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教学中的运用——以贺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例

2010-08-15 00:47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贺州瑶族历史

朱其现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教学中的运用
——以贺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例

朱其现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在创意经济时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创意教学的基本元素,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具有创意能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又彰显特色的办学之路是关键。

地方历史文化;创意;教学;价值

国际创意产业界著名专家、著名经济学家、英国的约翰·霍金斯曾说“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到来”。创意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与自信,也体现一个国家、区域的经济与文明发展水平。在我国,自2005年北京举办了首届的“中国创意产业大会”以来,“创意产业”这个词汇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全民的创意精神也不断被激发。2006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创意经济”一词首先出现在官方文件。虽然中国的创意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势头非常良好。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为8.7%,而创意产业的增长率却超过17%,增幅为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但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问题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尽管一些大学已开始通过开设创意产业专业培养创意人才,地方政府和各种培训机构也开始涉足创意产业培训工作,然而要培养出创意经济时代所需的创意人才,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优势不可忽视。

北京交通大学皇甫晓涛教授在《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一书的自序中提出:中国人经过百年历史思辩后,开始了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与缅怀,而是经过西化、现代化、世界化、全球化之后的真正文化创新与复兴,这将打通文化与法制、文化与科技、文化与经济的关联,在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重构本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全面发掘创意中国的知识元素与文明元素,形成全球化开局的国家创新之核与世界非物质经济财富大转移的大国跨越崛起之魂”。因此,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作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用日趋凸显。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如何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日益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1]。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的新突破,应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很好运用于创意教学之中,培养既能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又具有创意意识的人才应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贺州历史文化资源概述

贺州历史文化是八桂大地的一朵奇葩,贺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是中国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楷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置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古老多姿,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构成贺州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一)瑶族文化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边境五岭余脉山区,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市有瑶族26万余人,占中国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贺州瑶族主要分布在贺州的山区,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交通不便,构成了贺州瑶族民族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地理环境。

在瑶族文化体系中,瑶族长鼓舞、瑶族盘王节、瑶族蝴蝶歌、瑶族服饰、瑶族婚礼、瑶族度戒、盘王大歌构成瑶族文化精华,是贺州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1.瑶族长鼓舞。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居住区的瑶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着一种平地瑶同胞特别喜爱跳的民间舞蹈,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项目名录。老一辈民间艺人分别于1956年冬和l957年春,先后出席过在南宁和北京举行的民族文艺汇演,均获优秀节目奖,并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芦笙长鼓舞”自形成以来有它的独特性,与其它的长鼓舞的动作、音乐、号字等方面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了富川平地瑶独具特色的“芦笙长鼓舞”。

2.瑶族盘王节。过山瑶称“还盘王愿”、“做堂”、“搞愿”,富川平地瑶称为“踏歌堂”,钟山红头瑶称为“朝踏节”,是贺州市各支系瑶族群众祭祀盘王、歌唱盘王,祈求全族平安顺利,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隆重节日。集祭祀、娱乐、社交功能于一身,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是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民族盛典,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民族盛典。

3.瑶族蝴蝶歌。元、明、清以来 ,瑶、汉、壮等民族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影响,自明嘉靖以来,“梧州流民”进入富川与当地“抚瑶”结盟定居,相互通婚,形成了不少“半瑶僮半梧州流民”的平地瑶村,因他们操一种汉族方言土语“梧州话”,又自称为“梧州人”,故这部份人又被称为“梧州瑶”,而《蝴蝶歌》就是用“梧州话”演唱的二声部民歌,它是富川瑶族的标志性民歌。“蝴蝶歌”流传久远,技艺精良,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在音乐领域中的聪明与智慧,与侗、壮、布依、高山等兄弟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道,确定了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蝴蝶歌”是瑶族文化多源性的象征,体现了瑶族多层次的文化遗存,显示出其独特性,具有瑶族特征的文化背景、历史轨迹和艺术规律。

4.瑶族服饰。贺州瑶族的服饰样式之多,装束之奇特,同一支系而又服饰迥异,为国内之少见。现已查明各种不同服装样式有十五种之多,其中生活中常见的有七种。如以妇女头饰区分就有尖头、平头、包帕等三大类。而尖头又分为塔形、斜形和小尖头三种;平头分为包锦平头、缠纱平头和平顶三种。包帕又分为单帕和重帕二种。而新娘的头饰则有顶板式、皇冠式、屋檐式和框架式,真可谓是各式各样,争奇斗妍。贺州瑶族服饰工艺技艺主要有挑花、刺绣、织锦三种。贺州瑶族服饰已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州市政府拟在八步区黄洞瑶族乡建立贺州瑶族服饰生态博物馆,以生态瑶寨为基础,与旅游相结合,在发展中保护贺州瑶族服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二)客家文化

贺州是客家人集聚区域,管辖的八步区、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平桂管理区均有客家人居住,在200多万总人口中,客家居民4680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客家人39.6人,客家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6%[2]P70。贺州客家人祖先多数于明末清初、清代中期、清末分三次从广东梅州、揭西、河源等地迁来。客家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忠孝节义、爱国爱乡、重教兴学、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对贺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贺州,客家先人在艰苦创业历史进程中,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1.客家围屋。贺州八步区莲塘镇的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仁冲村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建筑群之一。整座围屋分南北两座,相距300米,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8个,天井18处,厢房94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9个,天井18处,厢房132间。客家围屋是传统客家土楼围屋与中原民居建筑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左右6纵主屋,纵屋之间又有横屋相连;四周有3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围屋不但是客家人居家过日的基本场所,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2.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包括信息资料展示中心和客家文化保护区两部分。信息资料展示中心是一个集客家文化展览、文物收藏及资料记录与保护、工作人员办公、研究人员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文化保护区包括白花村寨脚大围屋、白花洞心大围屋、白花陈家围屋、仁冲大江围屋、仁冲江家新围屋等客家围屋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馆区内的客家民居建筑、服饰、丧葬习俗、节日、生产生活方式和语言成就等保存完好的民俗文化是贺州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经典缩影。

