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2011-02-10 17:14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5期
关键词:躯体心血管发作

刘 玲 方 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16 )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一般包括睡眠时间、深度及恢复体力的不足,可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时间短、早醒、白昼睡眠过多等形式,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见于各类人群。失眠的原因很多,症状也表现不一,失眠患者在夜间失眠时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反应,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困倦和情绪不佳等表现。失眠还是各种疾病的诱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均可引起失眠。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以及躯体疾病等因素,导致其极易失眠。失眠又反过来影响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因此,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临床资料

共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150例,男90例,女60例。年龄50~76岁。每日调查15例,共调查10d。可重复调查同一受试对象。95例发生失眠,55例睡眠正常,失眠率为63.3%。

2 老年人失眠的特点

老年人失眠与中青年人群失眠有很大区别,一般与精神、思想等因素关系不大,有别于中青年人群那种由于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引起的失眠,心理方面的改变主要是由躯体疾病所导致的。老年人失眠是由于年老带来的全身和大脑皮质生理变化-退行性改变和功能紊乱等所导致的。因此,老年人失眠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各方面功能退化以及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导致失眠。这些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使老年患者易发生失眠。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动脉硬化导致血瘀,影响睡眠。其次,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易在夜间发生或加重,从而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老年人失眠常常伴有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又常常伴有失眠,两者相互作用,且失眠导致的后果比中青年人失眠导致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3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两类,严重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大多为心身疾病。其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甲丽蓉[1]调查了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得出血脂异常的RR(相对危险度)=7.70,糖尿病的RR=5.56,超重和肥胖的RR=5.23,吸烟的RR=4.12,饮酒的RR=4.12,不合理膳食结构的RR=3.25,缺乏运动的RR=1.69。心血管疾病常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复杂、症状较严重而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常有焦虑、悲观、睡眠障碍[2]等表现。因此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展、预后具有很大的影响。心理与身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失眠,表现为早醒、易惊醒、常噩梦等症状。而失眠又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中,睡眠障碍即失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病情症状、经济能力、家庭因素、自己性格等因素,易造成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等症状。其次,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各种躯体症状如胸痛、胸闷、头昏、头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均可造成患者身体不适。上述症状又好发于夜间,其原因是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质量差。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失眠。

4 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常见原因

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率较高,胡敏[3]等调查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因素,结果显示失眠率为64%。朱月玲[4]等调查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原因,结果显示失眠率为61%。本调查显示失眠率为63.3%。有调查显示:对常见的原因的调查问卷中显示33%失眠是由于医院的噪音引起,20%失眠是生活及环境改变所致,其他还有疾病本身的困扰和对疾病的焦虑、担忧以及经济负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3],还有疾病反复发作引起患者对疾病的绝望、抑郁等心理因素。此次调查符合上述原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夜间入睡困难、昼夜颠倒、早醒等失眠症状。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又较易失眠。因此,失眠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

5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5.1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期的影响

睡眠障碍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如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失眠常常引起急、慢性心理变化。急性表现为烦躁、焦虑、疲乏不适;慢性表现为抑郁、恐惧、担忧等。正常人出现失眠后,由于睡眠质量不好导致不能很好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出现失眠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头昏脑胀、头痛、耳鸣、疲劳感、精神萎靡、嗜睡、多梦多汗、反应迟钝、心慌、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落焦燥、不安、全身不适、严重会导致精神分裂。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后此现象更常见,而且在心血管急性发作期出现失眠后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加重病情。

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由于胸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出现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绞痛加重,甚至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在出现急进性高血压时,由于头昏、头痛等症状导致患者失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外周血管收缩,以及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使以前高血压的病情加重。血压升高又加重头痛症状,使患者失眠加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血压很高,易致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时,由于夜间发作呼吸困难,使患者憋醒,醒后由于患者担心再次发作而焦虑,不敢入睡,其次,心衰发作时由于不能平卧,取半坐位甚至端坐呼吸,患者睡眠差,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衰症状加重。睡眠质量差导致机体恢复不佳,应激能力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致肺部感染,加重心衰症状。

5.2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平稳期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平稳期,由于长期的反复发作或者慢性疾病长期就医、吃药,除了在急性发作时的躯体症状外,还通常有心理的改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易导致睡眠障碍。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平稳期的影响如下:

失眠,能使人在生理上出现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食欲下降,心理上产生心境恶劣、紧张焦虑、冲动易怒、恐惧,行为上出现疲劳、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在高血压药物控制期间,长期失眠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在原来基础上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因此,影响了血压的控制情况,导致血压不能平稳,出现波动,甚至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起效。

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如睡眠缺乏,使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电不稳定性上升,最终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升。失眠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抑郁和焦虑会使血压升高,影响心律,改变血液凝固状况,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和胆固醇指标升高并出现各种并发症。失眠患者血中某些激素、细胞因子等释放增加。失眠是一种应激状态,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出现高反应性。一些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促炎因子的释放,与SNS和HPA轴相互作用。心血管对应激的高反应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其次,升高的儿茶酚胺、细胞因子、血压等都直接造成动脉管壁的损伤,慢性持续应激造成内皮细胞功能不良。随着病程的延长,失眠加快了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失眠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6 总 结

心身疾病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疾病症状。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然后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其他各系统,心血管系统是重要的靶点。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睡眠障碍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睡眠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得出失眠与很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失调、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减少失眠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有助于疾病恢复,促进心身健康。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的文献也很多,旨在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失眠可以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病情加重又可以引起失眠。如此反复循环,病情逐渐加重。在临床上,心内科医师比较注重患者的睡眠情况,针对失眠患者,常常采取药物助眠,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合理用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焦虑等心理因素,减少失眠的发生。护理上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如护士夜间尽量减少走动或轻微走动;和患者亲切交谈,减少患者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帮助睡眠;减少夜间操作次数,如输液、抽血等;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嘱患者白天适量活动,夜间入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的电视,避免精神亢奋引起失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临床上采用各种方法来降低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甲丽蓉.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认知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3-34.

[2] 曲海燕.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8(4):55-56.

[3]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51.

[4] 朱月玲,黄新红,尤云飞.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2(3):230-231.

猜你喜欢
躯体心血管发作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