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

2010-09-06 09:55华晓会郭永刚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哈尔滨50080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50040
关键词:词尾词根相似性

华晓会,郭永刚(.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哈尔滨50080;.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50040)

探析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

华晓会1,郭永刚2
(1.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哈尔滨150080;2.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

日语假名属于原始词根词,通过附加词尾的方法派生出新的词汇形成动词群。第一个假名相同的日语动词之间都存在某些语义上的相似性,相同假名越多,其家族相似性越高。把“か”类常用动词按照相交、覆盖、隔断、交换以及咀嚼等语义划分为五个小群,从家族相似性上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か”就是“か”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か”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相交以及接触有关。确认相交以及接触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か”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日语“か”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语义网络

引 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所谓意义,也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认知语言学提出语言与人的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和系统性,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义解释中的重要作用。它为研究语言词汇意义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法。我们此次以人的经验、认知、范畴化作为日语动词研究的出发点,初次尝试对“か”类常用动词进行类属划分和范畴化研究,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虽说“か”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か”类常用动词的特性以及人们对“か”类常用动词使用经验的制约,是人们的生理感知和大脑机制与“か”类常用动词使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类属划分和范畴化,可以证明“か”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的特征与客观世界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证明其意义是事物客观特征的具体反映。我们又可以依据这种关系和特征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か”类常用动词的模糊语义网络。

一、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

语言是人类通过大脑对人类自身及周围环境进行认知的结果,语言是两者互动的产物,所以认知和语言的中心环节就是人。人类为了充分认知客观世界,必须采取最为有效的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来自外界的信息和认知的成果进行分类储存和记忆定位。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

杰肯道夫(Jackendoff)提出:“认知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类属划分的能力,即判定某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个特定的范畴的具体实例。”[1]人类用有限的认知手段,对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进行认知、进行类属划分,把从中获得的无限多的感性知识转化为有限个范畴内的系统的理性知识,然后再加以吸收和转化。这种认知过程中的类属划分(范畴化)反映到语言上就变成了语言学的范畴化。

里德(Reed)也提出:“构建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建立范畴。范畴是由那些在我们看来多少是互相联系、并因此而被我们归成一类的事物或事件组成的。”[2]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些类属划分的心理机制,决定了人类建立知识范畴的途径和方式。类属划分不仅使认知得以实现并证实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无限可分性,而且降低了认知的复杂性,从而导致所得到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为了对一连续客体进行认知,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切分成若干个范畴,对客观世界的任何切分,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词语的意义上并形成语义模糊。这些模糊词语的某些联系又将证明某类事物的一族词语系缚在同一个范畴中。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认为,把日语中的语义千差万别的“か”类常用动词纳入同一范畴中进行研究,不仅能使“か”类常用动词的认知规律得以实现,而且可以大大降低“か”类常用动词认知的复杂性。在长期的日语动词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个假名相同的日语动词之间都存在某些语义上的相似性,而相同假名越多则语义相似性越大。此类现象尤其在日语“か”类常用动词中最为显著。为弄清楚其中的缘由,我们查阅了数本日语词典,并特意把《新明解国语辞典》(三省堂株式会社,1978年)中69个星号日语固有动词中的32个最常用的非复合类“か”类动词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整理如下:

抱える、孵す、書く、掻く、駆ける、被る、被さる、被せる、重なる、重ねる、霞む、陰る、飾る、かばう、飼う、限る、囲む、囲う、隠す、隠れる、買う、代える、代わる、交わす、変える、変わる、返る、返す、帰す、噛む、かじる、醸す

通过分析,我们注意到“か”类常用动词语义之间存在着十分接近的相似意义。将“か”类常用动词划分在同一范畴内,将从本质上实现认知经济性。罗施(Rosch)很早就明确指出:“每个生物体都希望从其范畴中得到大量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同时又尽可能少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能力资源。”[3]我们把“か”类常用动词进行类属划分并纳入同一范畴进行认知研究,将大大降低相关日语常用动词认知过程的复杂性。从认知经济性的角度来说,一个“か”类常用动词的抽象概念所储存的信息不可尽数,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却很少。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的模糊思维能力可以跨越思维的许多阶段和大量的信息,而集中处理那些与当前任务有关的信息。伍铁平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跨越式思维”[4]。“跨越式思维”可以使人脑高效率地工作。同时,认知经济性也不可避免地造成“か”类常用动词语义范畴的模糊性。

