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伦理视域的企业知识管理

2011-03-16 20:14桑东辉贾思萱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管理

桑东辉,贾思萱

(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2.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2249)

知识管理被喻为管理学上的“革命”。通常我们说的知识管理,多是在企业管理层面来研究的。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中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理论,不应仅仅局限在企业管理层面,其还具有广泛的伦理价值,是企业管理伦理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知识管理理论的提出相对较晚,最早是由被喻为“知识管理之父”的瑞典管理大师斯威比(Sveiby)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美国的德鲁克(Drucker)博士、日本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博士等对知识管理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定义,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阐释。斯威比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1]41。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则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艾莉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2]。此外,维格、法拉普罗、马斯、戴布拉·艾米顿、达文波特等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百度网站也对知识管理给出如下定义:“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Workstar将其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3]

相对于理论界而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实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施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设立知识总监,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对公司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共享。[4〗22-26在莲花(Lotus)公司于1998年1月发表的“Lotus、IBM和知识管理”战略白皮书中,也把创新、反应能力、生产率和技能素质作为特定商业目标和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帮助公司自身适应知识管理的活动要求。[4]305

知识管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通过对系统内知识的整合、创新、提炼,优化管理技能和环节,并进而对系统运行采取的规制行为。说到底,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激烈的竞争。

2 知识管理的价值取向

2.1 知识具有财富价值,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应遵守道德准则

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客体,作为知识管理的客体的知识具有群体共同财富的价值意义。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知识“在本质上是一个群体或其他组织中的一种共同财富”;Barabas也认为“事实上,知识并不存在任何普遍性基础,它不过是社群就某一问题所造成的一致而已”[5]67。从这点来说,知识管理的客体已经被赋予了道德上的意义。如果把知识作为客体,知识管理伦理则大致可分为知识生产道德、知识传播道德、知识利用道德等几个不同的层面。[6]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要致力于生产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智力成果,并依法传播、使用,杜绝对智力成果的非法传播和使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智力财产。

2.2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追求效益是知识管理内在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效益型指标至关重要。效益型指标用以判断组织的最直接产出成果的价值,即知识型组织实施知识管理产生的效果满足管理者与投资者要求的程度。效益型指标是判断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做了正确的事,即实施知识管理。[7]在某种意义上说,效益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也是知识管理能否发挥作用的晴雨表。效益不仅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贡献率。企业的知识管理应以追求效益为目标,致力于通过知识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效益最大化。

2.3 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知识管理效果如何关键看是否有效提高效率

效率型指标与效益型指标一样,都在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的效率与企业的价值密切相关,作为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提高效率作为衡量知识管理的杠杆。如果通过知识管理,企业的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企业知识管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由组织、人才、信息、机制等子系统共同辐辏而成的有机体,知识管理是一个内部功能完善的大系统,通过知识的传播、利用,目的是为了增强组织绩效,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追求知识管理所带来的高效率。

2.4 团队是管理的依托,人际和谐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知识管理比较像是球队,必须靠团队合作、创意才能制胜。如何达到这目的呢?有人从不同管理角度切入,包括组织设计、控制形态、领导形态等。[8]101知识管理的关键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优选,更在于知识的传递和共享。“知识管理跟全面品质管理的制度一样,惟有‘大家一起来’才能有成效。这是因为在复杂的企业过程中,每个人只分一段,自己通了,别人不通,也是枉然。”[8]106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要把个人知识转成公司全员共享的知识,即公司知识。“模范员工的工艺知识,通过合作、沟通,流通给其他员工,雨露同沾地成为全公司的共同经验。”[8]172不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常常因为缺乏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贡献而变成徒有虚名的闲置资产,而不同的人际和谐取向对知识共享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价值观型和谐为目标的人际相处模式最有利于知识共享。管理者应当考虑从组织文化和组织规章制度层面上提倡价值观和谐,引导否定和谐和工具型和谐转化为对和谐价值观的追求。[9]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在知识管理中,主要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聚合团队精神,提升团结协作意识,通过促进知识的分享、运用,达到组织的管理目标。

2.5 生态是管理的境界,管理伦理与生态伦理在知识管理层面上实现视域融合

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生态价值也是生态伦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组织越来越感到它们需要创造出一个空间——无论这个空间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并在这个空间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传递。”这就需要将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来进行思考。“在管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时,组织应特别关注那些必要的干预活动以在生态成员中引发其所期望的那些行为,而不能仅仅试图对这些活动发号施令。这需要管理者对组织中所暗含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组成这种组织生态的不同社群正是围绕这种价值来对其知识自我组织的。”[5]298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类似于自然生物,也有生命,也有其内在的组织结构,其个体的和谐互动所产生的共生关系,体现了知识管理所追求的境界,并使得企业的管理伦理与企业组织的生态伦理在知识管理的层面上实现视域融合。

