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思考

2011-08-15 00:46湖南文理学院刘春晖
财会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制度管理

湖南文理学院 刘春晖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思考

湖南文理学院 刘春晖

一、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一)国家相关政策提出新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等理念正在进一步凸现,加强以质量为核心任务的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之一,就是要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严格内部责任制度,规范高校管理行为,使高校成为自主管理的法人实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与高校内涵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同时,即将修订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性的规定或要求。这些规定或要求只是原则性的,要真正得以有效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与之相协调的具体的重在执行的内部控制。

(二)高校自身对经济管理及监督存在强烈内在需求 一方面,高校在缓解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的双重压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与防范潜在风险的有机结合的进程中,随着我国高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经济管理和复杂性、综合性、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传统的高校管理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近几年高校的职务犯罪频发,无一不与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缺失存在很大关系。

(三)高校内涵发展凸现内部控制重要性 高校内部控制对规范高校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对推进转型、提升层次的动力非常强劲,开始步入内涵发展的轨道,但是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高速增长,不仅财务运行规模持续扩大,而且财务管理职能也在不断拓宽,财务管理战线越拉越长,而财务管理内涵提升速度缓慢,财务管理面的拓展与点的深入长期脱节,校级财务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对一些深层次、趋势性问题如内控机制的完善及风险管理等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财务管理模式亟待转换,高校内控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主要包括:

(1)内部控制环境不良。控制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但我国高校目前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以下问题: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内部控制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出现违规操作;高校人事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不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活。

(2)内部监督不严。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由于高校中“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一般的教师或职员们对学校一些与自己切身利益不相关的决策及其实施过程,大多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的态度。有些职能部门一味迎合领导的意见,缺少原则性,做老好人,导致有的制度形同虚设。缺少了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不能真正有效地运行。

(3)信息沟通不畅。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其所承担的职责。在我国的高校中这一点做得并不是很好,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而且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常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只是被动地成为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差事”,而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管理者决策的内在需求。

(二)影响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具体包括:

(1)高校管理理念没有跟上。一是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据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不管是单位负责人或是职工,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内部控制的就更少了。二是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经济日益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办学风险不断提高,而我国的高校风险意识并不强,有的甚至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于高校办学环境的变化、聘用新人员、投资项目的建设、举债筹资的额度、高校债务重组、后勤服务的开发等现代高校面临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三是专业人员内部控制的观念狭隘。大部分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上。

(2)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由于内部控制设计得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各个领域,内部控制漏洞重重,以致授权不清,权责不明,存在管理盲区,导致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就是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高校所有者的实际缺位,使得国家作为投资者、政府作为管理者、学校作为办学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是很明确,甚至是不对等等等,造成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动力先天不足。

(4)内部审计发挥作用不够。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与高校面临的形势要求还不相适应,虽然大部分已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是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审计的范围还没有全面开展,为领导当好参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很不够;行政主要负责人主抓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审计决定的落实不够及时等等。

三、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建议

(一)从提高认识、更新管理理念入手,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首先,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带头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高校内部控制是由高校决策层、日常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高校内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应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也应被纳入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同时,明确个人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只有从上至下的全员重视,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进行操作,才有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第三,将内控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于高校现有管理体系外的新东西,更不意味着对高校现有管理体系的否定。实际上,内部控制体系更应该扮演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者”角色。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融入到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去,才能积极推动高校内控的发展,并真正帮助高校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严格问责与奖惩机制,构筑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机制保障 所谓问责制,就是在某项管理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考核,及时察觉失责,有什么样失责,对当事人就有什么样的追究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契约,没有刀剑,就只是一纸空文”。内控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校内管理部门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促使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值得重视,学校所有经济管理活动常常涉及到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其中的权力可以分为经办权、审核(批)或支付权、以及检查(监督)权。上述三类人所负责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这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三)提高员工素质,完善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人才是高校的灵魂,无论是教师岗位还是其他管理岗位都应该配备合格的高素质的人员。因为内部控制系统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但要科学、完善地建立其自身体系,还要严格执行,而执行好坏的关键是受人员的素质高低的影响的。特别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推进内涵建设较为强劲,引进什么样的人员,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原有的人员,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内涵发展水平。所以加强人事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也成了当今高校内部管理的目标之一。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要把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入到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来,完善管理层上下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把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并且和公司的经营目标、岗位责任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奖罚和考核。通过内部控制运行与绩效相挂钩,达到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与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审计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促进,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出管理中的缺点和弊端,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还可以发挥其监督的作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浪费,揭露腐败行为。高校可以建立多种内部审计的形式,不但要有传统的财务财政审计,还应该强化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绩效审计等形式,必要时可使内部审计外部化,聘请专业注册会计师来进行内部审计的服务,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王卓:《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0年第1期

(编辑 向玉章)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制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