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体系探析

2010-08-30 05:50
关键词:指标值竞争因子

米 俊

(1.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山西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体系探析

米 俊1,2

(1.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文章从生态位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因子,尝试性地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企业生态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一 引言

任何企业都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如同一切生物体一样,都有出生、发展、衰亡的生命运动过程。换言之,企业应是有生命的机体,像自然界中的某个生物体单元一样具有一定的生态位。企业生存在由自然、人口、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宏观企业生态环境和由企业个体、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媒体公众等因素组成的微观企业生态环境,因此企业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借用生态位理论来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并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方法。

二 企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相关概念

(一)生态位与企业生态位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 (E.P.Odum)提出,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本文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一个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明确位置,是由企业主动选择和竞争行为决定的。哈钦森 (G.E.Hutchinson)根据生物的忍受法则提出了生态位的一种形象表达方法。他认为,一个生物的生态位就是一个 n维的超体积,这个超体积所包含的是该生物所需的全部条件。因此,与该生物生存和生殖有关的所有变量都必须包括在内,而且它们还必须是相互独立的。本文在上述思想的启发下,认为企业与自然生命体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在生命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形态,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就可以经营任何行业与产品。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企业往往会根据比较优势,在特定的时期内占据一定的形态,具有特定的生态位。企业竞争实质上也就演变为对稀有生态资源的竞争,企业在整个生态资源空间中所能获得并利用的资源空间也就成为企业在现实生态环境中的特定生态位。与自然生命系统的生态位相比,由于企业经营的多样性,使企业生态位呈现出不连续的特征。

鉴于上述企业生态位的界定,笔者认为从生态位视角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着重从利用生态位因子组合不同,研究不同企业生态位构成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差异。

(二)企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首次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 (Tansley)于 1935年提出。他在《植被概念与术语的使用》中说: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1]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进行能量的积累与转换,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2]当企业内部出现某些缺陷时,必须通过内部结构进行自我调整与修复,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动态地进行内外部之间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从而实现企业的人才流、物质流、财务流和知识流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企业由低生态位向较高生态位运动。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在它周围的其他企业个体连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它的生态环境,企业个体与它的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企业生态系统。

(三)企业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当两个企业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根据哈钦森 (Hutchinson)的观点,在任何两个基础生态位的重叠部分都必然要发生竞争排除。如果竞争是强烈的,那么发生竞争的生态空间内就能保留一个物种。[3]虽然他的方法有缺点,但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一,两个基础生态位有可能完全一样,即生态位完全重叠,虽然这种情况极不可能发生,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竞争优势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第二,一个基础生态位有可能被完全包围在另一个基础生态位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结果将取决于两个物种的竞争能力。如果包在里面的物种处于竞争优势,它就会把外包物种从发生竞争的生态位空间中排挤出去,从而实现两个物种的共存,但共存的形式仍然是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被包围在另一个生态位之中。第三,两个基础生态位可能只发生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空间是被两个物种共同占有的,其余则为分别占有。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物种都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但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将会占有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第四,基础生态位也可能彼此邻接,这种生态位关系很可能是回避竞争的结果。第五,如果两个基础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 (不重叠),那么就不会有竞争,两个物种都能占有自己的全部基础生态位。[4]

对于企业而言,当两个企业的生态位发生重叠、部分重叠、分离时,就演变为企业与企业的竞合关系。具体来讲,有下列五种现象:

图1a 企业内包生态位适合度模型

图1b 企业内包生态位集合论模型

图2a 企业等宽生态位适合度模型

图2b 企业等宽生态位集合论模型

图3a 企业不等宽生态位适合度模型

图3b 企业不等宽生态位集合论模型

图4a 企业邻接生态位适合度模型

图4b 企业邻接生态位集合论模型

图5a 企业分离生态位适合度模型

图5b 企业分离生态位集合论模型

对于图 1a和图 1b,指的是企业内包生态位,其竞争结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B占优势(点线),迫使企业A减少对共占资源的利用;另一种是企业A占优势,企业B被完全排除,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并购现象,确切地讲,就是企业A兼并了企业B,对企业 B拥有了完全的控制权。