3 企业知识管理的伦理秩序构建

知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伦理是管理的道德准则,二者之间紧密结合,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把知识管理由理念层面切实转化为指导实际管理行为的操作手段,使知识管理真正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还必须以企业伦理为指导,构建知识管理的伦理秩序。

3.1 在伦理氛围维度上,突出知识管理的企业伦理责任

企业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不仅负有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还负有伦理责任。企业的伦理责任突出体现在伦理氛围,也有的称之为伦理气候。所谓伦理氛围(或伦理气候)是西方组织管理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大致有五种伦理气候:关爱的组织伦理气候、崇尚法律与准则的伦理气候、组织规则与经营程序伦理气候、工具主义伦理气候、企业尊重员工独立判断的伦理气候。[10]通过营造企业组织对员工的关爱、尊重等伦理氛围,来凸显企业的伦理责任,特别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营造的伦理氛围越好,对员工的创造性激发就越大,企业内部的和谐度越高,其伦理责任也就越凸显,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也就越好。

3.2 在观念创新维度上,突出知识管理的价值追求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对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而且必须对信息、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形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以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4]1-2毋庸置疑,知识、技术对人类有很多益处,但在使用上也不是绝对有益无害的。关注技术伦理,“并不意味着反对技术,只是意味着我们要关心技术开发和使用的伦理意义。……管理的目的是在技术方面避免不道德的做法和非道德的做法,而且在这方面向道德管理状态转化。”[11]159同样,知识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理论,也必须关注其伦理取向和价值追求。要实现知识资源的科学管理,达到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的目的,实现人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必须在观念上强化创新,而观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企业伦理。通过构建公平、高效、和谐的企业道德体系,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整体框架中。

3.3 在日常管理维度上,突出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

人才是知识管理的依托。“在组织当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知识管理要对知识和人才高度重视。”[12]52“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知识本身,而是关注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才。”[12]432知识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要建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管理系统,因为只有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相一致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在知识管理中,特别要确立企业伦理准则,明确核心价值观,特别在决策过程中,要发挥伦理平台、伦理委员会的作用,为各种道德难题的解决提供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识,帮助决策者做出符合道德的决策。[13]知识管理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基于现代文明基础上,尊重人的个体尊严和主观创造性的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学中的人文关怀,丰富了管理伦理学的内涵。

3.4 在制度保障维度上,突出知识管理的公平公正机制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公正作为价值理念是规范成员之间权利义务、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准则尺度,公正在管理领域中,是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彰显,也是管理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评价管理活动的价值尺度。[14]英国剑桥大学管理所教授Andy Neely提到知识控制的三项功能,第一项就是“论功行赏,即通过商法赏罚的控制形态,来影响员工行为”[8]226。针对知识的获取、传输、共享、利用等环节,完善知识管理的内部制度,实现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促使知识流实现合理流动。因此,要实现知识管理的制度保障,就应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绩效考评体系为基础,建立有利于促进知识管理与管理伦理结合的相关制度,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

3.5 在技术支持维度上,突出信息技术的道德应用依托

知识管理是伴随信息化而生的。虽然知识管理绝不是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但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工具,知识管理涵盖了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就被提升到伦理道德的层面。“信息网络本身并不造成任何损害和罪恶,它只是通过人才能产生效用。”[15]112提升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水准关键是提升知识管理者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财富》杂志做过一项涉及500名非管理者的雇员的调查,该调查显示,管理人员应该确定雇员如何以道德的方式使用电脑。这些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层进行决策、实用信息系统社会的伦理规范、雇员和使用者以合作的方式努力形成计算机伦理。”[11]166美国计算机协会甚至提出了“计算机伦理的10条戒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知识的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等方面,就应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规范进行,凸显技术伦理的意蕴。

[1]王德禄.知识经济与中关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决策,2000(3):31-37.

[3]Workstar.知识管理[DB/OL].(2006-04-14)[2011-07-17].http://baike.baidu.com/view/2057.

[4]钱军,周海炜.知识管理案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刘庆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周九常.宏观知识管理论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3):230-240.

[7]徐建中,孙德忠.知识管理绩效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24 -27.

[8]伍忠贤,王建彬.知识管理策略与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9]路琳,陈晓荣.人际和谐取向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1(1):68 -74.

[10]高国希.企业责任的伦理气候[J].经济经纬,2009(1):120-122.

[1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黄煜平,朱中彬,徐小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13]龚天平.伦理管理:当代企业伦理的践行机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4):7-8.

[14]彭东琳.企业管理伦理研究浅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64-66.

[15]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管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