的高度评价相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了解并不充分,虽然大部分青少年阅读过中国古代儒家一些经典著作,但了解并不系统,对中国传统道德本质和具体内涵缺乏足够理解。

5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青少年在网络道德上表现出基本道德底线,但对网络。恶搞”的实质认识不足

调查表明,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过上网经历和经常上网。青少年在网络道德上也表现出基本的道德底线,对于网络“恶搞”现象,大多数青少年表示不支持和不赞同,有1/3左右的青少年对网络“恶搞”现象表现出厌恶,认为应予以谴责。而对于涉及政治性很强的红色经典著作的网络“恶搞”现象,青少年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谴责和厌恶,85%的青少年都选择了不宜提倡、应该谴责和应该依法追究责任,只有15%青少年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般的行为甚至认作有创意的行为。表明当代青少年对一般的网络“恶搞”和对政治性很强的网络“恶搞”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分的,存在着明显的道德底线。但是,从27%和16%左右的青少年对网络“恶搞”、甚至对红色经典‘‘恶搞”的赞同和欣赏态度来看,对网络“恶搞”现象的实质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恶搞”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教育。

6在婚恋道德方面采取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注重对婚恋道德主体的尊重,但较少考虑婚恋问题的社会影响

调查表明,青少年对于婚姻恋爱的态度显得较为开明和包容,对于中学生谈恋爱,尽管多数青少年并不支持在中学期间谈恋爱,但采取绝对反对和排斥态度的比例非常小,说明尽管青少年本人不赞同谈恋爱,但对于其他人谈恋爱则采取了宽容态度。青少年认为在中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寻求终身伴侣,而是寻求友谊、支持帮助和对自我的证明,而这种选择恰好比较好地印证了埃里克森把青少年的恋爱现象看成是寻求自我同一性的一种尝试的观点。青少年在对待婚姻道德方面,越来越多地把婚姻看成是个人的活动,尽管多数青少年对多角恋爱、婚前性行为直到同性恋行为持不赞同和不支持的态度,但对于这些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对青少年身心有伤害的婚恋观念,青少年并没有足够比例表示强烈反对,而是对其他人的这种行为以尊重个人选择为由给予理解和包容。对于同性恋这种行为,青少年中随着学历的增长,持理解和支持态度的比例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把婚姻道德越来越多地看成是个人活动,尊重个人在婚姻恋爱方面的选择,这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但婚恋道德问题除了有其个体性的一面以外,也存在着社会性的一面,青少年仅仅从个人道德层面,并且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来对待婚姻道德,也存在着对婚恋道德的社会性的忽视,应引起注意。

三、青少年政治观念发展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当代青少年对现实政治形势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感、认同感、信任感和满意度,对政治形势总体评价积极乐观,对政治现实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对未来政治发展充满信心。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些基本观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观念,在具体的爱国主义情境的评价中也显得合理、理性和客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观念保持着较高的认可度,并且多数青少年把加入党组织看成是对共产党宗旨的认同和信仰的选择,大多数青少年有现在和今后加入党组织的愿望。青少年对现实政治的看法也充满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感到不满意和不满足: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处理中注入了过多的个人利益的权衡,在个人与国家关系观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虽然绝对比例较高,但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西方色彩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选择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在入党动机中渗透着较明显的

个人利益的考量,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明确表明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等等。

1对政治形势近看困难重重远看充满信心,总体评价较好具体评价问题较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对眼前的政治经济及政府政策的评价要低于今后政治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的评价,如青少年在评价当前政治形势时,选择“非常稳定”和“稳定”的比例为37.5%,而在评价我国保持长期稳定时,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比例为69.4%;在评价目前经济形势时,选择“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累计为48.6%,而在评价我国经济政策认同度时,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例累计为67.3%:在对当前政府满意度进行评价时,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累计为48.1%,而在评价党风社会风气的信心时,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累计为46.7%,而选择非常有信心的比例为13.5%。上述数据表明,青少年在评价眼前经济政治形势时,容易受到具体经济政治问题的困扰,因而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和不满足,但是对我国政治局势长期保持稳定充满信心,而对当前经济政策的认可度也表现出较高的状态,对当前经济政策的认同度又恰恰反映了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青少年总体对我国政治形势评价较好的同时,也有部分青少年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不满意,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党和政府工作以及党风廉政的信任度,选择“非常满意(认可、信任)”的比例都相当低,均不足20%。说明青少年对我国经济政治形势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折射出我国现实政治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2保持着较高的国家观念,在国家利益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但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中渗透较多个人因素,对开放环境下的个^与国家关系存在着模糊认识

调查表明,在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些基本观念上,大多数青少年保持着较高的国家观念,比如对“热爱祖国是光荣的,背叛祖国是可耻的”、“爱祖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国格高于人格,主权高于人权”等,青少年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均超过半数以上,选择“不太赞同”和“不赞同”,的绝大多数比例在20%以内,表明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国家至上观念有较高认同度,其中“热爱祖国是光荣的,背叛祖国是可耻的”的赞同度为88.1%,而不太赞同和不赞同累计为3.4%;“爱祖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的赞同度为75.1%,不太赞同和不赞同的比例累计为10.8%,说明在国家利益大是大非面前,青少年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的荣辱观也深深印在青少年心中。但青少年在具体涉及个人利益的一些选择项目中,表现出一定的模糊认识,比如对于“国家是抽象的,个人发展是具体的”,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与不太赞同和不赞同的比例大致相当,为34.6%和34.7%,也就是34.6%的青少年把这个命题作为一种正确观念而选择赞同,表明在青少年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时,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渗透着个人利益的考虑,把具体的个人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对改革开放以后伴随而来的一些新的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观念,显得缺乏足够判断。比如“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是世界公民”、“加入外国国籍也同样可以是爱国的”这些命题从逻辑和事实上,应该是一种错误的命题,但在青少年中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却均超过60%,说明多数青少年在这些新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判断。

