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质量探析

2011-08-15 00:50周文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周文华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质量探析

周文华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教学紧紧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为重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原理”课教学要突出这个“主题”和“重点”,达到这个“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

一、正面教育与批判教育的关系

“原理”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但同时,革命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必然会对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和思潮进行分析批判。这就涉及到在”原理”教学中,如何把握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的关系,即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

“原理”教学应该使正面教育和批判教育有机结合。首先,“原理”教学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个使命。“原理”教育不是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而是体现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旨在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关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一课程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原理”教学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学生对民族精神和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批判教育是“原理”教学的必要方式。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中形成和发展的,“原理”教学也不能回避对现实的批判。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和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当代价值,从而确立对它的信仰。另外,我国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迅速变化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多样化时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某种混沌无序景象,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因此,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辩证思考和分析批判。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原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原理”教学既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现实批判的意识和能力,而结合现实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开展批判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的有效方式。

进行批判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把握其当代价值,因而这种批判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而不能基于其他思想体系上。二是批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评判而批判,重要的是通过批判得出正确的结论,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不能借批判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三是对现实的批判要坚持全面的和辩证的观点,而不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采取简单的、极端化批判。四是开展批判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不是一味标新立异;另外,批判要把握好“度”,不能让学生感到现实一片黑暗,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能借现实批判否定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否定我国的基本制度和我党的方针政策。[1]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传统的“原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传授的对象,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过程。“原理”教学目的是树人,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等方面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强调教学互动中贯彻“学生主体”的原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原理”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互动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活动,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分开。无论是教师的主导方面,还是学生的主体方面,在教学活动中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断地指引、扶助和激励着学生;学生是教学认知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求知过程。唯如此,才能提高“原理”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和选择”原理”教学内容,即教师在互动中对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主导作用。二是教师通过“原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体现教师在学生价值取向上的主导作用。三是教师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去感染、激励和引导学生,即体现教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主导作用。互动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互动的本质是老师引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加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征。二是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如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三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要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进行严谨、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列宁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而通过理论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对于他们深入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论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方式。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样离不开实践,而最终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需要实践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彰显和验证。既然“原理”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最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原理”课就不能局限于理论教育,还要开展实践教学,以鲜活的实例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其内心深入思考,这种效果是纯粹理论教育难以达到的。

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应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两种教学内容都应统一于“原理”课的教学目的。虽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后者着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但它们都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二是在“原理”课教学中,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动互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一方面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两种教学就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三是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考核。这里所说的“课程考核”,既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而言,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考核,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能更好地反映其教学水平和效果。通过实践环节的考核,将促使学生和教师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3]

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主要教学空间,通过教师讲授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技术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管课堂教学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有确定的特点:在空间上,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场所;在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内容上,以理论教学为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必须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才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而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教学。[4]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课堂教学至今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集散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学习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开展网络教学要注意几点:一是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开办好“原理”教育网络课堂,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网站。教师要精心选择可供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如授课教案、课程与教材分析、学习指导、原著选读资料、课程录像、教学课件、案例库、思考题以及参考书目等,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二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个人博客、论坛、个人电子信箱等),加强与学生沟通,积极参与讨论,及时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言论进行正确地引导。[5]三是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避免网站受到恶意攻击,同时对于一些过激的言论加强监督。

开展网络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不受限制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主动地向教师请教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有效交流和正确引导;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教学的渠道和手段,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创新“原理”课教学方式带来了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进工作,依据网络的特点,研究网络教育的方式方法,开辟网络教学新渠道,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

[1]黄伟力.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正面教育与现实批判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57-61.

[2]杨子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互动的辩证思考[J].求实,2010,(11):247-250.

[3]黄伟力.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8,(7):53-57.

[4]张秉福.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0,(11):199-203.

[5]刘友田、踪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5,(5):66-68.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Zhou Wen-hua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main front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education,shoulder Cultivating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and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 task for college students.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arxist theory of must deal with four relations well:the relations of positive education and criticism education,teacher-led and student body,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network.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ourse teaching;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G641

A

1672-0547(2011)04-0125-02

2011-07-16

周文华(1972-),男,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铜陵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0tlxy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