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发生学简论

2011-04-13 15:29苏亚,张勇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干支阴阳五行子午流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时间里运行的状态不同,进而选取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针法。发生学方法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起始于近些年,它丰富了中医理论研究的手段,并能更深入地触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核,从而为与现代科学结合提供条件。因此可以说应用发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是今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本文将应用发生学的方法对子午流注的推算工具、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具体内容如下。

推算工具-干支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原始含义及其象形,到战国时代就早已湮灭,人们只是将其作为表示时间和方位的符号来使用。干支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工具,其科学性及现实意义是判断该针法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对此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李裕提出十干源于祭天禳旱,地支本于祭祀求子[1]。周蓉认为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现代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观同义,干支符号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坐标系统[2]。陈久金先生则认为十天干来源于十月太阳历[3]。关于十二地支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与十二朔望月的星象有关。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干支已成为代表时空历法的符号,不具备天文学意义。

医学理论基础-经脉气血循环理论 经脉气血循环理论是子午流注针法产生的医学基础,它的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医学及哲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首先构成气血循环的经脉数目是由少逐渐变多,最终被确定为十二条的,这些已经早期的针灸文献所证实。如严氏通过对“心”的文字学及古代文献资料的研究,提出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就已经出现四经调节理论,并指出当“四经说”不能满足已经发展了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要求的时候,人们又在四经说基础之上创立十经脉理论和十二经脉理论[4]。其次,经脉之数之所以最终选定为十二,还与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不是古人只发现有十二条经脉。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它在《内经》中的许多篇中都有体现。

关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在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简帛医书)中,《足臂十一脉》对经脉的循行均是向心描述 ,但在《阴阳十一脉》中已有了离心描述的二脉,即“肩脉”和“足太阴脉”。到了《内经》时代两种模式并未合并为一种,而呈全向心与循环模式并存的局面。十二经气血循环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人体气血循环现象。它可以被看作是古人对血液循环的早期朦胧认识。正像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在经脉学说起源与发展的每一关键时期,都是建立在当时的某些人体解剖知识基础之上的[5]。

关于经脉气血循环模式仅在《内经》中就不只一种,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的医家对于这一理论有不同的见解,而《灵枢◦经脉》则是各家争鸣最终的结果,被人们广泛认同从而流传较广。有学者以《内经》的有关记载为依据,将古代的经脉气血循环理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和四种学说,分别为:第一阶段,有经络树学说和经水云雨循环论;第二阶段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第三阶段为十二经脉首尾顺次衔接的大循环理论[6]。

综上所述,十二经脉气血循环理论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古代圜道观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以取象、类比的方法推导而得出的一种解释人体气血运行的模式。其中绝大部分是哲学思辨的产物,而不是临床实践的结果。虽然含有主观、机械推演的成分,但是其蕴含的人与自然相统一以及重视人体生命节律现象的思想,都是应当借鉴的。

哲学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象数思维

阴阳五行学说是子午流注针法推算按时开穴的理论核心。在子午流注针法的使用过程中处处离不开阴阳五行知识的应用。首先,推算时间用的干支与阴阳五行的相配。其次,治疗所用经脉及五腧穴的五行相配。第三、子午流注针法中的一些开穴规律也是依据阴阳五行理论制定的。如纳甲法中的“阳进阴退”、“经生经、穴生穴”等原则,都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依据的。阴阳五行理论所体现的是一种系统论及整体观的精神,它恰好符合了子午流注针法所倡导的治疗中的时间(干支推算)与空间(五输穴)相统一的要求,因此,其被称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指导思想,也是理所应当,可以理解的子午流注针法也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首先,从理论基础上讲人体节律现象就是人体适应自然的产物,而子午流注针法正是试图利用人体节律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其次,在针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作为其按时开穴必要条件的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也是依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来制定的。它把气血的运行与天空中日月的运行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人体气血循环不息的观点。故天人相应思想在子午流注针法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针法正是借鉴了这种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从而发现人体针刺治疗的时效性。这一点已经通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到证实。

第三、象数思维方式对子午流注针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子午流注理论的历史渊源来看,其中的纳甲法和纳子法的许多开穴原则源于象数易学的“纳甲说”、“纳支说”。其次,从方法论上来说,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工具及医学基础中的内容大多采用的是取象比类的方法。如构成人体气血循环的经脉数目,就是以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月而建立的气血循环模型。第三、子午流注针法与象数思维具有相同的特征:注重整体观念,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重循环变异,轻否定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首先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工具——天干地支已不具有天文学意义,而是一种计时的符号或是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模型。因此以此推算开穴时间,并不能完全体现针刺治疗的时效性,与此相反,还带有机械循环的性质。其次,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医学理论基础——经脉气血循环,也是古人受天人相应学说影响的产物,而不单纯是临床实践规律的总结。其中蕴涵着许多人文文化的因素。第三、子午流注针法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如各条经脉长短不一,为何气血流注时间相同?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如环无端,实际已变成一脉,何以体现每条经脉的特异性?由此可见,该理论中含有大量猜测性的内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时加以鉴别。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内核,即它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人体节律现象。这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了时间因素对于针刺治疗的重要性。正因为它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自创立至今,其一直都在临床上使用,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鉴于当时的认识手段有限,古人只能借助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来完善其理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人为的因素。因此今后对于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要抛弃干支推算方法等人为臆测的成分,充分吸收该理论中关于按时针刺的合理内容(即生命的节律性和按时针刺治疗的思想)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总结出时间与针刺治疗疗效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中医时间针灸学。

[1]李 裕.干支字义考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7-82.

[2]周 蓉.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16-119.

[3]陈久金.天干十日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7(2):119-127.

[4]严健民.秦汉时期人体经脉调节理论形成新论[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61-63.

[5].峰,赵京生.从《素问.热论》看《内经》中不同模式的经脉理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5):299-300.

[6]王玉川.试论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发展演变[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2):6-9.

猜你喜欢
干支阴阳五行子午流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干支梅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中国风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的影响
阴阳五行与针灸——浅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