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2010-12-13 02:1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口角通心络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 亮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门 5291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由于引起闭目障碍和口角歪斜,影响容貌和咀嚼功能,严重的会因患眼裸露而感染角膜炎,导致视力下降。因此,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希望能够恢复快,尽量不留后遗症。我院采用通心络胶囊配合常规治疗面神经麻痹12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03~2010-03间我科诊治的面神经麻痹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12~65岁,平均39.7岁。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12h内来诊。126例中合并有外耳道疱疹6例,其中7例有糖尿病,11例有高血压。发病原因:有明确受冷风吹袭患面者47例,病毒感染引起6例,不明原因69例,排除外伤性及核性面神经麻痹。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5~7d的地塞米松、甲钴胺(弥可保)、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治疗,有病毒感染的给予抗病毒,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分别给予对应治疗,7d后开始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3次/d。

1.3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可以正常闭眼,但遗有患侧不同程度口角歪斜;未愈:临床症状改善不大。分别记录2组治愈病例和好转病例的治疗天数,计算平均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2组间治愈率比较用χ2检验,治愈、好转时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治愈)101例;可以正常闭眼,但有不同程度口角歪斜(好转)25例;没有未愈病例。2组治愈和好转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年发病率23/10万,男女发病率相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本组病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5岁。12岁小男孩发病前晚因天热开冷气吹袭脸部引起,经用5d地塞米松和通心络、弥可保、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7d开始好转,14d可以完全闭眼,症状完全消失。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因明显影响容貌,比较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得到比较及时的治疗,所以,它的治疗效果也比较好。70%的病例可在1~2个月内完全恢复[2]。本研究2组病例最后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与文献报道的相当,而治疗组的治愈率还要高得多,达到接近90%。在对治愈、好转病例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时发现,加用通心络的治疗组,取得有效疗效的时间明显缩短。

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水肿炎症变性。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受风邪而诱发[3],从中医经络的角度分析,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脉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通心络胶囊的组方独特,它集中运用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蝉蜕等五种虫类药物,配以人参、赤芍、冰片共八种药物而成。虫类药物搜风通络解除络脉瘀阻,人参补中益气,赤芍活血化瘀、冰片芳香通窍[4],数药并举正好针对了面神经麻痹的病证所在,因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通心络胶囊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477-479.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192-194.

[3]楚海波,贺军胜,李明,等.三种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47-48.

[4]张茂林.通心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J].河北医学,2006,12(8):824-826.

猜你喜欢
口角通心络人民卫生出版社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分析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