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2010-09-06 09:55马金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秦皇岛06600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5000
关键词:景观空间

马金祥,刘 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5000)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马金祥1,刘 杰2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

乡村景观是提供传统乡村环境与乡村生活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以乡村风光和乡村活动为出发点,不仅仅从传统乡村生活和美感出发,更要满足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求,考虑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要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基础。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各种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才能呈现出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从体验者和居住者对乡村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态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出发,以乡村景观空间中的点、线、面形态为中心,以静态和动态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塑造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的适宜性形态组织,建构乡村景观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

乡村景观;景观空间;形态组织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区域[1]。从构成要素看,乡村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看,乡村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乡村景观设计通过空间形态的多样化组织提供综合的、直观的视觉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及田园文化生活作为审美信息源而存在,体现景观的审美功能,此时乡村景观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见证和现状表现,更是乡土生活和乡土文化的博物馆[2]。

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与组织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长期过程,细部空间的序列组织,构成乡村景观空间形态体系,以聚落文化、社区文化、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空间和以怀旧、回归自然为主要内容的情感空间为内涵的乡村景观营造。在对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中,根据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需求,以体验者的精神空间为导向,以生态化、人性化和地域化进行乡村景观空间设计。

一、乡村景观承载内容的多样性

我国的乡村景观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景观基础,以满足乡村体验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另外乡村景观具有一定的自身维持能力,是受人类调节的半自然半人文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农业特征,同城市景观相比自身具有显著的特点如表1。

二、乡村景观空间的设计需求

1.营造乡村景观意境,满足体验者的感知和体验

乡村景观意境首先要满足于景观美学的评价标准,即乡村景观空间中的景观要素、设计符号和组成形式都要符合景观美学的原则,由于其独特的景观元素,自然的组合方式和不同的隐喻内容又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景观形式。乡村景观中独有的水体、地貌、植被、自然结构(色彩、肌理、形式等)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自然空间、居住空间和农作空间,这些场所和景观正是现代人向往和追求的体验环境[3]。

表1乡村景观特征学科范畴景观要素内容

乡村生活体验是为了寻找在城市中缺失的净化空间和淳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在参与农业劳动中享受质朴的身体与心灵的感受。自然的山峦,变幻的水体,高反差的自然色彩,原生态的人文景观,乡间淳朴的生活体验,诸多的诱因促使体验者在游览与参与的过程中寻找新鲜感、亲切感与自豪感,满足求异心理、求知心理、好奇心理、享受心理等心理需要。这也是景观美学在心理学上作用的结果,吸引人,并让其真正的置身其中,感受景观的自然性、开放性、多样性,从中获得主观且充满个性的心理感受,最终将丰富的体验变成一种心理与行为上的意识,如对生态的维护心理和文化的传承心理。

虽然因地域和文化构成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景观组合,乡村景观都是将营造“理解大自然、熟悉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和天人一体的景观意象”[4]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景观空间形态组织的共同基础。

2.人地协调,维持和保护景观的生态平衡

乡村是一个有序、复杂、开放的大生态系统,它通过自然系统为生物和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还需要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也能进入自身的净化、循环、再生的生态循环过程。乡村生活的建立自古就离不开自然的推动力,传统的农业耕作就体现了当地农民良好的生态保护思想。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充分尊重本地的气候和地理特征,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土地利用方式,促成景观的丰富性和各种要素的协调。这种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对自然的适应,反映在小心地对待生物、环境,顺应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景观资源。正是这种“人地协调”才构成了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的物质基础和审美基础[5]。

因而,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不仅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突出对自然环境的创造性保护,突出景观环境体验的适宜性、景观的多样性和美景度,包括人的居住环境的改善。通过提高乡村人民生活质量,注重自然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在自然景观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3.营造综合性审美载体,满足体验者的精神感受

审美是有机体通过一定载体的感性显现,乡村景观的审美感受来源于景观的“形象”。这里的“形象”是乡村景观在空间组织上所表现出的感性形式[6]。这些感性形式包括天然景观如地形地貌、植被、水体,以及人为景观如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美感。农业生产、村落、气候、经济和文化都会影响景观的形式和肌理,这些审美载体会带给体验者丰富的心理感受。由于审美对象的特征本来就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审美主体的感情活动也是复杂的、千变万化的,由此造成的审美感受与联想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人为添加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能否“匹配”或者强化以及促进这种地域性审美功能,抛弃固有形式特征,胡乱模仿,都有可能会降低景观本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美学功能。

