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的文本类型学对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启示

2010-12-27 02:43史博姣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类型学莱斯译文

史博姣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莱斯的文本类型学对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启示

史博姣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翻译家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学,文本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根据莱斯的理论,旅游资料是以操作型为主,兼具信息型和表情型的文本,因此在翻译中要把读者的接受放在第一位,又要重视文本特点,同时也要充分传递旅游资料中涉及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学;旅游资料英译;翻译策略

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人文与自然情趣盎然,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入境旅游人数的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地对中文旅游资料进行翻译,更好地传达其中的文化信息备受关注。本文以莱斯的文本类型学为指导探讨以上问题,并提出指导旅游资料翻译的策略,如直译法、音译法、类比法、增译法、浓缩法、省略法等。

一、文本类型学

卡特琳娜·莱斯(Katharine Reiss)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和翻译教师,而且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1]。她所编著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则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形成的前奏[2]。虽然这本书仍然是“以‘等值’理论为基础”[3],但在这本书中她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了“文本类型学”,这也是她理论的精华的部分。莱斯认为“翻译之前要弄清所翻译文章的文本类型”[4]16,同样“批评者为了避免使用不当的标准判断翻译的好坏也要弄清原文的类型”[4]16。文本功能是文本发送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选择不同的文本形式决定的。所以要想做到译文成功地服务于特定的文本功能,不分析原文的类型是不可能做到的。

莱斯认为文本的不同主要来源于语言的功能不同。她借用了布勒(Bülher)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陈述(表现为客观性)、表达(表现为主观性)、呼吁(表现为说服性)。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具体地解释为:虽然语言的陈述、表达、呼吁功能在任何一种文本里都会同时出现,但文本必须以其中一种为主要表达形式。莱斯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论把文本类型分为三种:“重内容(也称作信息型)”“重形式(也称作表情型)”和“重呼吁(也称作操作型)”的三种类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表示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之间的关系:

表1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莱斯还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语言功能,而语言功能又会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她总结了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及其与翻译方法的关系:

(1)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简朴,所陈述事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传递信息的语言特点是逻辑性强,其内容或“话题”是交际的焦点。

(2)表情型文本指的是“创作型作品”,作者或“发送者”地位显著,传递信息的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

(3)操作型文本的目的是“引诱行为反应”,即感染读者或“接受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语言的形式通常是对话性的,其焦点是呼吁或感染。

(4)莱斯还分出第四种文本类型:视听媒体文本,如电影电视或可视可听的广告等。但表1没有包含这一文本类型。

莱斯曾列举哪些文本属于她所说的三种类型,后来切斯特曼(Chesterman)[5-6]用图表描绘了她的文本分类(见表2)。

表2 莱斯的文本类型与文本种类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参考用书是最典型的信息性文本,诗歌最具表情功能,广告则是最具感染力的类型。而在参考书,诗歌和广告三者之间还有一些具有多重功能的文本类型,而旅游资料就是这样一种集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力功能为一体的特殊文本。

二、文本类型学对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启示

莱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换句话说,翻译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根据文本类型学,其主导功能是呼吁性,因为旅游资料的目的是吸引游客,激发兴趣。同时旅游资料又注重文化的传播,旨在向潜在的旅游者介绍和宣传中国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文化,它以“传达信息为主,面向读者”[7],所以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重要功能。因此,旅游资料是以操作型为主,兼具信息型的文本。前者要求译者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而后者要求译者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

旅游资料最大的特点也是翻译最大的难点是:“文化对应词少,古诗词多”[8]319。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原文提及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典故等。中国的读者一般都能理解,但是如果不做任何改变直接翻译成英文,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外国读者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也即信息传递量不足,所以感到很难理解。此时,可以采用类比和增译的翻译方法把需要的资料补充进去;另一种情况是中文旅游资料中通常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诗情画意的散文、娓娓动听的故事,显示出较强的文学性。在辞藻的渲染方面又使用汉语常采用的对偶平行结构和四字句,力求给人以美感。而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表达直观通俗。本族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这种差异,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将使译文读者感到很难理解,而且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到缺乏连贯性,从而进一步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样也不能达到传递信息,吸引他们前来旅游的目的,因此,此时译者最好采用浓缩和省略的翻译策略。

因此,为实现旅游文本翻译的信息、表情和呼吁功能的翻译目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应“以‘信’为前提,既重‘达’,也重文笔”[8]315。“以游客为出发点,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9]。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既要把读者的接受放在第一位,又要重视文本特点,同时也要充分传递旅游资料中涉及的文化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下面我们就将逐一分析翻译旅游资料时使用的翻译策略。

三、翻译策略的选择

上文列举的旅游资料的特点和英汉旅游资料的不同给旅游文本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那么我们就从旅游网站和旅游宣传手册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举例说明翻译旅游资料时可以使用的翻译策略。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我们知道有些景点的名称传达出很生动的形象,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要传达出这种生动的形象,激起游客对中国自然景观的美的享受,这时如果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象鼻山直译为The Elephant Trunk Hill,当然可以将山的形象直接注入目标语游客的脑海中,使他们联想到山的形状宛若大象的鼻子。又如,笋塔翻译成Bamboo Tower,九里云松翻译成Nine Miles of Misty Pines。

