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游记

2011-04-14 23:27王敏
陕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云台山茱萸天桥

◎王敏

久闻云台山阳春繁花似锦,盛夏满目苍翠,深秋红叶似火,严冬积雪如银,四季美景如画。心动不如行动,国庆长假终于实现了云台山三日游这个夙愿。

下午2点乘车从西安出发,沿西潼高速东行,经洛阳北上至焦作,入修武县,伴随着导游的介绍,很快便到了久负盛名的云台山景区。云台山,位于太行山的南端,面积556平方公里,含潭瀑布、云台天瀑、红石峡、茱萸峰、真武寺等诸多景点,此山因长年云雾缭绕而得名,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于一体的著名景区。到达云台山景区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在设计考究的农家乐入住。农家乐不大,但是很干净。稍作梳洗,带着向往,拥着陶醉,7个小时的路途颠簸便被香甜的酣睡所代替。

次日早7点,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先去欣赏潭瀑布。潭瀑布在小九寨沟内,是云台山风景区的一颗颗明珠。沿沟内石阶拾级而上,山光水色俱佳。沟深3公里有余,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瀑不大,潭不深,但水质清亮,错落有致,好似喷珠吐玉,又如白蛇出洞。加之,凤尾串珠、灵龟吐珠、苍龙戏珠等无数奇异的水体雕塑巧夺天工,让人留恋忘返。

从小九寨沟内返回至山门口,然后乘观览车去老潭沟内欣赏云台天瀑。车行5分钟后便下车步行进沟。刚一下车,远远望去,南面山峰上即有一景,像一个人头戴乌纱帽端坐在那里昂首远眺,惟妙惟肖,游人指指点点,谈津乐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唐公石。唐公就是明朝嘉庆年间敢审诰命的唐知县。进沟后,遥看满山似火的红叶,耳绊响着清脆的泉水声,踩在一会是青石一会是木板修筑的山间小道上,进沟约4公里左右后便能听见哗哗的瀑声由小到大在山谷回荡,但不见瀑布。翻过一个山坳后,豁然开朗,有314米落差的华夏第一瀑——云台天瀑就尽收眼底。遥望瀑布,上吻蓝天,下接石坪,犹如一根擎天玉柱,又好似天上银河倒泄,吼声震天,山谷轰鸣,飞浪排空,翻江倒海,云蒸霞蔚。近观瀑布,数十米宽的瀑布,拍石打浪,飞流直下,倾入下面的老龙潭中,水珠撒落百米之外,激起的云雾缭绕升腾,高达山腰。传说这个瀑布是从天河流下来的,潭中的老龙本是天河龙王,后来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此栖身。潭边,无数游人欣欣然相互戏水、拍照留念,满身尽湿也乐此不疲。

下午,我们就去游览华夏第一奇峡——红石峡。车至山肩,经天桥,放眼俯瞰,桥下景色俊美,集泉、瀑、溪、潭于一谷。过天桥,沿峭壁盘旋而下,游人比肩挪步,险要处,需手扶铁索侧身而过,无不充满惊险刺激。至山腰间,经人工开凿的岩石栈道入谷,闻水声而难见谷底,两山相近处约2米宽。慢行一小时后抵旷处,别有洞天之感,游人点缀其中,山谷中油然而生灵气。这里外眶内幽,奇景深藏。仰望,天桥飞架南北,镶入蓝天之上,桥边人头攒动,偶见拍照光闪耀,一如星星眨眼。两岸峭壁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旷处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从而享“盆景峡谷”之美誉。文人墨客认为这是名山大川浓缩后的精华,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明代诗人赋诗称赞:“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天”;地质专家则称之为“活化石”。云台山之所以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原因正在于此。红石峡是近南北向裂谷带与近东西向构造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地壳变化的作用,又进一步伸展张裂形成相间排列的峡谷,以及峡谷间的长脊、长墙、长崖,最终构成独特的红石峡地貌景观,从而成为地质工作者珍贵的研究资源。

第三天,安排游览的是茱萸峰、药王洞、真武庙。初到云台山,就听导游讲有个茱萸峰,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是在此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喜欢唐诗的我对茱萸峰似乎更加情有独钟。乘云台山景区内的环保旅游车往茱萸峰约半个小时的车程,茱萸峰就到了眼前。山脚处,一尊王维的汉白玉雕塑使我一时裹足不前,端详半天。沿王维雕塑背后的青石台阶爬行而上,就是通往茱萸峰的捷径。茱萸峰高1308米,是云台山的主峰,并不高,但上山之路陡峭,每行数米我便得歇息。至茱萸峰山腰,有个山洞,洞口东南向,高阔各约10米,深达30余米,这就是有名的药王洞。

过药王庙后,环山腰小道,茱萸峰顶似乎近在咫尺,但须经二百七十余级云梯和时隐时现的天桥才才可通往。爬行在云梯和天桥上,云海雾波,云腾山浮,丛林茂密。此刻,奇松、怪石、云海无不呈现于眼前令人陶醉万千,兴奋不已。

云台山,山险水秀,山上源泉丰富,植被茂密,气候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都要比外界低2-3摄氏度。她南眺滔滔黄河,景色险秀迷人,自古为世人所瞩目,不愧是太行山脉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正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云台山茱萸天桥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云台山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云台山旅游区内乡村聚落演变过程探析
一束茱萸满乡情
天桥
地质素描
——江苏云台山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