二、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

赵艳芳认为,所有范畴都是模糊范畴。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所决定的,即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特性[5]。也就是说,范畴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边界,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其范畴的边界可以随之扩大、拓宽。我们尝试把日语中的“か”类常用动词纳入同一范畴中进行认知分析,深刻探析“か”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形体外延、语义内涵以及引申意义。

我们把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概括为以下两种形式:a.根据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所进行的概括;b.根据成员之间的共同属性所进行的概括(巴斯蒂克Bastick,1982)[6]。因为a类概括活动是根据相似性所进行的,所以获得的范畴通常都是没有“硬性核心”的模糊集合,它们在某些方面往往是交叉的或者重叠的。正如维特根斯坦(W ittgenstein)所说,“我想不出有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相似性;因为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所具有的各种相似性——身体、容貌、眼睛的颜色、举止、性情等等方面的相似性就是以同样的方式互相交叉、重叠的”[7]。b类概括活动因为是根据成员之间的共同属性所进行的,所以获得的范畴则总是具有“硬性核心”的集合。“硬性核心”指的是代表范畴基本属性的范畴中心可以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加以确定。

根据“か”类常用动词家族范畴成员的相似性所进行的概括,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抽象活动,因为在这一概括过程中,将具有相似性的范畴成员进行归类的活动与从这些成员中提取相似性的活动是混合在一起的。由这种概括或抽象所得到的“か”类常用动词的语义范畴,其边界都是模糊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语言,其模糊性在词语及其意义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原因主要源于人类对作为认知对象的客观世界的范畴划分是模糊的和不明确的。从逻辑上说,“か”类常用动词是一个包含多个成员的范畴。在经过有限次切分后,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有限个范畴,每一个范畴包含一定数量的成员。

根据上述对“か”类常用动词范畴概括的原理,我们发现对“か”类常用动词,按照其家族相似性的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五个意义更为相似的动词群:表示相交式接触的动词群,表示覆盖式接触的动词群,表示隔断式接触的动词群,表示置换式接触的动词群,表示咀嚼式接触的动词群。我们在对它们进行剖析之后,可以找出它们所具有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是表示相交式接触的动词群: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手以及脚在进行复杂活动时,往往会产生手足相交或者动作方向相交的现象。下面的“か”类常用动词在表示动作在有限的范围内反复进行、造成动作方向错综复杂、前后左右相交式接触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例如:

[かかえる(抱える)]拥抱:指人用双手相交式接触将物体或者人物等拥入怀里。

[かえす(孵す)]孵化:指母鸡用翅膀与鸡蛋接触将鸡蛋搂在腹下。

[かく(書く)]写、画:用使笔画相交的方法形成文字或图画。

[かく(掻く)]搔、挠、扒、搂:手指或类似物所进行的各种反复交叉式接触的动作。

[かける(駆ける)]奔驰:马四蹄相交的奔跑方式。马在飞奔时才会出现前后马蹄四蹄相交式接触的动作瞬间。

家族相似性特点:动作反复进行而且具有相交式接触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二是表示覆盖式接触的动词群:覆盖本身表示的就是覆盖物和物体之间的紧密接触。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覆盖模式详细划分为三个更小的动词小类:表示顶戴意义的覆盖动词,表示覆盖意义的覆盖动词,表示庇护意义的覆盖动词。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的“か”类常用动词在表示物体的表面被覆盖起来使其与外部世界隔绝开、覆盖物与物体之间进行紧密接触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例如:

[かぶる]戴:用帽子等物覆盖头部,把头和人的视线隔开。

[かぶさる]盖到……上、把……蒙上:把某物盖在某物之上使其遮挡住视线。

[かぶせる]覆盖:覆盖物和物体之间紧密接触,使其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

[かさなる(重なる)]重叠、重重:物体和物体之间紧密接触,使原有物体与视线隔绝开来看不见。

[かさねる(重ねる)]重叠堆放、盖上:把物体堆放在一起,使下面的物体与视线隔绝开来看不见。

[かすむ(霞む)]有霞、有薄雾:霞、雾等覆盖天空,把天空和人的视线隔开。

[かげる(陰る)]变暗、被遮住:指云彩隔断阳光,使天空变暗。

[かざる(飾る)]装饰、装潢:用某物体装饰某物体,隔断对原有物体的视线。

[かばう]庇护:对某人某物加以保护使其与外界隔绝,不被发现或者免受外部势力的惩罚或伤害。

家族相似性特点:把物体的表面覆盖起来使其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的意义是此类动词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三是表示隔断式接触的动词群:日语常用名词里面有一个名词“壁(かべ)”即“围墙”。该词的起源是来自墙壁与墙壁的相交接触这样一个视觉概念。围墙具有隔断作用、限定作用和隐蔽作用。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的“か”类常用动词在表示隔断或者区隔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例如:

