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甘蔗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1-02-09 13:55黄敏堂吴晓伟
中国糖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蔗农螟虫宿根

黄敏堂,吴晓伟

(1.广西上思县气象局,535500;2.广西上思县糖业生产管理局,535500)

上思县种植甘蔗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宿根蔗年限的延长,甘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也日益严重,而虫害已是造成该县原料蔗低产劣质的首要因素。为了找到防治虫害的突破口,笔者深入田间地头对甘蔗主要虫害进行了跟踪调查,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近些年的虫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虫害发生原因与特点,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 主要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的调查

根据对当地近年来甘蔗发生虫害的统计,在上思县造成较大损失的害虫主要有螟虫、绵蚜、粉蚧、蓟马、蔗根锯天牛等。

1.1 螟害

螟害是制约该县甘蔗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据上思县糖业局调查,在上思为害的螟虫类主要有二点螟、黄螟、条螟、红尾白螟。不同种类的螟虫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各类螟虫发生世代重叠,终年交叉共同为害甘蔗。螟害高峰期一般在4—11月,个别年份如2005年、2009年高温、干旱气候为害特别严重。螟虫为害甘蔗的幼苗,形成枯心苗,特别是宿根蔗枯心率更高;在萌发期和分蘖期为害,易造成缺株断垄,减少有效茎数;螟害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发生,易造成螟害节、螟害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甘蔗生长,降低糖分,在蔗茎虫口处易引起风折或枯梢,造成原料蔗产量和品质下降[1-2]。螟虫为害蔗蔸,易引起蔗芽坏死,萌发率明显下降,造成来年宿根蔗出现严重的缺株断垄现象。据统计,近几年来,上思县每年70%以上新植蔗遭遇螟害,枯心率达10%~20%,螟害茎达50%~60%,螟害节达10%~40%;几乎所有的宿根蔗发生螟害,出苗率下降10%~40%,枯心率达10%~30%,螟害茎达80%~90%,螟害节达10%~60%;螟害茎蔗汁田间锤度下降2%~5%。

1.2 绵蚜虫为害

在上思主要为无翅成蚜为害,常常群集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吸食汁液,导致生长停滞、叶片变黄、植株矮小,原料蔗产量降低,且含糖量下降,蔗汁田间垂度下降1%~3%。此外,绵蚜虫分泌蜜露易引致煤烟病,影响甘蔗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害的甘蔗在第二年宿根出苗率明显下降或者几乎不出苗,易造成宿根蔗缺株断垄。据调查,该县60%以上的蔗田均有绵蚜虫的为害,该虫每年发生高峰期一般在6—9月份,但个别年份较为特殊,如2009年10—12月份仍发现相当部分甘蔗受绵蚜虫严重为害。

1.3 粉蚧为害

在上思县,最常见的是粉红粉蚧为害。每年6—9月份正是甘蔗生长旺盛、蔗汁丰富时期,此时随意剥开甘蔗叶鞘,便可发现几十头甚至上百头粉蚧成虫、若虫聚居在蔗茎蜡粉带、根带和生长带上,该虫在此处吸食蔗汁,严重影响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另外,有粉蚧为害的甘蔗节间叶鞘衰老较快,该节叶片枯黄较早,造成受害蔗株青叶数减少,极大影响甘蔗正常生长;粉蚧为害也能严重影响翌年宿根蔗出苗,易造成宿根蔗明显减产。

1.4 蓟马为害

在上思主要在5—7月发生蓟马为害,蓟马常群集潜藏在未展开的心叶内,专吸食甘蔗汁液为害,在早上或傍晚阳光不那么强烈时也爬出心叶外进行活动,受害叶片呈淡黄色褪绿的斑,叶尖卷缩干枯,甚至顶端卷起的几片叶尖粘连在一起,极大影响甘蔗正常生长。由于干旱前期生长缓慢、蔗田低洼积水、严重缺肥或迟种等蔗地的甘蔗都易发生蓟马为害。经调查,近年来该县每年有超过15%的蔗田均发生蓟马为害,被害株率高达60%以上。