对于图 2a和图 2b,指的是企业等宽生态位,其竞争博弈的结果是企业 A与企业 B在竞争中达成共识,共同垄断某些资源,彼此相持存在,类似于企业中的双头垄断现象。

对于图 3a和图 3b,指的是企业不等宽生态位,其结果是企业A与企业B在竞争中形成互补优势,企业 A与企业B结成战略联盟,企业A处于主导地位,企业 B实行的是补缺战略。对企业 A而言,企业 B的存在有利于其专注于某一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对于图 4a和图 4b,指的是企业邻接生态位,代表的是企业A与企业 B竞争回避现象,双方尽可能避免在市场上发生竞争。

对于图 5a和图 5b,指的是企业分离生态位,代表的是企业A与企业 B不存在竞争,双方在不同的或相关性极小的领域内共存。

三 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构建

笔者受哈钦森 (Hutchinson)的生物生态位的 n维超体积模型的启发,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生态视角的角度出发,按照企业的系统结构由外到内,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看作是由社会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生态与法律环境、行业发展与同业竞争、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消费者需求、自然资源、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企业家、企业文化、企业员工、资产状况、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财务状况等系统维度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D=F(社会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等以上所述各项二层面 16维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如图 6所示)。本文认为,基于生态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由两部分组成:企业外部生态系统和企业内部生态系统。但就深入分析该机制模型的目的来说,还需要对其基本构成作进一步分析。

四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文对山西省内的民营企业作了实际调查,以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本次问卷调查共涉及 104家企业,发放问卷 104份,回收 104份,问卷回收率为 100%,由于在问卷收集过程中对每一问项都进行了详细解释,所以每份填写完整有效。

为了保证调查的可信性,需要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本文主要采用通常使用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法 (Cronbachα)进行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检验。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取值在 0-1之间,一般认为如果克朗巴哈α大于等于 0.8,则认为问卷设计较好,问卷内在信度可接受;如果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大于等于 0.7而小于0.8,则认为问卷内在信度不太高,问卷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应予以修正。[5]

图6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二层次 16维度评价模型

表1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各要素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

从表 1可以看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均大于 0.8,这说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并且内部结构良好。

由此可见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效度比较高,所得数据可靠,可以此做进一步分析。

五 企业可持续系统指标因子分析

表2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

表3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K 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从表 3中可以看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 30个分指标变量值为 0.875,表明这 30个分指标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且巴特利特球度检验χ2统计量的观测值为923.546,显著性概率ρ<0.01。这说明,无论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 0.05还是 0.01,概率ρ都小于显著性水平α,故应拒绝零假设,即认为这 30个分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不太可能是单位矩阵,它们适合作因子分析。

六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因子提取与重命名

通过在 SPSS中指定提取因子的个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上述 30个分指标变量的共同因子。经过探索性提取,最后确定提取 6个共同因子。表 6是提取 6个共同因子时的总方差解释能力表。

表中第一列是提取的因子编号,第二列是提取的各个因子的特征根值,第三列是提取的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第四列是提取的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由表 4中数据可以看出,6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 87.693%,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得到了解释,因子分析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提取 6个共同因子后,通过因子旋转使原有 30个指标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呈现出高低不同的差别,使各个因子都具有实际含义,能够对各个因子进行重新命名,以便形成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聚类指标体系,用于进一步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 5)。

由表 5可知,ED4、ED5、ED6、ED7、ED9、ED10、ED11、ED12、ED13、ED14在第 1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1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10个变量;ED7、ED15、ED16、ED17、ED18、ED27、ED30在第 2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7个变量;ED20、ED21、ED22、ED23、ED26在第 3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3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5个变量;ED1、ED2、ED3在第 4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4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3个变量; ED28、ED29在第 5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5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2个变量;ED19、ED24、ED25第 6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第 6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 3个变量。

根据指标定义,ED4、ED5、ED6、ED7、ED9、ED10、ED11、ED12、ED13、ED14,这 10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在行业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把第 1个因子命名为企业场势指标。

表4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提取 6个共同因子时的总方差解释能力表

表5 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根据指标定义,ED7、ED15、ED16、ED17、ED18、ED27、ED30,这 7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所处阶段的状态指标。因此,可以把第 2个因子命名为企业态势指标。

那个晚报记者林超我却是见到过的。那夜出事以后,我整天就龟缩在学校里,哪里也不敢去,整天在小说中打发惶恐,麻醉自己。渐渐的我也开始涂抹一些文字,两年后居然在校内声名鹊起,两年间长长短短发表了30余篇小说和随笔,那篇《我是衰哥我无敌》在社会上还引起了一点轰动。林超就来采访我了。