[かう(飼う)]饲养、圈养:指用圈把动物圈起来饲养。圈是用小矮墙围成的方形或者长方形建造物,用来圈养家畜。

[かぎる(限る)]限制:原指用围墙来区隔,引申来表示限制。

[かこむ(囲む)]区隔、包围:原指用围墙围住,引申来表示在周围形成一个圈。

[かこう(囲う)]围上、围起来:原指用围墙围住,引申来表示在周围形成一个圈。

[かくす(隠す)]隐藏:原指把物体与寻找者的视线区隔开来,引申指把人或东西藏起来使寻找者发现不了。

[かくれる(隠れる)]隐藏:人或物体藏起来不被寻找者发现。

家族相似性特点:原指用围墙围住,引申来表示隔断以及屏蔽的意义是此类动词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四是表示置换式接触的动词群:置换以及替代等词语所表达的含义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交叉接触活动。交叉就是置换以及替代等活动的基础。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的“か”类常用动词在表示一种位置与位置、状态与状态之间的置换式接触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例如:

[かう(買う)]购买:指用金钱来交换商品,也就是交易。

[かえる(代える)]交换、替换:表示以某物换成某物或者某物替换某物等含义。

[かわる(代わる)]更换:表示以某物换成某物或者某物替换某物等含义。

[かわす(交わす)]交换:交换物品等的所有权。

[かえる(変える)]变换、替代:表示以某人代替某人或以某物代替或者交换某物等含义。

[かわる(変わる)]变换、替代:表示以某人代替某人或以某物代替或者交换某物等含义。

[かえる(返る)]返回:指人或者物体把现在的位置换回到原来位置的一种行为。

[かえす(返す)]使返回、返还:使人或者物体从现在的位置回到原来位置的一种行为。

[かえす(帰す)]使回去:使人从现在的位置回到原来位置的一种置换行为。

家族相似性特点:改变方向、置换位置甚至改变状态的意义是此类动词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五是表示咀嚼式接触的动词群:咀嚼也是一种运动方向相互交叉的活动。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的“か”类常用动词在表示上下牙相交式接触切断以及磨碎食物的动作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例如:

[かじる(齧る)]啃、咀嚼:上下牙相交接触切断食物。

[かむ(噛む)]咬、咀嚼:上下牙相交接触切断并磨碎食物。

[かもす(醸す)]发酵:日本人的祖先把大米嚼碎,利用唾液进行发酵。因此,在日语里“发酵”也属于咀嚼类动词,其本意是牙齿相交接触。

家族相似性特点:上下牙相交接触切断以及磨碎食物的意义是日语中咀嚼类动词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在探析了上述“か”类动词中的常用动词后,我们进一步发现在“か”类常用动词这一范畴中的各个成员之间还有一个可借以将它们与不属于这个范畴的成员区分开来的共同属性,这就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都与相交接触有关。与相交接触有关这一共同的语义特征可以涵盖上述“か”类常用动词语义网络中的所有动词。这一共同的语义是比较含混的、模糊的,所以称其为模糊语义。

三、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模糊语义

通过对上述“か”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的探析,我们得出了“か”类常用动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模糊语义。这就是它们都具有表示与相交接触有关的意义。那么,到底“か”类常用动词的哪一部分包含有此种共同的模糊语义呢?下面我们将从日语“か”类常用动词的派生和变迁中探寻其源流,找出“か”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部分,进一步加深认知“か”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的语义网络。

日本语言学家西垣幸夫认为,“在日语里面所有五十音图中的字母都是日语的词根(日本語では五十音がすべて語根となる)。”[8]依此类推,假名“か”就是日语中最为常用的一个词根。假名“か”作为原始词根,它所表达的语义尽管具有相当大的宽泛性,但已经对“か”类常用动词的模糊语义做出了一定的制约或者说是概括。正因为“か”类常用动词具有一个共同的词根,所以“か”类常用动词具有相同的家族相似性。我们正是以“か”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为基础,把“か”类常用动词划分在同一范畴中进行共同模糊语义的认知分析。

