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
——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2011-03-17 20:30健,鲁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思想体育学校

刘 健,鲁 红

1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之际,重读《体育之研究》一文,我们会更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教育家、文学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笔者第一次学习了1917年4月1日刊登在当时《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就被他的体育思想所震撼。文章发表时我们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期。他在文章中开宗明义的指出:“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表达了一热血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情怀。文章中“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善其身无过于体育”、“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无体育则无德智也”等精辟论述,坚定了我们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信念。

近三十年后笔者再次学习,深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博大精深。文章处处表现出光彩超凡的个性魅力、海纳百川的伟大胸怀、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高质轻负”的体育意识。这无不令人备受感染。毛泽东是体育的提倡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主张通过“野蛮其体魄”这种方式来凸显尚力精神,张扬自由天性,改变体能衰退、心灵萎缩的中国人“东亚病夫”形象。他一生酷爱体育。20岁自创“六段运动”;24岁撰写《体育之研究》;45岁提出“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6岁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73岁畅游长江。郭沫若曾说:“毛泽东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他通过对体育的身体力行,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人风格、一种思想境界,影响了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方式和意志特征,给中国人留下了难以泯灭的深刻印象,直接主宰了上世纪中叶中国人的情绪、意志和命运。李泽厚曾说;“不管你是爱和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其他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认为,研究毛泽东,如果抛开他的体育特征,那将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

2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一生喜爱体育和哲学,他不仅有持之以恒的体育实践,还具有深邃的体育思想。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对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体育功能、作用及其他要素进行思考,在丰富体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体系。他的体育思想内容涉及哲学、社会、文化、教育、军事、养生、竞技、外交等诸多领域,其养生健身的体育本质思想贯穿于他的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为人民”成为毛泽东一生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其体育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养生健体的体育思想;“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思想;提倡科学的、大众的体育思想;高质轻负的体育思想。

毛泽东“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极少提及的。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中时而把体育排在前面,时而把智育排在前面,列宁将德育放在前面,而毛泽东始终将体育放在第一位,“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毛泽东的体育教育观建立在他对体育基本属性的认识之上。“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体育一道,配德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等等,清楚地表达了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教育发展中的顺序。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将“运动”解释为“天地盖惟有动而已”。他认为作为宇宙天地之物中的人,要遵循“动”这一宇宙之间的根本特征,只有“动”才能起到“动也者,盖养乐吾生、乐乎吾心”的作用。他主张借发展体育以改造社会,强国济世,改良教育,再造新人。“动以营生也,此浅盲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育之也”,展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健身报国的体育思想。建国初期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反映了他比较系统的大众体育思想,这也是他对体育内涵及本质的高度概括。他的体育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甚至当代的教育方针和体育政策。

3 毛泽东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3.1 毛泽东体育思想对上世纪初学校体育的影响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都设立体操科,每周2~3学时。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在1912~1913年对教育制度进行了修改,即《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规定各级学校都要开设体育课。近代学校体育开始在我国初见端倪,但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搬日本的普通体操及兵式操,称为“体操科”,不仅呆板枯燥,也不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它是我国近代比较早的全面论述体育的光辉著作,它以科学的体育观,集中反映了毛泽东早期形成的体育思想。文章用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对当时的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的现状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精辟分析了德、智、体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方法,指出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身体受无量之痛苦”的问题,以及学校不讲卫生等问题。

《体育之研究》一经刊发,即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出现了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长沙楚怡学校音体教员黄醒创办的最早体育刊物——《体育周报》。《体育周报》秉承毛泽东“健身强国”的体育思想,积极宣传体育革命,研究体育理论,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投身体育运动。在《体育之研究》的影响下,体育教师李惠迪联络体育及社会各界人士,组建湖南体育研究会,编写体育教材,适应了当时体育改革的需要。1918年长沙雅礼学堂在全国率先废除兵操课,其他学校纷纷效仿,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但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体育之研究》的作用和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2 毛泽东体育思想对建国初期学校体育的影响

《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在建国后被真正发掘和弘扬。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0年,毛泽东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意见,对某些不关心青少年身体的领导干部提出严厉批评:“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有些领导同志只要青年工作,不照顾青年的身体,你们就用这句话顶他们一下。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少年一代更好的成长”。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就学生健康问题再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指出“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同年在接见湖南教育界人士时,特别强调了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他说:“你们办学校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1952年毛泽东又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1953年毛泽东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为保证青少年健康的成长,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的新发展。

毛泽东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极大地改变了建国之初的学校体育状况。在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教育部正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组织专家编辑出版教学大纲,创办体育院系,解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短短几年学校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3.3 毛泽东体育思想对现代学校体育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他的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仍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3.1更加明确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一切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决定着学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它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全过程。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为目的的一种人类社会文化活动。学校体育的目标则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就要认真学习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切不可“不知道何为体育之真义”导致“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的体育”。

3.3.2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毛泽东体育思想对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身体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越是进行现代化建设,越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越要提高全民素质。素质包括身体、心理个性、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要求,具有主体、全体、全面的特征,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毛泽东“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加重视和发挥学校体育对学生锻炼体格、磨砺意志、练习胆略、修养情操的作用。

3.3.3学校体育要坚持改革求发展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确立全新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要坚持按“体育之真义”进行改革,因为改革是世界性的历史发展潮流。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改革学校体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要从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同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从事体育工作,也必须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 申伟华,尹华丁,等.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 崔乐泉,罗时铭.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5] 肖谋文,朱建宇.论毛泽东群众体育思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

[6] 王程,张雁.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大众根基与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5).

[7] 谢雪峰.体育论衡:实践之思与理论之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8] 赵立.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9] 李香华.毛泽东体育文化: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9(9).

[10] 陈琦,关文明.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11] 毛振明.学校体育发展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思想体育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