乡村景观综合性审美感受的营造,源于审美要素的合理配置,乡村景观设计应该以审美主体观赏所伴随的心理因素为基础,追寻审美要素与审美主体美感的心理流程相契合,以无人工痕迹的、纯美的自然风光景观为主导,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层次体验者的心里诉求[8]。

4.保护和存留天然景观,延续和发展乡土文化

乡村景观的聚落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正是这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乡村环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而正是这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乡村环境特色[7]。

一方面,尊重世代延续的乡土景观与乡土情节,维护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留存乡村应有的田园气息,是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的趋势,也是乡村进行可持续生产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乡土文化的继承性是乡土景观得以保存的根本,它有别于其他景观形态,是在于它体现着一种粗放性的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与田园生活。例如,乡村独有的亲和力与文化生活氛围;人与人交往密切、对邻居间帮助与支持的依赖、共享信息等这些行为方式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城市景观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而,在不受城市化影响的条件下对乡土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和延续,可减少城市化的行为方式误导乡村环境建设,使乡村景观具有更为实质性的内涵,有利于实现乡村景观具有地域文化生长与更新的能力。

三、乡村景观的空间形态组织

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研究的内容是空间物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景观空间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所呈现的形式和意义,涵盖乡村景观空间的形式、位置、构筑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所形成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还包括对空间的心理反映与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观空间形态。因而,作为向参与乡村活动体验者提供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的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乡村景观空间组织应以此为切入点,向体验者传达乡村信息和营造乡村体验。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模式下,景观要素可以抽象为一般的点或面(斑块和基质)、线(廊道)空间要素进行研究。

乡村景观空间可划分为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根据乡村景观空间的使用功能,把乡村景观物质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村落空间、交通空间等,如图1。乡村景观生产空间包括各种农田、林地、鱼塘等,如图2;乡村景观村落空间包括生活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乡村景观交通空间主要指村落的交通,如图3。

1 乡村景观空间中的物质景观——生产空间、村落空间(农田和居住空间)

图2 乡村景观空间中鱼塘

图3 客家土楼是其整体村落中的一个单元“点”

1.“点”“线”“面”建构的景观形态空间

乡村旅游景观包含了“点”、“线”、“面”的构成体系构架。从体验者和居住着对乡村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态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出发,以景观空间形态为中心,提出塑造乡村意向的乡村景观环境空间的构架体系。

(1)“点”

乡村景观村落居住院落空间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点构成,是原住民的居住、生活的场所,同时提供给体验者在乡村居住、参与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传统的乡村庭院是在长期的聚落居民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气息和自然气息,如图3、4、5。随着城乡差别的日渐减少,传统乡村农舍村落的原始形态正在逐步消失,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地域特色日渐缺乏。乡村景观应该以乡村乡土特色营造为出发点,满足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需要,在兼顾生产性的基础上对乡村民居的庭院进行景观空间组织。

图4 壮家吊脚楼,原始形态的农舍

图5 黄土高原的传统窑洞

在院落内种植生产性的果树,注重不同植株种群的结合,突出四季特色,提供一个院落的小气候环境,从而丰富庭院的色彩。栽培蔬菜景观,例如藤蔓类蔬菜丝瓜、黄瓜等,可以作为庭院观赏植物,满足生产的同时让庭院变得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在庭院空间内合理的布置设施景观,庭院中的水井、农具是乡村庭院中具有人文色彩的景观要素。传统农具石碾、石磨、筒车、辘轳、耕具等,是具有明显乡土特色的乡村小品景观,对乡村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6中的丝瓜藤让村落景观层次更为丰富;图7中传统农具的运用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构成了具有鲜明文化色彩的景观;图8中农家用具构成了小型乡村景观小品,以点的形式“点”缀在乡村群落中。

图7 河边的水车

图8 院中的石磨

(2)“线”

图9 乡间小径

乡村街道作为线性空间形态是依据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乡村生活展示的窗口,是城市对乡村的追忆载体。绿茵覆盖的林荫小路、农田相间的田间小路等等都是乡村街道景观的特色,乡村体验者在这里真正感受人性化、自然化的交通空间,如图9的乡间小径以“线”的形式出现,通过改变周边场景的景观配置,使得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多变的景观效果。乡村街道景观设计要考虑行走中景观步移景异的变化,以视觉的变化带动心理的变化,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弥补走路的乏味。通过道路两旁的防护篱、植物、其高矮、树姿、色彩的变化从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笔直的路具有快感,但缺乏变化;弯曲的路,自然且舒缓。乡村街道景观设计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特色进行设计,如在街道两侧过渡地带种植蔬菜或者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使村落的街道景观更加具有田园风光,使整体乡村景观更协调统一,突显特色。

(3)“面”