郭永刚指出,“日语和汉语不同,日语里不存在汉语那样多的音节。日语里元音和辅音的数量也很少,只有五个元音和十来个辅音而且不存在四声。所以在日语里要分化模糊词的歧义,一般只能通过给词汇增加词尾的方法来解决。日语动词词尾所起的作用就是将词根词所包含的语义加以细化。”[9]也就是说,日语里面的词根词依靠增加词尾,能够使原始词根的原始模糊语义变得更加细腻、清晰并派生出新的动词。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原始词根的原始模糊语义覆盖在所派生出的动词语义网络之中。

我们知道,在日语里动词词尾都处于五十音图中的“う”段,由う、く、す、つ、ぬ、ふ、む、ゆ、る以及浊音化动词词尾ぐ、ず、づ、ぶ等构成。原始词根“か”在附加上述动词词尾以后构成了双音节日语动词かう、かく、かぐ、かす、かず、かつ、かぬ、かふ、かぶ、かむ、かゆ、か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增加动词词尾的方法形成了大量的以“か”为词根的同源派生动词。郭永刚把它们的派生过程例举如下[10]:

かむ→かまう、かもす

かる→からむ、からぐ

根据郭永刚论述的日语动词词尾所起的作用就是将词根词所包含的语义加以细化的原则,通过上述的推导过程及推导结果可以归纳总结为:去掉动词词尾以后留下的日语原始词根“か”承载着日语“か”类常用动词所具有的最为基本的模糊含义,也就是表示相交接触的含义;而且可以证明根据“家族相似性原理”,所有“か”类常用动词都被联结在一个模糊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这里的相似性是一种总体上的相似性。因此,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可以准确解释日语动词中“か”类常用动词的派生以及模糊语义的内在联系。

结 语

通过上述探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们根据“か”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及范畴化提出了“か”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并且以此为基础探析了家族相似性与语义相似性的密切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认知了“か”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特点及其现实性应用都系缚在同一范畴内的语义网络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か”类常用动词使用的是相交接触的认知模式,“か”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语义都与相交接触意义有关。

其次,对日语“五十音图”中的假名“か”在日语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か”是日语“か”类常用动词、主要是日语固有常用动词的词根,也是“か”类常用动词词汇中表示模糊含义的部分。每个更加清晰的语义是通过附加不同的动词词尾来实现的。

第三,日语动词有一个通过附加词尾派生新词汇的规则的派生体系。尽管日语词汇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其词形和语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它们的发展脉络和表达语义的范围还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

[1]JACKENDOFFR.Sem antics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 ass.:TheM IT Press,1993:77.

[2]REED S K.Cognition[M].New York:B rooks/co le Publishing Company,1982:200.

[3]ROSCH E,M ERV ISCB.Fam ily Resem 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m 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 logy,1975:7.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37-141.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8.

[6]BASTICK.In tuition—How W e Think and A ct[M]. New Yo rk:JohnW iley&Sons,1982:270-275.

[7]W 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oin[M]. Oxford:BasilB lackwell,1953:31.

[8]西垣幸夫.日本語の語源[M].東京:近代文芸社, 1994:59.

[9]郭永刚.日语动词探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7-10.

[10]郭永刚.日语动词认知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116-117.

Sem an tic Networks of the Typ ica l Verbs of"ka"Genus in Japanese

HUA X iao-hui1,GUO Yong-gang2
(1.Schoo lofO rientalLanguages,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2.Schoo lof Fo reign LanguagesCo llege,No rtheast Fo 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H iragana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root,ofwhich the derivatives are generated by suffixation to constructa verb fam ily.Verbsw ith the sam e beginning hiragana p resenta sem antic sim ilarity.Themore hiragana is shared by the verbs,the higher sim ilarity is betw een them.The thesis d ivides the typ ical verbsof"ka"genus in to five sub-fam iliesacco rd ing to their m eanings,i.e."cross","cover","seperate","exchange"and"chew"and analyzes their sim ilarities.It is found that for verbsof"ka"genus,"ka"isan impo rtant carrierof the common sem entic fuzziness.A lthough verbsof"ka"genus show differentm eanings,they are relevant to"cross"and"touch".The thesis ho lds that"cross"and"touch"are their common sem entic featu res and therefo re p resum es that all the verbs of"ka"genus share a vague catego ry and are bound together by a comp lex intersecting network of sim ilarity.

"ka"verbwords in Japanese;sim ilarity;sem antic network

H363.1

A

1009-1971(2010)05-0091-06

[责任编辑 张莲英]

2010-06-20

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 740014);黑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42161)

华晓会(195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及日本社会文化研究;郭永刚(1955-),男,陕西兴平人,副院长,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词尾词根相似性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CK Sounds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