1.5 蔗根锯天牛为害

蔗根锯天牛为害主要发生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坡地等蔗地。该虫从苗期到后期均为害甘蔗,在苗期为害易造成死苗,中后期为害造成空心蔗。蔗根锯天牛咬食蔗蔸,易引起根系和侧芽死亡,甚至整个蔗蔸坏死,造成宿根蔗出现严重的缺株断垄现象。据调查,蔗根锯天牛在喷淋酒精废液、蔗叶还田和宿根年限较长的蔗地为害更严重,2010年上思县思阳镇、在妙镇和昌菱农场一带10%~20%宿根蔗均有该虫为害,该虫害是造成宿根蔗缺株断垄的重要原因。

2 主要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2.1 当地气候适宜

据调查分析,上思甘蔗主要虫害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这与李伟根等[3]研究基本一致。

据上思县气象资料显示,该县1990—2009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211mm,其中,当年11月至翌年1月平均降雨量为86.9mm,2—4月平均降雨量有120.3mm,5—7月平均降雨量有569.2mm,8—10月平均降雨量有434.7mm;但20年中90%年份均频发旱情,多数是一年发生多次干旱,干旱发生原因有的是年降雨量过少,也有是降雨量在季节或区域分布不均,其中,冬、春季干旱有16年,夏季干旱有9年,秋季干旱有12年。1990—2009年间年平均气温为21.8℃,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为15.7℃,春季平均气温为18.7℃,夏季平均气温为27.1℃,秋季平均气温为25.6℃,气温偏高也是诱发虫害的原因之一。

2.2 耕作栽培方式过于粗放

在上思,甘蔗的种植管理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为主,习惯耕作是以牛耕犁为主,耕犁深度不够,犁耙质量不过关,晒土时间不足,深藏在土壤或蔗蔸里的螟虫或蔗根锯天牛的幼虫、蛹、卵等没有被翻晒出来灭杀,从而增加了下一年的虫源;还有就是不及时剥除枯老病蔗叶、宿根蔗年限过长和收获时砍位过高等都易为来年的虫源创造条件;再有就是由于缺乏合理田间管理,施药、施肥不当,致使大部分的蔗田长势欠佳,为虫害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3 长期种植单一甘蔗品种

自2000年起,上思甘蔗种植是以新台糖22号为当家品种,种植面积约占96%,由于单一品种连年种植,其种性已明显退化,长势弱,抗虫害能力差,助长了某些虫害的蔓延及世代重叠危害,易造成某种虫害大面积发生流行。

2.4 长期施用单一几种农药,不合理使用农药

据调查,当地大部分蔗农有仅凭经验和习惯滥施农药、长期施用较单一的几种农药、少施或过量使用农药(许多蔗农以为浓度越高越好)、施药时间与防治虫害最佳时间不吻合等的现象。长期施用单一的高剂量的化学农药,一方面易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易杀死害虫天敌,从而增加防治害虫的难度。施药剂量过低,一方面不能有效防治害虫;另一方面导致甘蔗害虫产生耐药性。长期以来,只重视化学防治,忽视了生物、物理、农业等方面防治,不仅加大甘蔗虫害防治的难度,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形成防治害虫的恶性循环。

2.5 消极防治虫害

由于施药不合理导致化学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上喷施农药要消耗人力和财力,增加了甘蔗生产成本,蔗农对防治甘蔗虫害失去信心。还有相当部分蔗农认为甘蔗生产追求的是增产效益,而非高糖优质效益,防治甘蔗虫害对增加收入影响不大,因此,部分蔗农对防治甘蔗虫害产生消极态度,导致甘蔗虫害越来越严重,甚至泛滥成灾。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甘蔗虫害防治的宣传和培训

糖业生产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技术员深入基层,通过宣传和教育使蔗农意识到防治甘蔗虫害的重要性。通过技术培训把各种防治甘蔗害虫的方法传授给蔗农,使蔗农懂得选择高效、安全、节本的方法防治甘蔗虫害,逐步提高蔗农的科技水平,实现甘蔗生产的高产优质目标。