根据指标定义,ED20、ED21、ED22、ED23、ED26,这 5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的执行力情况。因此,可以把第 3个因子命名为企业执行力指标。

根据指标定义,ED1、ED2、ED3,这 3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状况。因此,可以把第 4个因子命名为企业弹性力指标,即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根据指标定义,ED28、ED29,这 2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能否应用知识管理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因此,可以把第 5个因子命名为企业创新力指标。

根据指标定义,ED19、ED24、ED25,这 3个指标主要是反映组织内部员工对企业认同程度。因此,可以把第 5个因子命名为企业组织力指标。

七 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得分与结果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力评价得分

为了进一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汤姆森(Thomson)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然后根据不同因子的贡献比例,得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 EH I模型,其表达式为:

其中,a1,a2,a3,a4,a5,a6为各因子的贡献比例,EDS1、EDS2、EDS3、EDS4、EDS5、EDS6分别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场势指标值、态势指标值、执行力指标值、弹性力指标值、创新力指标值、组织力指标值。则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EH I模型为:

(二)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见表 6。从综合得分来看,排在前五名的企业有:企业 16、企业 100、企业 22、企业 31、企业 45,其中,企业16占绝对优势。这表明企业 16场势指标值遥遥领先。在因子 1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是企业 6、企业 21、企业 15、企业 30、企业 2,说明这五个企业在场势指标值上有明显优势;在因子 2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是企业 9、企业 100、企业22、企业 36、企业 16,说明这五类企业在态势指标值上有明显优势;在因子 3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是企业 8、企业72、企业 7、企业 16、企业 100,说明这五个企业在执行力指标值上有明显优势;在因子 4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是企业72、企业 8、企业 7、企业 4、企业 16,说明这五类企业在弹性力指标值上占有明显优势;在因子 5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是企业 7、企业 16、企业 65、企业 36、企业 31,说明这五类企业在创新力指标值上有明显优势;在因子 6的得分上,排在前五名的企业是企业 1、企业 25、企业 10、企业 9、企业 4,这表明,这五个企业在组织力指标值上有明显优势。

表6 部分样本企业可持续发展力 EH I综合得分和综合排名

八 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山西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避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山西民营企业主普遍重战术、轻战略,重大事情往往根据经验和个人直觉进行决策。由于战略意识不足,山西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主营方向不明、主营领域模糊,其经营的投机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又会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无战略的危机。有的企业主事无巨细,凭经验和感觉管理,使管理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以致无法达到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战略管理,突出主营方向,在此基础上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缺乏明确分工和职能定位,企业主经常随便地打破管理秩序,损害了管理的严肃性。调研发现:很多职业经理人按规定处理了违纪事件,被处理人在企业主面前一求情,企业主一句话就推翻了处理结果,这就使得管理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管理秩序,维护管理的严肃性。

3.素质偏低的管理人员处于管理的核心层,成为管理最大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症结所在。中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企业主创业初期的亲朋好友,他们缺乏进取心但却占据着重要岗位,使优秀的外来人才找不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发挥不出潜力。时间长了,组织中就滋生了不良的风气,这样的组织僵化而缺乏活力。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要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用现代管理理念取代裙带管理理念。

4.民营企业主膨胀的欲望加上非理性的决策往往断送掉其辛苦创下的基业。民营企业在掘得第一桶金后,赚钱的私欲膨胀,急于追逐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而忽视自己主营业务的延伸,使资金严重外流,甚至把企业拖垮。所以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主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而且要逐步健全决策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1]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86-288.

[2]米 俊.赢在战略 -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4.

[3][美]康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5-106.

[4]Lynda M.Applegate,James I.Cash,D.Quinn Molls.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omorrow’s Manag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8(12):42.

[5]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6-59.

A Probe in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usta 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Shanxi

M IJun1,2
(1.School of M anagem ent,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 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Taiyuan030006,China)

From the niche perspectiv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rough the research in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ecosystem,it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entatively propos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nterpris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Besides,it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with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enterprise inche;privat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valuation

book=90,ebook=259

C931.6

A

1000-5935(2010)03-0090-07

(责任编辑 石 涛)

2009-07-17

米 俊 (1974-),男,山西忻州人,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指标值竞争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感谢竞争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