3.客家山歌剧。客家山歌剧是在桂东客家山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八步区,八步区的客家区域自古以来就盛行山歌,客家人通过山歌来反映他们的劳动生活、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男女爱情,早在民国时期,一些民间艺人山歌手受民间戏曲的影响,吸收了客家民间宗教、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的养分,把山歌从山间野外搬上了村坊的土戏台,在客家民间山歌、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民间气息浓郁,在剧种的表演上呈现出喜剧风格,塑造的多为民间小人物,常常以幽默风趣为表现性格的特色,剧中主要以小旦小丑和丑旦为主,各种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丑”角的特点,以丑角为中心的戏剧结构,形成了客家山歌剧的主要特色。

(三)名人文化

贺州古为岭南通往中原的潇贺古道重要区域,被称为“天贺之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古代到近代又有大批名人或途经贺州,或被朝庭贬任贺州,或为抗战转贺州,构成贺州独特的名人文化色彩。其中有出生于八步桂岭镇且在我国古代文坛享有盛誉的《爱莲说》作者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有中国知名巾帼女书法家,原中国文坛领袖、世界大文豪、中科院院长、国务院副总理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佩戴红领巾的人、革命烈士龙业鼐;有中央军委授予体坛尖兵荣誉称号的叶乔波;此外自古至今出生于贺州的文化名人还有翁宏、林勋、于式枚等;曾到过贺州的我国文化名人有陆贾、宋之问、李商隐、苏东坡、孙中山、李济深、马师曾、红线女、何香凝、柳亚子、梁漱溟、千家驹、欧阳予倩、高士其、陈勋先、万仲文、周匡人、邓小平等。这些文化名人不但给贺州带来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为贺州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创意教学的良性互动

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与古道文化、建筑文化、村落文化、方言文化共同构成贺州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给地方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的平台。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在当今世界,国家之核在于创新,创新之核在于文化。但文化的发掘与创意利用在于人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创意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而创意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则占30%以上,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教育、培训行业、娱乐、体育、休闲行业等,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地方高校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创意人才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历史文化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高等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既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途径。而认识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是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市情、国情的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是现代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它不仅仅包括先人留下来的物质基础,更包括既定的民族性格、交往观念、生死观、文化观、法律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劳作模式、行为准则等一系列的文化传统[3]P7,高校开展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社会探究是高校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是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绿色资源和可靠的内容平台。1998年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对“创意产业”定性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把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行业列到创意产业里。而建立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地方创意产业,是以地方历史文化为基本元素,以创新思维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手段而形成的产业。“地方文化资源之所以能与创意经济实现融合,根本的原因在于,地方文化资源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为创意经济提供不竭的绿色资源和内容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和价值再挖掘。”[4]p59

三、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创意教学的主要途径

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行为,无外乎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实在的、直观的、有合理秩序和客观规律可寻的认知方法,这是科学的途径,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行为方式;其二是带有创意的思维,突破事物原有意义,在教育理念、观念上放开,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放手,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放飞,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教学中得以提升价值和合理运用,以期达到教学成果最大化。

贺州学院是贺州唯一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也是广西东部地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地方创意产业所需创意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现学院开创的艺术设计、音乐学、美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创意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意识培养与教学实践,走出一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

1.开设地方历史文化课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也必须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开设。贺州学院在利用贺州历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学生中普遍开设创意学、贺州与客家文化、瑶族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2.开设地方历史文化专题讲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几年来,学院每年均在“桂东百家讲坛”开设有关贺州地方历史文化的系列讲座等。

3.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参观、访问和考察贺州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贺州辉煌的历史,以及一大批文化、科技工作者们的艰辛探索和地方城镇的现代化历程。

4.组织师生参与贺州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创意园的策划、实施过程。目前贺州利用瑶族文化元素开发的八步区黄洞月湾茶园休闲度假,该景区以度假为主,有茶园观光、瑶绣一条街、水上漂游、盘龙仙居、沙滩排球等休闲旅游度假项目,也是一个以瑶族文化为元素的创意园区。此外,贺州还是自治区设立的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其中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区就是在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进行合作示范,开展客家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品。项目建设包括旅游商品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客家服饰创意制作中心、客家文化广告传媒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基地等。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模式,引进台湾客家文化创意研发机构和人员,将贺州和台湾的传统手工业技术进行创意开发,发展新的系列产品,重点开发贺州客家布艺、陶瓷、竹木、石艺、食品、盆栽等客家传统文化旅游工艺品以及动漫制作等,并进行产业化经营。具有天时、地利条件的贺州学院在创意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利用瑶族、客家两大文化创意园区,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意人才。

[1]我国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EB/OL].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007/t20100729-1353756.html.2010-07-29.

[2]钟文典.广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唐 凌,李闰华.从“小历史”走向“大历史”:利用地方优势历史课程资源开展国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4]张 雷.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的融合机理分析[J].理论学刊,2009(7).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Creative Teaching:The Cas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Hezhou

Zhu Qixian
(Art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In creating economic times,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of creative teaching.As a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especially,as an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key is how to utilize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how to promote students’creative ability,thus blazing a school-running trail suited to its own conditions and demonstrating features.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creative;teaching;value

G42

A

1673-8861(2010)03-0096-04

2010-07-06

朱其现(1968-),男,广西昭平县人,贺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与经济。

论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西新升本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究”(项目编号:2006—B—6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贺州瑶族历史
瑶族织锦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新历史
吾城·吾乡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