这种情况下采取直译能够成功是因为大象的鼻子,笋,云松等物体在源语言和目的语中拥有同样的意向,否则该策略则不能成功,可见如果原文中的信息能够准确地被游客接受时,原文可采用直译的手法。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多情况下我们遇到是一些表示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的词汇,这时由于在源语文化中缺少相对应的词汇,我们可以采取类比或者增译的翻译策略,更好的把信息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2)音译加类比(Transliterationand Analogy)

音译就是用相同或相近的语言把源语言中的词语表示出来。在汉译英中我们通常指的就是用汉语拼音来翻译。有时候遇到一些外国人了解的专有名词的时候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例如气功(Qigong),磕头(Kowtou),武术(Wushu)等等,因为这些词汇已经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了,这样翻译可以被外国游客接受。但是有时候只音译而不对其进行深入的解释的话会使外国旅游者感到迷惑不解,特别是当一个他们不了解并且他们文化中完全没有的词语出现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将有关的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是重要的。这样既保持了中国文化的风味又有利于外国游客理解。例如:济公(Jigong,Chinese Robin Hood),西施(Xishi,Chinese Cleopatra),梁山伯与祝英台(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Chinese Romeo and Juliet)。这样的翻译方法能够让目的语读者把陌生的中国事物与他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也会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3)增译(Amplification)

增译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某些字、词、句所含信息,而增加一些相关的参考说明。因为中文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与旅游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逸事、典故传奇等,如果译文中不增加说明,外国游客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下面举例说明:

这是新建的罗汉堂。中国的石洞和寺庙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This is a newly built temple to arhats.In stone caves or Buddhist temples there are“16 Arhats”“18 Arhats”“500 Arhats”.The arhat is a Sanskrit term which means a Buddhist who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

这段文字中出现了“罗汉”这个文化专属词汇,如果按照原文翻译,会使外国游客产生不解,所以译者用一句话对这个名词进行解释。运用这种增译的翻译策略翻译后的文章,游客不但可以理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旅游兴趣,加深对景点的印象。

上述的文化词语的翻译问题是旅游翻译的一大难点,而旅游翻译的另一个难点就是英汉旅游文本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同。汉语旅游资料中经常使用四字词语,运用修辞手段,引用古代诗词,而英语旅游资料语言简洁明了。所以我们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也要应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意译。

(4)浓缩(Concentration)

浓缩是为了表达同样的语义内容,与源语文本中对应部分相比,在目的语文本中可以使用较少的词语。因为中文旅游资料富含四字成语和排比结构,在翻译中可以只翻译重复意义中的一部分以避免译文乏味冗长。

例如下面这段描写桂花的文字,在原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和排比结构,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汉语文章中可以堪称是很出色的描写。但由于语言上的差异,若直译成英文,目标语读者不但不会享受到这种美感,而且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所要表达信息的理解。所以译者打破原文的句子排列,改写原文的华丽词藻和细节描写,整体概括,简洁明白,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具体译文如下: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朵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s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5)省略(Omission)

省略即省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中国人在描写事物的时候喜欢引用古代诗词来渲染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有点画蛇添足。如果在译文中删去,反而增强阅读的连贯性,看起来明白畅快。例如下面这段关于青岛的简介:

“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

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It is not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The 80-km-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and to Xiaqing Gong ofMountLao at the east end.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把原文中的古诗词全部删减,译文虽然字数简练,但是却把原文的内容概括的一览无遗,并不影响读者对原信息的理解。这样翻译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所以才能更好的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翻译绝不是字符之间的简单替换,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基于文本类型学的启示,旅游资料这种集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力功能为一身的特殊文本要实现原文的特定功能,需要考虑旅游文本中中外表达的不同,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以满足外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

[1]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9-12.

[2]吴艾玲.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58-62.

[3]NORD,CHR IST 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9.

[4]REISS,KATHAR INA.Translation Criticis 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5]CHESTERMAN A.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105.

[6]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2.

[7]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 (5):54-56.

[8]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9]方英姿.功能翻译理论对导游词英译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2):150-153.

导师赵勇副教授点评

史博姣同学的论文《莱斯的文本类型学对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启示》是其硕士论文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同时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实践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视角切入,结合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可以说寻找到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一个较好的契合点。论文对文本类型学的理论归纳比较精当,逻辑架构较为合理,条理较清晰,文字较通顺,具有较好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ourist Materials Based on Reiss’s Text Typology

SH IBo-jiao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Dalian116044,China)

Text Typologywasput forward byReiss,who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German FunctionalApproach.According to her,texts are classified into informative,expressive,and operative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pend on th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Tourist texts are informative,expressive and operative,so when translating,readersmust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text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and meanwhile the culture in the material must be transferred.Besides,transl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text typology;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tmaterials;translation strategies

H059

A

1008-2395(2010)02-0125-04

2009-09-08

史博姣(1984-),女,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类型学莱斯译文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译文摘要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I Like Thinking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