如果我们把当代青少年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观点同1994年资料相比,青少年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的特征则更为明显。1994年笔者在湖北地区大学生中进行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观念的调查,从两次调查的比较来看,经过10多年的变化,青少年从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对社会主导的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观点的较高程度的认同,但其认同的比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变化最为明显,说明随着时间的变迁,青少年在思考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时候,从国家角度看待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比例在减少,而从个人角度来看待国家和个人关系的比例在增加。一些以前过去曾经认可的正确观点,比如“国格高于人格,主权高于人权”,也开始逐渐淡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道德情境评价既开放包容,又有明确的道德底线

与其在个人与国家关系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模糊认识相比,青少年在一些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情境和人们行为的评价显得既开放包容,同时又有明确的评价底线。青少年对那些直接和间接为祖国服务的人,给予了较多的道德褒奖;对那些在国外谋生但希望祖国强大的人,给予了较多的理解和包容;但对那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危害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则给予了明确的谴责。表明当代青少年在评价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道德情境中,有明确的道德底线。如果我们将青少年对个人与国家关系情境中人的行为表现的评价进行细分,可以将青少年的评价分成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积极褒奖的行为。青少年积极褒奖的行为是直接或间接为国家服务的行为,其中直接为国家作贡献的行为最为受到肯定。其二是能够理解和支持的行为。青少年能够理解和支持的行为是不损害国家的利益,而间接对国家作出贡献的行为。其三是能够包容和理解的行为。青少年能够包容和理解的行为是不损害国家利益而谋求个人发展的行为。其四是不能容忍的行为。青少年不能容忍的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利益构成影响,其中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故意直接对祖国的荣誉构成影响的行为,或直接与祖国为敌的行为。青少年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评价反映了时代发展和个人国家观的变迁。

4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表示高度认同,注重从党的宗旨和精神追求角度选择入党的理由,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选择低于其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入党动机中渗透着明显的个人利益考量

调查表明,青少年对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念保持着较高的认同,绝大多数青少年表示现在或将来有入党的意愿,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领导的较高度的认同。从青少年选择入党的理由来看,大多数青少年从党的宗旨和精神追求角度来考虑入党的理由,而对于不入党的理由也主要从个人条件不成熟或党的标准这个角度来考虑,把入党依然视为一种高层次的个人精神追求。但是青少年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度的选择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度相比,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认同度的比例要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为特征的价值观念,并且在青少年选择入党的理由中渗透着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的考量,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选择入党的理由主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寻找,还有一部分青少年选择不入党的理由是对共产主义没有信仰,青少年入党动机还有待于在具体情境中具体分析。

四、青少年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的相互关系

调查表明,在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内部结构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人生目标、道德水平、现实政治观念、国家观念等成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生活满意度越高,人生目标也越明确,个人道德评价水平也越高,现实政治的评价也越积极,国家观念也越强。同理,人生目标越明确,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道德自我评价水平也越高,对现实政治的看法也越积极,国家观念也越强。个人道德评价水平越高,表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人生目标越明确,对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也越积极,国家观念也越强。对现实政治评价越积极,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人生目标也越明确,个人道德自我评价水平也越高,国家观念也越强。国家观念越强,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人生目标也越明确,个体道德的自我评价水平也越高,对现实政治的评价也越积极。

在所有相互关系中,生活态度与人生目标存在着最高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两者关系最为密切,即对生活态度越积极的青少年,其人生目标越明确,反之亦然,人生目标越明确,生活态度也越积极。其次是心理健康问题与生活态度间的关系,也就是生活态度越积极,心理问题越少,反之亦然。排在第三位的是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也就是生活满意度越高,心理健康问题越少,反之亦然,心理健康问题越多,生活满意度也越低。排在第四位的是生活满意度与生活态度间的关系,也就是生活满意度越高,生活态度越积极,反之,生活态度越消极,生活满意度也越低。排在第五位的是现实政治观与国家观间的关系,也就是对现实政治看法越积极,其国家观念也越强,反之亦然,国家观念越强,其对现实政治的看法也越积极。排在第六位的是生活满意度与现实政治观间的关系,也就是生活满意度越高,其对现实政治的看法越积极,反之亦然,对现实政治评价越积极。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几者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3。

综合上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当前多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很难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在思想道德上总体依然保持着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高程度的认同,对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也充满信心。在价值观念上,青少年尽管在选择过程中个人因素越来越多地起作用,但并不主张完全脱离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个人绝对自由和纯粹的自我实现,而是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进行整合和折衷,兼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向互利关系,具有了整合折衷和理性务实的特点。但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也存在着在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犹豫,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偏重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参与国家政策的自我效能不高,对社会主义主导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度较低,自我道德观念与行为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和偏差。当代青少年并没有形成一整套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相背离的价值观念,相反,他们试图在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与多种多样价值观念之间进行整合,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价值选择的痛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体策略来看,从青少年思想道德结构内部思想、道德、政治的相互关系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从多个层面切入,多元推进。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国现代独幕剧的30年(1919年-1949年)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