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续〕

2011-04-02 07:21奥地利布贝尔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烙印贝尔品格

■〔奥地利〕布贝尔

品格教育〔续〕

■〔奥地利〕布贝尔

品格(character)这个希腊字的原意是烙印(impression)。介于一个人的本质与他的外表之间的这种特殊纽带,介于他为人的统一性与他的一连串行动与态度之间的这种特殊联系,都是在他这个实体还具有可塑性的时候烙印在他身上的。这种烙印是由谁施加的呢?是由一切事物施加的:即自然和社会环境,家庭和街坊,语言和习俗,历史事件以及通过谣传、广播和报纸而传来的每天新闻事件,音乐和专门科学,戏剧和梦境等一切事物所共同施加的。在这些因素中有许多激起了共鸣、模仿、愿望、努力,另一些则引起疑问、怀疑、嫌恶、反感而起着影响。品格就是由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矛盾着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然而,在这种具有塑造作用的无数力量中,教师不过是另一些不胜枚举的因素之一,但他又不同于其他一切因素,他具有参与施加烙印于品格的决心,他还具有这样的意识,即意识到就成长中的人看来他应表示某种抉择,抉择什么是“正确的”以及什么是应当的。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职责就根本表现在这种决心和意识上。从这里真正的教育者获得两样东西:第一是谦逊感,即感到自己是一切事物中的一个单独实体;而第二却是自觉感,即意识到自己是一切事物中想要影响整个人的唯一实体,并从而产生责任感,即感到他负有给学生提示对现实应作抉择的责任。从所有这一切又产生第三样东西,即认识到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他的信任。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他感到他可以信赖这个人,这个人并不使他为难,而正在参与他的生活,在有意要影响他之前能与他相亲近。于是他学习提问了。

(节选自《近代教育哲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1月)

猜你喜欢
烙印贝尔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普贝尔省长的发明
每一“体”都是时代深深的烙印 浅谈音乐载体的变迁史
日本节日里的“中国烙印”
家是一生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