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

2010-09-19 03:17肖龙阶周德群
关键词:物价水平石油价格价格指数

肖龙阶,周德群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

肖龙阶1,2,周德群2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一国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是研究此类问题有效的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两种物价指数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只具有石油价格到物价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水平影响较显著。

石油价格;物价水平;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

二、方法与模型

1.协整原理及Johansen协整检验过程

2.VAR模型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由Granger(1969)提出,Sims(1972)推广的如何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本文采用的是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如下(X、Y)双变量VAR模型。

对式(3),原假设 H01:bj=0(j=1,2,…,k),则 X不是Y的Granger原因;反之,X是Y的Granger原因。

同理,对式(4),原假设 H02:dj=0(j=1,2,…,k),则Y不是X的Granger原因;反之,Y是X的Granger原因。如果S大于F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则Y不是X的Granger原因;反之,Y是X的Granger原因。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选取大庆石油价格作为国内市场石油价格水平的代表。由于我国石油进口以原油进口为主,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水平选择国际市场平均原油价格[All Countries Spot Price FOB Weighted by Estimated Export Volume,(Dollars per Barrel)],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署官方网站数据库;Pt指数选用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Ct选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由于我国在1998年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因此,本文的数据时间段取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月度数据。为了减少异方差性,对所有数据均进行对数化处理。

根据数据统计特征初步显示,国内原油价格与价格水平走势基本一致,且所有的变量都呈现出非平稳性,但它们有共同向上发展的趋势。因此,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时应采用带有趋势成分和常数项的单位根检验方法。

2.ADF平稳性检验

由于伪回归问题的存在,在回归模型中应避免直接使用非平稳变量,因此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使用较普遍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各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即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通过检验该序列是平稳的,称为零阶单整序列,即I(0),否则就是非平稳的。非平稳序列可以通过差分转化为平稳的序列,如果时间序列通过d次差分成为一个平稳序列,而该序列(d-1)次差分时却不平稳,则该序列称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I(d)。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schwarz criterion)。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原序列都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而差分后的结果则都显著拒绝单根假设,为平稳序列,即为1阶单整序列I(1)。由于单整阶数相同,该组变量序列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主要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进行协整分析,需要先建立由ln Ct、ln P1、ln P2和 ln Pt、ln P1、ln P2组成的两组三维内生变量VAR模型。根据极大似然函数(LogL)、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一致选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在VAR模型基础上,对这三个变量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用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来检验ln Ct、ln P1、ln P2以及ln Pt、ln P1、ln P2两组向量的协整性。本文建立的是三维内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EViews5.0软件程序分析上述两组序列,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表3。

表2 ln Ct、ln P1、ln P2三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 3 ln Pt、ln P1、ln P2三变量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看,ln Ct、ln P1、ln P2和 ln Pt、ln P1、ln P2两组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变量之间至少有一个协整方程,这说明变量通过协整检验,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了验证变量选择的适当性及其相互关系,对变量间的关系还要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揭示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协整模型从变量之间协同发展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它们之间的长期趋同行为,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确认。本文使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别检验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影响,并考虑国内石油价格变动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见表4、表5。

表4 国际油价与我国国内油价、消费价格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5 国际油价与我国国内油价、生产价格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ln P1不是 ln Pt的Granger原因”和“ln P2不是 Granger Cause ln Pt”相应的“Probability”值分别为 2.7×10-7和 3.6×10-8,小于0.05,国内、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是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的原因,而国际和国内油价之间因果关系却不显著;从结果也可以看出,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影响不显著。

四、实证结果与对策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显著性水平5%下,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水平、国内石油价格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显著性协整关系,这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紧密的结构依存关系。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影响显著。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不断发展阶段,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大,石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时期,石油主要用于个人终端消费如汽车等,而我国石油消费在生产领域占较大的比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影响是原油及其衍生物生产加工企业成本的增加,其位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上游,也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其次波及到交通运输、冶金以及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同时,带动天然气、煤炭等替代能源价格上涨,对能源消耗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上升压力,进而影响消费者价格水平,使总体物价水平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更进一步贴近市场;在能源进口方面,成品油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已取消,民营企业经营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的额度逐步加大,这些因素强化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传递机制功能的发挥。

