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分析

2011-08-15 00:51卓春和浙江省温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温州325000严育宏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腺肌症包膜肌层

卓春和 浙江省温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温州 325000严育宏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但二者的超声声像图有重叠现象。为提高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术前的诊断准确率,笔者选择我站2006年11月—2010年8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分别对其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诊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40例及子宫腺肌症3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41.2岁;均有孕产史或人工流产史,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3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年龄30~53岁,平均40.6岁;临床表现为子宫增大伴出血、腹部包块待查。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GE LOGIQ400CL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患者均排空膀胱,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宫壁回声、有无异常光团,异常光团边界是否清楚、内膜有无移位;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异常回声区内及周边血供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主要特征为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暗区,内膜线移位,CDFI血管分布稀少,异常光团周围无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子宫肌瘤的超声特征为子宫肌瘤边界清晰,周围有假包膜反射,内部回声多呈漩涡状,后方回声衰减明显,CDFI显示团块周边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信号为主。子宫肌瘤组长径(8.24±1.51)cm,横径(6.49±1.65)cm,前后径(4.82±1.24)cm,子宫最大达 1.7cm×10.2cm×8.6cm,而子宫腺肌症组上述各值分别为(8.31±0.23)cm、(6.79±0.67)cm、(5.80±1.89)cm 和 1.8cm×10.4cm×8.4cm。子宫肌瘤组100%均存在异常光团回声,而子宫腺肌症组仅24例,占63.2%。且子宫肌瘤组的异常光团平均直径(4.82±1.24)cm,92.5%(37/40) 光团边界清楚,其中12.5%宫腔线向前偏移;而子宫腺肌症组上述数值分别(3.27±1.68)cm,13.2%、57.9%。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增大比率高,出现异常光团回声比率低,且光团边界清楚比率低,超声诊断符合率78.9%(30/38),低于子宫肌瘤组超声诊断符合率的95.0%(38/40),两组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及间质细胞向肌层侵蚀,伴随着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生。30%的患者因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易漏诊。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妊娠、妊娠损伤或宫腔操作的手术如过强刮宫等,使有活力的子宫内膜间质沿着子宫肌间隙直接向肌层侵犯而引起。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异位的子宫内膜多以后壁为多,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等。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1-2]。

随着超声技术的完善,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检出率得到不断提高,经腹壁超声探查可以全面观察子宫及其周围组织器官,成像视野较大,但空间分辨力稍差,特别是子宫后倾后屈位时,不能很好显示肌层病灶的特征,同时手术疤痕组织、肠道气体干扰、膀胱充盈状态、子宫形态等因素也影响检出阳性率。因此,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经阴道超声由于其高分辨率,能显示病灶内特征性小点状强回声和积血小囊,并能显示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变化及病灶周边和内部血流变化特点,使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3]。

本组资料中,应用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显示,与子宫肌瘤组比较,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增大比率高,出现异常光团回声比率低,且光团边界清楚比率低,超声诊断符合率低(P<0.05)。

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超声鉴别要点主要为:①假包膜、界限是否清楚。肌瘤患者光团边界清楚共37例,占92.5%。假包膜为肌瘤周边有暗淡光环,而子宫腺肌症超声显示周围无假包膜,可以进行鉴别[4]。②子宫大小、形态。肌瘤、腺肌症均可见子宫增大,肌瘤往往呈局限性隆起,多发性肌瘤也可弥漫性增大。最大可超过孕3个月大小。腺肌症者子宫多为轻度弥漫均匀性增大,以前后径增大为著,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子宫形态多正常,宫壁增厚以后壁明显[4-5]。③病变部位。肌瘤可出现在肌壁间、黏膜下、浆膜下及宫颈,以肌壁间多见。子宫腺肌症多局限于子宫后壁及角部,亦可弥漫整个肌层[6]。④部分子宫腺肌瘤呈低回声局部隆起型,其边界清,形态规则,向表面隆起,与子宫肌瘤易混淆。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显示,子宫肌瘤团块周围血流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呈条状、短棒状血流较丰富,而子宫腺肌症病灶内血流稀少,见少许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局限性病灶周围未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环绕信号。⑤肌瘤可呈低、强、等、强弱不均回声,尤以低回声及强弱不均回声多见。子宫腺肌症以低声多见,内部散在点、斑状强回声,常呈互相编织状,宫后壁明显增厚,无栅栏样图像[7]。

综上所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最有价值的鉴别依据是假包膜、界限是否清楚,同时密切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漏诊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张宇辉.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67-68.

[2]王丽娥.20例子宫肌瘤的B超诊断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83-84.

[3]张艳华.B超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声像图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5,4(4):296.

[4]贾玲.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5):2229-2230.

[5]李兰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89-90.

[6]陈月新.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41-743.

[7]陈淑金,肖雪琼.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1):11-12.

猜你喜欢
腺肌症包膜肌层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