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打好五张“硬牌”
——全面提升霍州城乡建设水平的思考

2011-02-19 09:44崔山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霍州规划建设

崔山原

(中共霍州市委,山西霍州031400)

创新发展理念打好五张“硬牌”
——全面提升霍州城乡建设水平的思考

崔山原

(中共霍州市委,山西霍州031400)

城乡建设作为霍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转型跨越的伟大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为。为此,应进一步创新理念、注重特色、多轮驱动、共建共享,努力实现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打好五张“牌”,即:高点定位,打好规划特色牌;创新思维,打好经营策略牌;依托优势,打好产业兴市牌;标本兼治,打好长效管理牌;协调发展,打好城乡统筹牌。

转型跨越;创新;霍州;城乡建设

面对全省转型跨越的发展态势,霍州市如何摆脱困境、另辟蹊径、推动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建设三晋经济强市,实现整体率先发展”和“再造一个新霍州”的奋斗目标。城乡建设作为霍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转型跨越的伟大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为。为此,应进一步创新理念、注重特色、多轮驱动、共建共享,努力实现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打好五张“牌”。

一、高点定位,打好规划特色牌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也是经营城市的基本前提。规划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具有前瞻性;既要注意借鉴,更要突出特色。

一要突出绿化,塑造形式多样的城市绿荫空间。

城市绿化可以乔灌草相结合,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木则木,关键是要提升规模,簇团发展,打造亮点。一是严格规划,大建绿地。霍东新区绿化要呈点、线、面综合布局,建成“树木成荫、花草遍地,碧水相衬、蓝天相映”的城市景观。以开元小区、月亮湾小区为示范,设置以绿色为主调的小公园、小游园,将绿地嵌入居民生活区。同时,打破过去“沿街一排门市房,后面都是小平房”的老格局,将街头绿地与两侧小区内绿地相互连接,形成公共绿地系统。二是多措并举,拓展绿地。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城区防护林带建设,形成环城绿化屏障;加快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沿街、沿路单位都要拆墙透绿、立体布绿、见缝插绿,美化城区环境;要引入森林城市理念,城市主干道、建成区和闲置地都要植树造绿、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三是改革体制,管好绿地。搞好城乡绿化,必须改革管理体制,划分区域,责任到单位、到人,从栽到管,全程负责;对公共绿地的栽植和管护,可以采取冠名权的办法,加快探索与实践。

二要顺时应势,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规划、设计和建设都必须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体现整体美、协调美和持续美。在空间组合上,追求美观实用和动感,确保高度适中,间距拉开,建筑物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映衬;单体建筑退够红线,留足空间,留足绿地,避免一景遮百景、一点盖一线、一楼挡一面。在建筑设计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尤其是在单体建筑或一条街整体风格和色调协调上,既要体现个性,更要追求整体效果,使整个城市建筑自然融为一体。在建筑风格上,塑造“中西合璧、一区一式、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切忌千篇一律。

三要严格审批,维护规划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在规划管理上,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完善由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参加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规划控制上,着眼于城市有序、可持续发展,把城市规模控制在水资源的供应能力之内,把城镇人口控制在二三产业的承受能力之内,使城市的发展最终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在规划操作上,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讲规划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感情,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实行“阳光规划”,推行城市规划公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严格规划审批程序,项目设计方案必须经过设计单位、主管部门以及分管副市长、市长、规划管理委员会层层把关,坚决杜绝随意盲目建设,更不能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思维,打好经营策略牌

一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更加科学、民主、公正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经营城市中的融资作用,科学经营国有资产和城市土地,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要深化房地产购销制度改革,积极筹建运营房地产置业担保公司,搭建起银行、开发商和购房户之间的桥梁,有效调控房地产供需矛盾,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健康运行。

二要科学运筹,盘活土地。如何把自然资源变为滚滚财源,要重点把握五个环节:一是强化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二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按照适度从紧、不饱和供应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同时,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要严格区分,实行梯次差价,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大力推行招标拍卖。四是超前编制控制性详规。对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建设用地,要组织力量编制控制性详规,作为土地市场供应的依据。五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重点放在对违法用地、非法交易的处理和对闲置土地的收回上。

三要拓宽渠道,综合开发。一是资金来源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企业、个人参与城建综合开发,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城建投资机制。二是市政管理产业化。在城市绿化、市政养护、环卫保洁等方面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按照“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力度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市政管理改革。三是无形资产有形化。要充分挖掘、经营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广告经营使用权、出租车及部分公交路线营运权等无形资产,使这些无形资产尽快有计划、有步骤地变为有形资源和资金,从而加快城市发展进程。

