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德才兼备 更要以德为先

2011-08-15 00:44沈小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跑官干部队伍用人

□沈小平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是否把干部的品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和发展。坚持这一鲜明的用人导向,是保持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也主要是对干部德的表现不满。这些干部中,有的对党对国家缺乏忠诚,丧失信念,言行不一;有的把市场规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放松品德修养,情趣低下。少数干部的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新的形势下,中央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强调“以德为先”,这一鲜明的用人导向,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具备良好品德,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具备出色才干,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我们的干部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创造骄人的业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失去“德”,就失去了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突出,就应提拔重用谁;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

干部的德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不只是几句原则要求,而是与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密切相关的。“德”是做人为政的根本,“德”的根本标准就是党性。当前,看干部的“德”,主要是看其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只有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把干部的德既作为一个标杆、一种导向,又作为可遵循、可操作的准则和要求,切实贯彻到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去,才能有效教育引导干部注重修炼“内功”,按照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

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见风使舵、退缩逃避;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还是敷衍推诿、讨价还价,是对干部政治品德的深刻检验。因此,从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干部的德最有效。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上,是以勤奋的工作、良好的品格、平和的心态接受组织挑选,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还是采取不正当手段,跑官要官、求情拉票,也能直接看出干部德的高低厚薄。只有积极探索考察德的途径,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才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强调以德为先,并不是否定才。只有坚持德才的辩证统一,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把握,选拔干部既看才,更看德,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才能关,才能真正把那些确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猜你喜欢
跑官干部队伍用人
换届『十严禁』宣传漫画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严禁苍蝇乱飞
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