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淤地坝建设的实践与建议

2011-04-14 23:27王宗煜
陕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淤地坝管护流域

王宗煜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 延安 716000)

1 志丹县淤地坝建设概况

陕西省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纵跨洛河和延河两大流域。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46km2,占总面积的88%。境内梁峁密布,沟壑纵横,河谷深切,长度在1km以上的沟道共计2057条,其中流域面积50 km2~100km2的河流10条、0 km2~50 km2的河流 19 条、10 km2~30km2的河流 16 条、5 km2~10 km2的河流92条、5 km2以下的河流413条,有着丰富的建坝资源。截至2005年底,共建成大、中、小淤地坝615座,总库容8.3亿m3,控制流域面积859.9km2,可淤地3.4万亩,已淤地2.8万亩,目前可正常利用面积1.9万亩。淤地坝建设不仅起到了拦泥、蓄水、缓洪作用,而且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全县人均纯收入2200元。

2 淤地坝建设的经验

2.1 注重建设初的规划与设计

全县境内主要有洛河、杏子河两大水系。在具体规划与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坝系科学布设。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科学进行小流域坝系布设,大、中、小结合,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可充分利用水沙资源,提高坝系整体防洪标准,保证坝系安全生产;二是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在淤地坝规划布局时,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计算淤地坝的综合效益,优先将淤地坝安排在综合效益显著的地区;三是坚持与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淤地坝建设对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草)和秀美山川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积极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套,相得益彰,能充分发挥了淤地坝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坝址坝型。在坝址的选择上,按照“经济、安全、合理”的要求,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在保证库坝安全的前提下,对拟选坝址进行多次方案论证,选择最佳方案。在坝型的确定上,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有丰富土料的尽量选择均质土坝,有水源条件的优先考虑水坠坝,不能满足条件的再考虑碾压筑坝,从而保证了工程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性。

2.2 建设中规范施工管理

在志丹县打坝的多年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县情的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一是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组织设计与施工,规范前期立项审批程序。本着“以效益定项目”的原则,严把立项关,坚持现场勘测,规范设计,会审上报,严把设计关,骨干坝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组织实施,没有立项审批手续坚决不得开工。二是推行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大、中型淤地坝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建设前,首先成立项目办公室,明确项目法人和法人代表,明晰产权和管护责任人,落实配套资金,否则不能招标。工程开工前,先编制工程预算和标底,邀请3~5家具有资质、信誉好、有经验的施工企业进行竞标,选择好的施工队伍,然后履行合同手续。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理,重要工序,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尽快修改完善。三是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每座工程开工前,采取由施工企业自愿在技术员中选聘施工员,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施工员必须长驻工地,认真负责。同时要求每位技术员必须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为工程负起技术责任。同时,本着“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原则,要求各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安全员和爆破员,安全员对重点不安全地带进行查看,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爆破工作除爆破员外,杜绝其他一切人员进行操作,并制定了相应制度,保障了施工安全。

2.3 建成后探索多种经营管理模式

一是以坝养坝,落实政策,加快发展。县水保部门组织人员对部分小型淤地坝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决定以中小型淤地坝为突破口,进行淤地坝使用权的转让和拍卖。全面贯彻谁投资加固,谁种地受益,谁负责管护的政策,并实行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杨家沟淤地坝位于保安镇东武沟村杨家沟内,控制流域面积12 km2,现已淤地80亩,由于以往管理不善,坝地一直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为了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使其尽快发挥投资效益,经多次协调动员,承包给了个人。针对该淤地坝的实际情况,承包人又投资了4万元进行综合治理,利用坝地培育苗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有效维护了坝体安全。二是以林养坝,建坝造林,全面治理。在骨干工程建设中,把治沟打坝与植树造林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以短养长,长短互补,滚动发展的路子。刘嘴淤地坝建于70年代,工程淤满后,一直是荒滩不能利用。县水利水保局与县林业局、行政村三方签订了联合开发利用合同,由水利水保局负责该坝的工程配套,林业局负责苗木的栽植与技术管理,村上提供土地并派专人管护。护坝人参与分成10%,合同三方各分成30%。做到责权利明确,收效良好。三是以水养坝,利用水面,发展水产。木场咀坝位于顺宁镇附马沟门流域内,现有水面120亩,2003年投放鱼苗5万尾,与当地农户合作进行养鱼。四是以地养坝,落实管护,提高效益。在工程建成后,部分坝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并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每处工程划拨10亩坝地归管理人员耕种,收入全部归管理人员所有。从而将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程管理责任直接挂起钩来,使其管理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做到了勤检查,勤维护。

3 今后淤地坝建设的发展思路

3.1 应对坝系进行科学布设

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地进行小流域坝系规划和建设,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小流域坝系布设要根据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水沙运行规律、社会经济情况等诸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以骨干坝为重点,从干沟和支沟,从上游到下游,根据地形和比降等条件全面合理地布设安排大、中、小型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工程,蓄水、拦泥、生产、防洪各效益兼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排淤结合、效益稳定的淤地坝坝系,达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减少泥沙的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坝系建设,然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直至整个支流最终形成小多成群、有骨干控制的沟道坝系工程,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坝系整体防洪标准,保证坝系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

3.2 健全管理养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竣工后,应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的政策,推行联户联村管理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更多的民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淤地坝的建设和管护工作中。

具体的管理包括:严禁在坝体及四周进行对工程有害的活动;及时处理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清除涵洞内的阻水物;做好各项防洪抢险防范措施,保证10年一遇洪水坝地保收,校核洪水不漫顶。还应根据单坝的功能,编制恰当运行计划,合理安排轮蓄、轮种,力争早淤早种、保收高产,最大限度发挥坝系效益。坝库淤平后,应及时开沟,防洪排水,防治盐碱,改良土壤,充分利用坝地发展生产。另外,在保证安全、高效利用的同时,管护人员还要注意分析流域的水沙及坝库淤积变化,适时选择淤地坝加高或新修骨干坝等方案,保证坝系拦洪能力,使洪水不出沟,边种边淤,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平衡,实现可持续利用。

3.3 应走水、梯田、坝地综合发展的路子

干旱缺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的重要自然因素。而靠拦蓄坡面、沟道流失的大量泥沙而形成的坝系,其所占面积必然是有限的。若不进行坡面治理,仅靠坝系解决不了坡面的土壤侵蚀问题,也不能使整个区域水土流失彻底根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坡面水土的大量流失,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和农业减产,而且造成区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角度看,在大范围内坝地面积最多能占到流域面积的5%~7%,并且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且有些沟道还不具备打坝条件。试图把淤地坝作为主要流域治理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以此来解决陕北地区的粮食、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问题是不现实的。从大农业角度看,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梯田和水地仍将在当今乃至相当长时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过分强调发展坝地,必将导致局限于水肥条件好的有限坝地资源,而忽视了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的淤地坝建设必须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搞好水系配套、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淤地坝管护流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