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1-03-31 23:59吴仁锋杜凤珍罗惠玲
长江蔬菜 2011年15期
关键词:豇豆枯萎病多菌灵

吴仁锋 杜凤珍 罗惠玲

豇豆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吴仁锋 杜凤珍 罗惠玲

特约栏目主持:吴仁锋

男,高级农艺师,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农业部杀菌剂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技术负责人,目前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豇豆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因其栽培的多季节、多模式、多花色和短周期,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导性蔬菜之一。豇豆在我国几乎各省都有栽培,全国栽培面积达67万hm2以上,总产量达150万t。湖北常年豇豆种植面积4万hm2,武汉市豇豆种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作为“豇豆之乡”的新洲区双柳街,豇豆年种植面积4 000 hm2。

在豇豆生产中,常因栽培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病害的流行,特别是土传的枯萎病。由于重茬现象严重,有利于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一般发病率为25%~40%,严重的在60%以上。

1 症状识别

豇豆枯萎病多从开花期开始显症,结荚盛期可造成植株大量枯死。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先变黄,后逐渐向上扩展,病叶叶脉变黑,靠近叶脉的叶肉组织变黄,导致叶片干枯或脱落,全株枯萎。植株受害初期仅见地上部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剖视病株茎部和根部,内部维管束变红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外部变黑褐色、根部腐烂。其与根腐病区别在于:豇豆根腐病根表皮先变红褐色,继而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但地上茎部维管束一般不变色。

2 病原鉴定

豇豆枯萎病由半知菌亚门的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侵染所致。分生孢子分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细胞渐尖并弯曲成喙状,基细胞足状,多具3个隔膜,少数4~7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有0~1个隔膜。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多数为1个,细胞壁粗糙。

3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病菌腐生性较强。病菌借助灌溉水、农具、施肥等传播,从伤口或根冠侵入,在维管束组织中产生菌丝,菌丝分泌出毒素或堵塞导管,致细胞死亡或植株萎蔫,后形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7~30℃,最高40℃,最低5℃,最适pH值5.5~7.7。发病适温为20℃以上,以24~28℃为害最烈。在适温范围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如遇多雨,病害易流行。连作地、低洼潮湿地,或大水漫灌,或植地受涝,往往发病严重。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猪肠豆、珠燕、西园、新青、早翠、901、早丰3号、之豇90、穗郊101等品种较抗枯萎病,或耐枯萎病。而红嘴燕、红鳝鱼骨、之豇28等品种易感病。

4.2 合理轮作换茬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左右,病地连作,土中病菌越积越多,病害发生逐年加重,死秧严重,成为一种毁灭性病害。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明显减轻病害的发生。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4.3 种子消毒

用占种子质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播种。

4.4 加强栽培管理

豇豆地采取窄厢、高畦、深沟种植。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及四周撒生石灰消毒。

4.5 药剂防治

采用灌根的办法最直接有效,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作定根水灌根。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400倍液,或30%噁霉灵水剂800倍液灌根防治豇豆枯萎病,隔7~10天再灌1次,每次用药250~500 mL。

(本文配有图片,详见彩色插页)

吴仁锋,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电话:027-88142119,13260519039,E-mail:wuhanwurenfeng@126.com

杜凤珍,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罗惠玲,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1-06-02

猜你喜欢
豇豆枯萎病多菌灵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药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豇豆先生变魔术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清淡豇豆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