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物流成本辨析

2011-08-15 00:46上海海事大学肖康元
财会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自营流通物流

上海海事大学 肖康元

自营物流成本辨析

上海海事大学 肖康元

一、自营物流业态分析

自营物流是指生产及流通企业自备仓库、运输车队等物流设施,在内部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初期的自营物流主要是满足自我物流服务,即制造业或流通业企业建立规模比较小的仓库和运输设施,以解决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之需。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制造、流通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初期的自营物流服务未能为企业的增值做出贡献,多数情况属物流服务方便,基本上停留在为企业主营业务的辅助地位上。但是,从我国的企业现状来看,许多自营物流企业初期是解决企业业务为主,主要解决本企业的主营物流服务,逐步发展成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因此某些物流企业也还是从属于某流通业或制造业集团公司的。如海尔、沃尔玛等,也有的是产业资本投资建立的物流如: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中远物流、科龙、小天鹅三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但其主要业务还是以科龙、小天鹅的家电为主。因此说自营物流就是传统物流就显得太简单化了,其实自营业务本身的内容在不断拓展中,并且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及优势该如何发挥并随着业务的展开而带入第三方物流业态中。

这样就必须对所谓的自营物流要区别对待,认真分析。相当多的自营物流的确规模较小,应对企业自身应急使用的运输、存储等物流服务等,少数企业开始走上第三方综合物流的轨道。

二、自营物流利弊分析

其一,有利于作业成本控制。物流作业与生产过程有些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作业过程非常清晰,有利于展开作业成本管理,比如订单处理、入库管理、货物检验、出库管理等等,有利于企业充分掌握详尽成本控制的一手资料,如作业的有效性分析、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作业是否增值,从而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作业中选择最佳作业以达到作业成本最低,这样就把物流的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如果整个物流过程全部外包给他企业,则成本控制的手法相对惟一,那就是外包价格,而外包价格的控制则生产、流通本企业单方面就能够掌握。

其二,有利于降低市场成本。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初期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则很难掌握顾客对本企业的第一手需求信息,比如哪些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好恶,哪些年龄层、那个区域对本企业哪些产品感兴趣,顾客还需生产、流通本企业产品做何改进,有何要求等等,都可以直接通过物流业务获取情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型生产和流通企业如格力电器、苏宁电器等企业快马加鞭承建自己的物流公司,并更进一步发展成集团控股的利润考核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因为有些信息更是企业花钱也难买的。

其三,便于满足特殊客户要求。由于弹性生产体系在许多企业得到应用并进一步发展,使少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和多频度物流要求的顾客越来越多,企业须在配送安排上综合成本进行考虑。通常对于短期高成本的客户,往往会拒绝,但有些短期性高成本顾客,却有可能是长期的大客户,因此会有一些特殊的订单要求,此时的自营物流就可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代价就是短期成本很高。

其四,减少中间成本。有些企业的自建销售渠道和物流渠道过程的建设是同步的,并且在物流环节上运输、搬运、装卸、保管等环节如果是同一物流运营商,则势必会减少中间的交易环节费用,提升配送效率,若分包给若干家物流商,则需进一步精打细算。

其五,增加了固定成本投资。生产、流通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库、车辆的成本投入,在企业主营还未做大及资金有限时会影响企业对主营业务方面的投入。

其六,业务量不足时物流管理效率低。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服务部门,物流活动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因此在规模还未提升的情况下,物流配送的效率非常低,如空驶回程、空车前往拉货等非效率成本非常高。这将增加企业总的成本费用,使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

其七,物流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准则无物流成本核算的规定,加之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企业仍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企业物流成本,也影响了各部门的业绩考评。

三、自营物流低成本战略条件分析

其一,市场分析。由于物流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也是一个成本递增的行业,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也就不断会引起所有企业的平均成本的上升。新进入的企业与现有企业争夺稀缺资源,由此引致价格的抬升。新旧企业的竞争会引发企业其他成本的竞争,如信息处理成本、绿色环保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这些已经开始在物流业竞争中中露出端倪了。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是物流业务的需求者,其实就是互相竞争的两种物流服务提供商,生产、流通企业自建物流必须要有相当的投入,这些固定成本的投入必须全部消化本企业的物流业务。自营物流的优势是企业自身的信息充分把握,无需承担业务承揽及交易费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12月公布的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中工业、批发零售业企业情况中物流业务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费用支出增幅提高,在2009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是物流业务量增加明显,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是物流业务成本增长快于物流收入增长。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7.1%,增幅高于物流业务收入2.8个百分点。其中,装卸搬运业务成本增长46.5%,也说明目前的中间交易、转接环节过程花费过多。

