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发展现代农业
——清徐县发展现代农业调研

2011-02-19 09:44肖莉孙锋刚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专业村清徐县集群

肖莉,孙锋刚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转型跨越发展现代农业
——清徐县发展现代农业调研

肖莉,孙锋刚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清徐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不断实施跨越发展,积累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创新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一是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是关键;二是推进土地流转,探索以股田制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合作模式;三是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四是大项目承载,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五是培育“一村一品”,与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打造出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两个亮点。

清徐县;转型跨越;现代农业

清徐县是太原市的近郊县,是太原市农业总量最大、农民数量最多的典型农业县,在发展现代农业、高效观光农业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以来,是太原市的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09年,清徐县被太原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定位为汾河高效观光农业区。2010年,清徐县被确定为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成为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布局中太原都市核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市唯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中笔者发现,清徐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不断实施跨越发展,积累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创新了许多有益的做法。

一、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是关键

首先,在宏观布局上实施了大园区承载战略。清徐县紧紧抓住其被列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机遇,积极谋划,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完成了《太原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按照“一核、一心、三带、三园、六区”的空间结构,统筹布局村镇和大小型企业,以大项目、大型龙头企业整合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特色优势的功能组团,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在发展模式上推行大产业支撑,实现集约发展。按照园区的发展规划,进行功能分区,产业聚集,重点发展了高端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物流商贸产业集群以及特色鲜明的观光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

第三,在经营方式上加强农企合作,延长产业链。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特色种养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政府支持企业向第一产业延伸,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和生产示范园,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根据加工生产所需,为基地农户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推进土地流转,探索以股田制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原有的小农户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清徐县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首先,在政策上政府给予扶持,出台了《清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和《清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规范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作用,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健全档案管理,严格审查受让方资质,预防流转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积极扶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管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其次,农民以自己拥有的承包土地入股,集中管理,分散生产,形成一种“股田制”的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土地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秀经营者的集中,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为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经济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凡达到一定规模、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奖励。

与此同时,盘活存量土地,确保置换土地收益全部用于“三农”发展,提前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实现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按照产业向园区集聚、农民向城镇集聚、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聚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体制,逐步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机制,不断调动农民主动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鼓励宅基地节约和有偿退出、房屋迁建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农民通过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融入县城或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集聚。做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镇(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清徐主要是建立以专业技术协会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且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和“小规模、大产业”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信息流通、科技服务为重点,在全县农村逐步建立起以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乡级服务组织为依托、以县级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其他合作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农产品冷冻厂、储藏厂的共建共享,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建立“企业诚信、农户守信”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巩固完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农户”、“市场+协会+农民”三种经营模式。如山西水塔陈醋集团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企业,它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大禾集团则实行良种集中培育,农户分散种植,产品全额回收的合作种植模式。

四、大项目承载,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传统的农业生产只注重种植环节,忽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营销推广。清徐县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多方向延伸产业链条,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销售型产业链。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性、强带动的原则,重点发展蔬菜、畜牧、葡果产业。在经营格局上则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集约化模式。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链网多向延伸,初步形成了粮食—食醋—饲料、粮食—酒精—冰醋酸—DDGS蛋白饮料、肉牛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沼气等产业链条。

实践中,主要是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先导的、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加快培育和建设循环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加工业园区为重点,培育发展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0个,引导它们共同走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借助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目前,清徐已经形成和发展壮大了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以良源生态园、大禾现代农业基地、菩净科技实业、绿源牧业美锦农艺园等重点项目为核心,发挥大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优势,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设施农业和工厂化育苗中心,打造集科研、示范、生产、培训、观光为一体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以水塔、六味斋、恒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打造国内一流、功能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美特好物流中心、小武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大力实施农超对接,打造农产品物流商贸产业集群;以葡峰山庄、宝源老醋坊、汾河景观为核心,打响清徐“醋都葡乡”品牌,打造全省特色鲜明、集聚人气的观光旅游农业产业集群。

五、培育“一村一品”,与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粮食、蔬菜、葡果等是清徐县优势农产品种植资源,全县发展蔬菜专业村45个,优质葡果专业村50个,畜牧养殖和建筑运输等专业村53个。2011年已被山西省批准确定了2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蔬菜专业村11个,葡果专业村8个,养殖专业村3个,农产品加工专业村1个。葡峰山庄周边的葡果专业村已经形成以葡萄种植为基础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避暑为一体的综合型专业村;常庄则在良源集团的带动下,成为无公害产品的种植加工专业村;小武村借助物流商贸平台,形成了科技养殖、休闲、垂钓、体验式的农家乐旅游专业村……培育“一村一品”,与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实现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打造出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两个亮点

(一)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亮点

清徐县重视发展以观光、休闲为主的城郊型旅游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立足发展都市农业,着眼于建设山西省休闲观光旅游基地的目标,精心整合农业生态资源,以特色种植、立体养殖为基础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潜力强劲,形成了集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娱乐农业生态旅游基地。2010年接待60万余人次,农民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这已经向打造山西省农业观光旅游第一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清徐作为太原都市南部新区,依托“文化名城、醋都葡乡”和区位优势,突出多个休闲主题,投资开发多种类型的休闲项目,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一是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亮出了“文化名城”名片。二是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节庆文化。三是培育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片区。目前,全县已建成3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初步形成“两季有果可摘、三季有花可赏、四季有菜可采,全年有景可游”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二)打造高效农业亮点

一是提升传统农业。实施优质粮高产工程,大力建设优势高粱基地、玉米丰产方、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项目,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科技带动农业发展中,清徐年均推广新技术20余项,引进新品种30余个,建成万亩红高粱基地、珍贵苗木基地和2400亩优质葡果园等一大批高产示范区,农业先进技术应用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同时扎实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工作,在田源、万良等奶牛养殖小区建立了5个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对18个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品种改良,实现了畜牧业发展质和量的提升。

二是打造品牌农业。大力实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活动,着力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保证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如良源集团建立了有机蔬菜配送中心,覆盖省城100多个网点。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8万亩,认证品种27个,注册商标9个。新认证无公害蔬菜葡果品牌17个,面积8.6万亩;生猪品牌1个,年出栏3万头;粮食品牌2个,面积12万亩。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传统农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模式,也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举措。清徐县在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如产业规划的实施与政策的协调配合不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整体影响力弱、农业企业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等,为此,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政府应出台《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引进、三品一标认证、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进行扶持。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政府的重点支农项目资金要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特别是示范区的土地收益要重点用于扶持示范区内的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投资力度,开发创新高科技旅游产品,不断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F303.3

A

1009-1203(2011)06-0015-03

2011-11-04

肖莉(1974-),女,山西沁源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孙锋刚(1954-),男,山西沁源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雨文

猜你喜欢
专业村清徐县集群
种植绿芦笋,把好品种育苗关——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太原市清徐县芦笋协会会长丁茂发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工业型专业村集聚成因分析
——以巩义市回郭镇铝加工专业村为例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特色专业村营销问题探讨
农业专业村发展动力的理论探讨:基于分工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