3.2 做好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蔗糖业、植保等单位积极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根据当地的气象信息和其它资料,系统地监测当地甘蔗虫害发生情况,做好当地甘蔗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与预报。当地政府部门也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甘蔗虫害的应急措施,并做好防治虫害服务工作,督促蔗农及时抓住最佳时机进行甘蔗虫害的防治。

3.3 采用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甘蔗单产,为糖厂提供足量优质的原料蔗,必须采用安全、高效、经济的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甘蔗虫害,当地应因地制宜选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生态的防治方法为主,结合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甘蔗虫害。

3.3.1 选种抗虫高产高糖品种 糖业部门应做好推广种植甘蔗优良品种的整体规划,引进和选种高抗虫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高糖的品种。改变当地甘蔗品种单一的现状,推广种植高抗虫的高产高糖的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害虫交叉危害的几率,减少虫害对甘蔗生产造成的损失。

3.3.2 加强科学栽培管理 根据当地栽培条件,采取措施:一采用深犁深翻,充分犁碎耙细土块,提高整地质量,翻晒耕层土壤,机械破碎蔗头,捕杀暴露于土表的幼虫和蛹,以减少下造的虫源;二以2%石灰水浸种24h或52℃的温水浸种10min等方法处理种苗,消除粉蚧、螟虫等害虫危害;三采用适当的行距,构建甘蔗群体合理结构,确保蔗田通风透气减少虫害发生;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排给水分,提高甘蔗抗逆性;五适时剥除枯、老和病蔗叶,确保蔗田间通风透气;六提倡小锄低砍进行砍收,减少虫源;七是虫害发生较严重的蔗地应在原料蔗收获后尽早清园,及时焚烧蔗叶和梢,消灭幼虫、虫卵和寄生源;另外,提倡蔗叶还田的蔗地也要每隔1、2年焚烧1次蔗梢和叶,消灭虫源,避免虫害逐年加重。

3.3.3 生物、物理防治 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甘蔗害虫,捕食性天敌包括天敌昆虫、食虫螨类和食虫禽类等。有条件的地方应适时利用捕食性天敌对甘蔗害虫进行防治,如在甘蔗田间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来进行防治螟虫。螟虫、蔗根锯天牛等害虫的成虫均有趋光性特点。利用具有趋光性的甘蔗害虫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间,可在甘蔗田间地头安放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

3.3.4 化学防治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进行防治甘蔗害虫,改变过去长期使用单一或某几种高毒低效农药的现状。2—4月份种植新植蔗、宿根蔗破垄松蔸或6—7月份施重肥大培土时,可选择施用5%杀单·毒死蜱或甲克颗粒剂60~75 kg/hm2均匀撒施于甘蔗植沟或破垄沟中,并覆薄土,可有效防治螟虫、蔗龟和蔗根锯天牛;也可在螟虫卵孵化盛期或甘蔗花叶期喷施41.7%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50%杀螟丹10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200倍液杀死幼虫;防治蓟马主要有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在蓟马发生盛期,于清晨和傍晚对甘蔗心叶进行喷雾,隔1周再喷1次,可有效地控制蓟马为害;防治绵蚜的方法有40%乐果乳液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控制绵蚜[1,6]。

3.3.5 其它防治措施 根据预测预报于螟虫第2、3、4代成虫盛发期前3d每公顷蔗田用1500支性诱剂的迷向管插于心叶下第2片叶脉中下部以防治甘蔗条螟[5]。还可人工拔除枯心苗,剖茎捕捉幼虫,或先拔除枯死心叶,用小铁棒从拔除枯死心叶后留下的洞口往下戳几下,捅死幼虫,可有效地减少螟虫转株危害和减少下一代虫源。

[1]安玉兴,管楚雄,等.甘蔗病虫及防治图谱[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霍润丰,徐建云,李端富,等.甘蔗栽培学[M].南宁:广西农学院,1991

[3]李伟根,吴成,王娟,等.气象因子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04):131-132.

[4]龚恒亮,安玉兴,管楚雄,等.我国蔗根锯天牛的为害及防治对策[J].甘蔗糖业 ,2008(5):1-5.

[5]杨友军.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J].甘蔗,2003,10(2):36-38.

[6]华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蔗农螟虫宿根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