广阔无垠的田地,乡村作物(农田、果树、家禽、水产等)生产景观是“面”型态空间的主要载体。金灿灿的稻田、波光闪闪的鱼塘等自然作物的景观带来生活的美感。在兼顾土地适宜性的同时,通过协调果树、蔬菜、高粱、稻田、麦田、油菜等不同农作物的色彩变化和尺度搭配,如图10中的芦苇地,虽然“良莠不齐”,杂乱无章,却又生气勃勃呈现自然原生态景观。根据种植作物景观的特点,考虑从季节丰富的同时从局部的角度重点突出一个季节的特色,形成鲜明的乡村大地景观效果,如图11中的哈尼梯田,形成大片鲜明的大地景观效果,一年四季不同的色彩,形态都是乡村景观多“面”性的体现。大田作物的整齐韵律、果树的春华秋实、苗圃的郁郁葱葱、花卉的绚丽多姿将构建景观的时空特征、生态氛围及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图10 芦苇地

图11 哈尼梯田

2.乡村景观动态与静态空间

空间形态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的同时,运用各种形态构图创造主题明确而又富于变化的景观形式;根据人的视觉特征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使特定的景物在特定的空间中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1)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形态是指在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视点固定时观赏景物的审美感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形态组织处理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图12,通过创造静态空间中的景观作品让体验者更好地感受风景与艺术文化的结合。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依据各异的地形、地势创造丰富的风景界面来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例如,我们以天空和大地作为背景,创造心旷神怡的旷达美;以茂密的树林和农田构成的空间展现荫浓景深之美;山水环保,瀑布叠水围合的空间给人清凉之美;高山低谷环绕给人的深奥幽静之美。

图12湖边的渡船

(2)动态空间

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视点移动进行观景的空间称为动态空间。乡村景观对于体验者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体现在风景要素的时空转换以及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动态景观空间展示有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乡村景观的设计要有规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出入口和行进路线、明确的空间分隔、构图中心和游憩范围。乡村景观可采用循环的游览道路系统,逐步划分多个景观,以游憩景观为主线开设多条景观展示序列,形成景观展示序列的合理性和游览路线的统一。按照乡村景观的空间序列展开,如按传统村落建筑、农田种植区、农作物生产加工区、花卉苗木圃、蔬菜瓜果园、现代智能温室,垂钓园,高效栽培示范区等划分,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如图13中亲切的农作体验,既有生活情趣又朴实无华,让体验者参与其中,充分感受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

图13 晒场上的簸箕

四、结 语

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的意义是创造乡村体验的精神空间。作为创造优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乡村景观空间设计其目标在于谋求人与景观和谐发展的一种新途径,着重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聚居建筑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维持景观的生态平衡和历史文化的延续。通过塑造适宜乡村旅游景观空间需求的形态组织,进行景观点、线、面状的空间开发,将保持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和营造综合性的审美载体结合起来,降低城市化作用下乡村景观的同质化,建设出具有田园特色,满足体验者精神感受并能发展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

[1]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6.

[2]范建红,魏成.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5):285-286.

[3]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32-35.

[4]谢花林.乡村景观功能评价[J].生态学报,2004, (9):1989-1990.

[5]汪梅,王利炯.乡村景观的二元性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92-6493.

[6]陈玲.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87-90.

[7]莫妮娜.从环境行为学探讨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的协调发展[J].软科学,2009,(8):101-103.

[8]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53-60.

[9]吴礼冠.中国古民居[M].北京:五湖传播出版社, 2007:41-47.

[责任编辑 袁晓霞]

SpaceO rgan iza tion of Landscape in theDem and of Rura l Tour ism Behav ior

MA Jin-xiang1,L IU Jie2

(1.China Environm entalM anagem entCo llege ofA rtand Design,Graduate Schoo lofDongseo University,Q inghuangdao 066000,China;2.Schoo lof A rchitectu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 logy,Harbin 150001,China)

The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shou ld not be only from a new,special and beautifu l vision,but also m eet the needsof the diverse tourism in the aspectsof food,p laces,transpo rtation,travel,buying and entertainm ent,especiallyw 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behavio rof tou ristsand p sycho logicalneeds.Rural tou rism landscape aim s to p rovide traditional village environm ent,rural life imp ression and experience for tourists.The thesisanalyzes the behavior dem and for rural tourism,exp lores the sports,sightand otherphysio logical and psycho logical needsof tourists to estab lish the app rop riateness form and the sp iritof p lace in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landscape village;landscape space;form organization

TU971

A

1009-1971(2010)05-0020-06

猜你喜欢
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创享空间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再看三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