(2)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影响相对较小,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依然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这在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是少见的;石油价格作为我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t的组成部分,其权重较低,而且相对于燃气、电等日常能源消费,在整个消费价格者指数的权重中是下降的。因此,国际高油价不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其次从价格传导机制的角度看,上游商品价格上涨能否传导到下游,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供求状况、供求弹性和产业链条的长短。多年来,在我国典型的买方市场情况下,上游企业因油价抬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不可能全部向下游企业直至最终消费者转移。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石油行业本身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能够通过其产品价格上调维持利润率水平,甚至成为受益者;而下游企业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大多数只能被动接受上游原材料涨价的结果而自行消化吸收,或者相对缩小生产规模,且愈接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其价格调控能力愈薄弱。如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较快上涨,但居民消费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同步上涨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物价传导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6],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不同的价格指数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

(3)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按照一般逻辑,国际油价通过影响国内油价而影响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但是,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看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是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与国际不完全接轨。我国自1998年起改变了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单一的政府定价的模式,国内原油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成品油价格确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的价格机制。但是,原油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局面,由两大石油集团公司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市场竞争不充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油价与国际油价之间是“有限接轨”,即原油价格已与国际油价接轨;而成品油价格变化则由政府调控,即当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发改委才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由两大集团具体制定。由于石油的自然禀赋性质和经营的垄断性,供给弹性小,在国内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外“反倒挂”、“追涨不追跌”现象。由于价格管制以及政府对石油行业的补贴,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无法顺利传递到国内石油价格水平上,价格机制并未对我国过快增长的石油消费发挥有效调节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对我国国内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说明了石油价格作为重要的市场信号,其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日益增强。但是,当前有关部门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扭曲了能源的价格功能发挥,如目前人为地控制油价,或政府财政简单地给予能源补贴等,这不但不能反映能源稀缺程度,还会导致企业的低效率扩张,遏制新能源的研发动力,这也是我国高耗能、低效率企业较为普遍存在的原因。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面临国际市场能源供给以及价格风险的冲击也逐步增大,对于石油价格,要从稳定石油价格向抑制石油价格过快增长转变,并逐步与国际油价全面接轨,国内要逐步完善包括资源税在内的各种税费机制,增加整个社会经济体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从而增强抵御世界市场冲击的能力,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 赵元兵,黄 健.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5(1):29-31.

[2] 韩亮亮,周德群,李宏伟.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协整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6):57-58.

[3] 赵笑宇.石油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2):92-96.

[4] 王风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06(8):6-8.

[5] 杨 柳,李 力.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51-55.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统计研究,2005(4):3-9.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Fluctuation on China’s Price Level

XIAO Long-jie1,2,ZHOU De-qu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There have been great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fluctuation on one country’s price level.The effects on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producer price index are different.Johansen’s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s causality test are used as an effective econometric approach to explore such issu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long-term cointegr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nd the two price indexes,but it is only from oil price to price one-way Granger causality,an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onl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producer price index.

oil price;price level;cointegration;Granger causality

F407.22

A

1008-4339(2010)05-0405-05

一、引 言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3年我国对原油需求量高达2.6亿吨,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8年5月,我国原油进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在石油定价机制方面,1998年我国原油、成品油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成品油价格改为政府指导价,价格水平初步与国际市场接轨;2001年11月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以往的计划管理模式,新的油价机制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管理机制。但是,随着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逐年提高,这种机制对我国石油价格水平乃至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日益显著。石油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具有涉及范围广泛、产业链长、传导性强等特点,因此,无论其价格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行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宗旨是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运用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相关变量指标的影响,这些宏观经济指标中包含物价水平,如赵元兵(2005)等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指出油价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1];韩亮亮、周德群等(2006)运用E-G两步法,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的GDP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出口总额以及进口总额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揭示了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产生正向影响[2]。其次是直接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如赵笑宇(2006)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石油价格变动对各产业产品价格及价格总水平的具体影响[3],王风云(2007)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用CPI指标表示)[4],杨柳、李力(2006)研究了我国能源价格(煤油电的价格指数)变动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P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实际GDP、能源价格以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短期呈现负向冲击,它引起的成本推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5]。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力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物价水平指标中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1)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1)分开,分别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两者的影响,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009-12-01.

肖龙阶(1966— ),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3058).

肖龙阶,Xiaolj007@nuaa.edu.cn.

猜你喜欢
物价水平石油价格价格指数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外汇占款和我国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各种价格指数
基于panel data模型下各地区物价水平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