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 00:47钟来全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视域政治思想

林 明,钟来全

(1.贺州学院 教务处,广西 贺州 542800;2.贺州学院 思政部,广西 贺州 542800)

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林 明1,钟来全2

(1.贺州学院 教务处,广西 贺州 542800;2.贺州学院 思政部,广西 贺州 542800)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多样性的,社会需要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其社会功能的作用,忽略了个体性的价值和需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从而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章从生存论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于观照现实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立足于服务现实主体的需要,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生存;现实的个人;价值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个体的生存、发展被提升到突出的位置。从生存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水平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的有力批判。

一、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

社会需要论、社会哲学的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社会或社会群体借用一定的中介和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需要,按照一定的思想品德规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说。按照这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肯定而体现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支撑社会良性运行。所以,从社会需要这一基点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各系统间的关系,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军队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新的历史时期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多次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被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毫无疑问,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改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把那些在群众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克除掉,使人们顺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使其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成为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一句话,“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凝聚人心、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2]

但仅以社会需要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合理性是不全面的,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从社会需要的视角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合理性,直接的后果之一就会导致人们越来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在这种话语中,人们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的重要,其最终还是仅仅为了社会而服务,那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关联性不大,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做到针对性,教育效果失去实际的意义。“如果我们仍然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看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么,在当前这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社会成员在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发生重大调整、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充分显示出来的过程中,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便越发显得软弱无力。”[3]由此看来,仅仅从社会需要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够的,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特性得以确认,使之既服务于社会与政治运行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社会被当作一个超越于个人之上的独立存在实体,个人被视为从属于社会活动的工具,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思维理念中都存在这样的社会观念。特别是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强调社会和整体超越于个人之上,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人在社会中的性质及其关系,把人只理解为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人是社会中的人,而忽视了人的个体性的相对独立存在,这种理念对人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其出发点应该是从事实际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本身,还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研究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的人,这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在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个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去说明社会,而不是把社会当作现成的东西去说明个人。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的状态中,而是处在可以经验感触到的、在一定现实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处于既有的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之内的自己。虽然个体的人以一种社会性的形式生存和发展、成为其人,但不能简单地把社会理解成是由个体组合而成的一种关系,社会由个体合成的同时,它还是人个体生存与发展展示的独特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回归到个人关系存在的层面上去看待,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合理性做出明晰的阐释,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我们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和“应该怎样”等根本性问题,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性,解决好“已有”和“应当”、“事实存在”和“价值存在”的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二、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尊重主体的需要

在社会需要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教育者的需要以及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作用,忽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受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主体性意识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如果不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所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挖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即尊重受教育者的认识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主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功能得以发挥,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超越于世俗功利的束缚,在内心构建一个丰富的、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展开深切认识和体验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性深处对正义和光明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化不仅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朝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科学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所推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定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主体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和价值活动,在这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两种需要,一种需要是工具性价值,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需要满足,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另一种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满足,即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主体性价值。“需要是人的生存发展对于外部环境、自身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具体依赖性。”[5]所以,关照受教育者的需求,是生存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在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生存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们积极地从事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历史,改变社会发展的进程,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一种活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最基础的东西,在历史的创造活动中,人类从外界取得一定的物质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由于历史的创造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历史的创造活动中,群众得到了生存与发展。这就必然性地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即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把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普及到社会大众,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生存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要,以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并为其营造良好氛围,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深刻阐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以实际行动办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与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围绕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落脚点,解决好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及时有效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好群众需求的层次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适应这种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好群众需求的多变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滞后这种变化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实现科学理论大众化,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多样化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背景中,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激荡,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向多样化发展,导致了社会中理想迷茫、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发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妨碍社会的良性运行。“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4]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根据社会大众的特点,实现理论通俗化、理论具体化和理论民族化,为一般大众所掌握,为一般大众所需要。

三、生存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供生存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为现实的个人提供生存的保障,表现为引领个体实现自我生存的认识和实践。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认识过程中,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总是正确地认识客观,不可避免地产生偏误,形成错觉,让人在思想上造成迷茫。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源于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实现和维护一定主体的价值需要,其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认识水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地处理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自觉意识的指导而不会盲目行动。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功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的精神动力在实践中创造出巨大力量,把人的精神潜能产生创造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把个人的力量汇入到群体的力量之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集体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历史。所以,回归到个体的现实存在,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归依。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提供一种生存保障,其根本的价值体现在对人之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人的存在首先是生存,这是人生之前提条件与基础。人之生存体现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存方式,即主体间的生存方式,为主体和主体间的相互生存提供一种生存的导向。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生存的需要激发、推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就是人生存、发展需要的产物,反映人的生存、发展活动对精神依赖性。邓小平曾说过:“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那就是唯心论。”[7]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没有精神力量的智力支持,我们的事业难以取得成功,但我们不可能长时间地依赖于精神力量的支持。所以我们要重视物质利益,注重多劳多得,体现个体的能力与价值,关注人的物质生存条件与基础,这就是生存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生存,这是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本质性所决定的。在人类之初,个人是通过群体的活动,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教育自己,不是被别人教育的。也就是说,“思想道德教育是以风俗习惯形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是一种生活。”[8]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是现实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具有丰富的意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去关注人的生存,其目的就是要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把人塑造成有思想、有道德、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人类本体。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只能是通过其对个体的功能,即解决个体生存而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不是直接的,而是需要以现实的个人为中介。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关怀就是在于改变人,使个体在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在某种引导着社会发展方向的道德信念、思想信仰、价值追求的指导下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而使社会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力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得以实现。由此看来,在生存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种社会功能性,但前提条件和基础是主体的生存和主体的需要,没有此前提条件与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效。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的历史背景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激烈竟争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这就决定了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在人类刚刚迈入新世纪初期,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交流中演进,新旧价值观念在更替变化,人们以往恪守的信仰、信念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致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丧失、信念危机等思想问题。精神家园的失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人生的信仰,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宗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信仰,寻找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生的终极目标。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抵御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一些思想领域里的消极、落后的观念的侵蚀,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重要任务。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普及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制体制,开展有效的心理分析,帮助人们掌握较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和睦共处,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稳定的社会。

[1]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29.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李德顺.道德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Existentialism

Lin Ming,Zhong Laiquan
(Dean’s Office,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 lot of function,observing in view of Social nee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s on its social function too much,and neglect individual values and needs.This lea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lack of relevant,and redu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studyon the ai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survival theory,and thinks that the ai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cerning for the ma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is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nlyfrom the start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reality and footing in the service of the main nee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really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rvival;person in the reality;value

G41

A

1673-8861(2010)03-0015-04

2010-06-15

林 明(1958-),男,广西岑溪市人,贺州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钟来全(1972-),男,壮族,广西融安县人,贺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视域政治思想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