其间的配送安排处理就是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成本竞争,比如如何利用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从生产、流通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空间位移,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及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货物的周转过程的费用以及可能的损失,并节约时间成本。从综合效率及科学合理的角度来看未来在第三方物流上将胜出一筹。那种只要有几辆车就可以开物流公司的做法在竞争社会里已经不现实了,因为渠道、网店的成本投入已经为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筑起了高壁垒。

而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有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生产、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仍然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这种现象还可能持续。这是企业根据市场细分及对自己定位后的本能体现,未必是科学分析后的企业行为,这也说明我国的物流合理化过程还有巨大的潜力。

其二,成本分析。营物流还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许多物流成本实例分析中对显性成本和部分隐性成本的分析尚不够深入,由于现代企业中还存在其他隐性成本以及成本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变化,必须时刻关注成本。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固定成本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而这些固定成本的消化有赖于相当规模的产品销售量来维持或分摊的,理论上这就是经营杠杆的效用。

所谓经营杠杆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是:销售量的一个微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润的较大的变动。由于现代企业的成本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成本那么简单,影响利润的还有庞大的销售渠道等成本,这些也属固定成本,而在某些情况下物流渠道与销售渠道是并行、甚至是同一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采用自营物流,而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转运成本和信息成本等等。

但是一旦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方式时,就必须明确因为固定成本增加,原有的企业盈亏平衡点将被抬高,这就需要由一定的业务量来维持。每当成本投入或者说增加固定成本是就会有对业务量的新的要求。因此在分析物流成本时尽量细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明确物流总成本之和最低才是成本控制的要诀,而不是某一项成本最低。通常我们把物流总成本认定为有以下几部分构成:运输成本(含固定、变动)+库存成本(含固定、变动)+订单处理成本+机会成本(货物占用资金的利息)+装卸、搬运等物流中间业务成本及非效率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及非增值业务成本。因此,进行物流成本分析时切不可仅仅只针对某一具体业务成本进行控制,需全面考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产、流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报价无法把握,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此报价是否合理比较迷茫。这是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依然处于比较混沌的状况,虽说我国也制定了GB/T 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并于2007年公布。时过三年,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局限,该核算办法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还比较陌生,企业财务人员目前依然无法直接从财务会计准则中获得有关物流成本的信息,比如运送费会直接加入材料费用和销售商品中或者直接作为销售费用中等等,使得物流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结果都不是十分明了。这也是为什么物流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其物流成本增速更大或者说物流成本控制不力的原因之一。普及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还是会有个漫长的过程。

四、自营物流选择

综上所述,自营物流如果要得到维持或进一步发展,必须清楚分析目前成本状况处于何种竞争程度。首先,自营物流所在生产或流通企业的业务量如何,是否能够补偿足够多的固定成本的投入,其次,许多隐性成本能否显性化、定量化处理,比如信息获取成本、保险成本、社会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甚至风险资本成本。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物流成本一定要明确且正确地核算出来。最后要考虑的是物流业务的增值性,即考虑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综合性就是要求物流公司必须承担除运输、仓储、搬运等常规物流以外的业务,如订单处理、报关、报检、配送、集装箱拼柜、国际货代、物流规划和技术咨询等服务,才能是真正的后勤服务(Logistic),从而走出传统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束缚。

因此,自营物流是物流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自营物流若能够把生产、流通企业的综合后勤服务全部承担下来,则生产、流通企业的主营得以更加专一,第三方物流无疑是物流业务承接的最终方向,但是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并且第三方物流本身还有许多不同模式。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取代或承接全部的物流业务,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增值利润,这期间就是自营物流和综合物流的反复博弈的过程。博弈的武器无疑就是成本。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2009年2月。

[2]张川,肖康元,金丽玉:《物流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获上海海事大学会计学重点学科项目资助]

(实习编辑 李寒珺)

猜你喜欢
自营流通物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年末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双11大促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大促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