三、依托优势,打好产业兴市牌

一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城市是地区的名片,产业是城市的名片。青岛市把海尔等享誉世界的品牌作为城市支柱产业来培育和经营,实现了从经营城市品牌到培育品牌城市的转变。对我市来讲,应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电力、煤焦、化工、陶瓷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霍州年馍、粗布制品、印刷发行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城市产业的“航空母舰”,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扬品牌、市场推品牌、优质保品牌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以名牌产品提高城市知名度。

二要搞活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霍州来讲,发展第三产业应重点把握三个环节:第一,强力发展旅游业。坚持把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一署两峪”等景区的综合性纵深开发,加强观音庙、娲皇庙、北顶庙、千佛崖、宋代瓷窑、许村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开发,做大旅游产业,吸引人流物流,推动城市发展。第二,着力发展商品流通业。以繁荣市场经济、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围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和高端服务三大重点,加快建设高标准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购物商场,积极引进汽车4S店和一批品牌店、专业店,形成老城区以传统商业为主,新城区以现代商业为主,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商场、便民连锁、大型超市相辅相成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第三,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立足于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生产服务上,大力发展信息、中介、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生活服务上,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高标准、一体化消费服务业,努力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立体交错、循环贯通的发展体系。总之,要使人们感觉到在霍州居住得好、生活得好、消费得好、休闲得好、娱乐得好。

三要推动产业集聚。按照“两点一线、七个中心、199个行政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交通、区位等不同优势,着力打造以辛置、什林为主线,以七个乡镇、街道办为中心、以199个行政村为支点的城镇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尤其是要加快河西循环工业园区和城东新产业园区的规模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接和循环效应,进而形成城市亮点,支撑城市发展。

四、标本兼治,打好长效管理牌

从霍州目前的情况看,城市管理中的问题还不少,处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比建设更为重要。比如环境污染、乱贴乱画的问题,占道设摊、乱搭乱建的问题,交通不畅、乱停乱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是因为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上“撞车”与真空并存;有的是城市管理的职权不配套,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有的是城市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管得不严而且又监督乏力;有的是管理部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有的是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配套,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的问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依法治城、管教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提高执法效率,完善长效机制,降低管理成本,努力营造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发展秩序。

第一,要组建一支队伍。积极推行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变多口管理为归口管理。按照“责权相一致、经费有保障”的原则,从住建、交运、国土、房产、环保、林业、水利、电力、公安、工商、街道办、乡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型、高素质、过得硬的城管队伍,确立执法主体地位,明确职责、任务、权限,彻底解决职能交叉和管理空白的问题。

第二,要建立一套制度。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在市场、卫生、交通、治安等方面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形成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的“法”。对于这个“法”,城管部门要执法必严,各单位要有法必依,无论谁违犯了都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第三,要形成一种机制。一叫工作有热情。各级各部门对城市建设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不出成效绝不罢休。二叫打击不留情。对破坏城市形象、秩序的人和事要敢于出狠招、下猛药去根治;对城管部门执法不严、不公或是消极应付的,要敢于“打板子、摘帽子”。三叫服务有感情。城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执法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切实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增强市民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让广大市民认同城市是自己的家园,对管好城市有责任感,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五、协调发展,打好城乡统筹牌

一要搞好小城镇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坚持以乡(镇)、街道办驻地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园区和基地为基础,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要根据城郊型、工矿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特征,进一步对单个小城镇发展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等级定位,指导和促进小城镇建设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快培育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产业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战略,努力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乡(镇)、街道办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成一批“以工强村、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型的现代化新农村,努力打造一乡(镇)一品、一村一业的城镇化发展亮点。

三要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加快各项改革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一,人口问题。吸纳农村人口是小城镇建设的一大重点。当前要解决出不来、进不去、留不住三个问题。“出不来”,就是农民在农村的利益转不出来,一个是宅基地,一个是承包地,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土地转换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不去”,就是农民进了城镇以后有种种政策障碍,落户、工作、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不了。“留不住”,就是小城镇的就业渠道少,基础设施不配套,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居住环境脏乱差,没活干、没保障。第二,土地问题。要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先存量,后增量,扎实做好旧村改造、倒闭场房利用、废弃土地置换等工作,在不增加增量土地的基础上,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第三,资金问题。小城镇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在这方面要敢想新招、敢试新路。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变资金投入为政策投入,靠创新机制、经营土地来挣钱,靠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第四,管理体制问题。应坚持走“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子,建立精简、高效的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与市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关系,完善其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改变小城镇责任无限、权利有限的问题。

F127

A

1009-1203(2011)06-0009-03

2011-10-26

崔山原(1962-),男,山西临汾人,中共霍州市委副书记、霍州市市长。

责任编辑 刘宁

猜你喜欢
霍州规划建设
用档案讲好霍州南下干部故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回望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