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适用性

2011-08-15 00:55朱臻雯徐光兴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心理咨询

朱臻雯,徐光兴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2.复旦大学学联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200433)

萨提亚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适用性

朱臻雯1,2,徐光兴1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2.复旦大学学联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200433)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使得其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具有相当的适用性:辩证全面的系统观增加了学生改变的可能性;基本理念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易被接受;积极正向的导向符合高校育人目标;形式灵活多样方便开展工作。

萨提亚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系统观;积极心理学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在校学生平均年龄增大,因婚恋家庭问题前去心理咨询的比例增加。因此,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引入家庭治疗技术有一定的必要性。家庭治疗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继精神动力学派、认知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之后崛起的“第四势力”。自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首次正式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之后,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上世纪80年代末,家庭治疗进入中国,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纷纷以连续性专业培训项目的形式在从业人员中间推广。

从推广、发展的历程来看,所有家庭治疗派别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结合最为紧密。例如,在某些专业培训中,给予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资助和优惠政策,等等。此外,2009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成立萨提亚研究与发展中心并成功举办了萨提亚督导师培训项目。

萨提亚模式得到高校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关注和投入,除了外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势之外,其模式本身也有一些独到之处,使得该模式能较好地适用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笔者将结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内涵、技术方法以及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现状和需求,分析该模式在高校土壤上生存的适用性。

一、辩证全面的系统观增加了改变的可能性

系统观是所有家庭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重视系统的同时,更拓展了系统的内涵。萨提亚认为系统包含外在的系统和内在的系统。内在的系统指个体自身所有组成部分的关系。内在的部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概括,通常都是以角色为基础。比如:有的人有儿女的部分、父母的部分、职业的部分等,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观点、感受、期待、渴望和行为。外在的系统是指个体与家庭、社区或国家不同部分的关系。

与其他家庭治疗流派相比较,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萨提亚强调“改变是由内向外的,而不是由外向内的”。她认为,“当内在系统的需要在内在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不再需要通过一个特别的方式来应对外在系统”[2]。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外在系统对我们的影响,同时接纳外在系统封闭僵化而不会改变的可能性,并且选择改变我们的内在系统,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外在系统的影响。

笔者认为,“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的历程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如同太极阴阳图,黑色的部分可以代表内在系统,即人类“心灵的黑匣子”;而白色的部分可以代表外在系统。两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首尾相连、无始无终、相互呼应。例如: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内在系统必定更多受外在系统的影响,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和协调他们的内在系统。此时,治疗师通过调整外在系统的功能结构,对于症状的处理会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当他们长大成人,进入高校之时,其内在系统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此时把焦点放在内部,强调“由内向外”的改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一是强调内在系统,帮助大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的资源。寻找内在资源的这个过程将更加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信和获得力量,积极承担并减少对外在的依赖。二是强调内在系统,帮助大学生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减少抱怨和逃避。与其去改变一双年迈的父母,还不如调整自己的期待、观点和行为。当内在的系统达到一个质变时,一定会影响到外在系统。作为一个成人,更多承担起主动积极的改变角色,是更加可行和可敬的。三是这个更加完整的系统理念和相应的治疗技术使得当事人有更多改变的机会和生活的自由。

总而言之,萨提亚对系统观的独到见解,补足了原有系统观的缺陷,能够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更加辩证、全面地看待改变的历程和可能性,不仅可以更加灵活地、适时地选择有更多改变可能性的系统来工作,并且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来回穿梭,同步工作。这一点,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受用的。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婚恋家庭问题方面的主诉也越来越多,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后顾之忧、更加安心地学习研究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议题,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这一部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开始步入高校,他们依赖家庭,却又渴望展现独立个性,当他们独自进入咨询室,在不愿意也不方便邀请家长出席的情况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样可以通过深入学生的个人内在系统来看家庭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帮助当事人整合自身从家庭继承来的资源,放下对家庭成员未满足的期待,从而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二、基本理念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几乎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家庭组织。但是,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使得各民族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等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几千年的历史显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中国的家庭模式以及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与西方社会有着较大的差别。“家和万事兴”这句俗话极好地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家庭的利益高于个人。家庭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先决条件。传统中国文化中名目繁多的家规和家训无不是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使得各位家庭成员能够为了家庭的整体目标而团结一致。可以说,中国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往往都同家庭维系在一起。成功了可以光宗耀祖,失败了也许会辱没门楣。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家庭观是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接受“家庭治疗”这一技术奠定了基础。

此外,萨提亚辨证全面的系统观也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凡人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活在当下。这些都是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智慧精华,在没有心理咨询的古代,给了当时的国人以心灵的慰籍。在陶渊明的名作中,“心远地自偏”这一句,指出了真正的宁静不取决于外部环境,内心的安宁更为重要。真正的超脱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心灵的平静祥和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在车马喧嚣中却能够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意境。可以看出,萨题亚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同中国文化有较多的相容之处。

三、积极的人性观符合高校的育人目标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萨提亚模式是对积极心理学的补充,又是与其相一致的[3]。因此,萨提亚被称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驱。“有时,一个人特有的美好会被深深的埋没;只有通过非常努力的挖掘才能发现它,但是这种美好一直都存在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美好品质。”正是基于这一观念,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其重点就是要帮助人看到改变的希望,并且学会接纳、欣赏、关爱自己。从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四大总目标中,就可以看出其积极正面的导向,即提高当事人的自我价值;帮助当事人为自己做出选择,成为更好的决策者;帮助当事人更加负责任;帮助当事人表里一致[3]。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萨提亚模式的积极正向导向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当学生抱怨经济危机、大学生扩招等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抱怨高校教育内容落后造成自己能力不足,抱怨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导致自己情绪低落等等时,萨提亚模式的很多理念可以帮助当事人看到当外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内在的改变是永远有可能、有希望的。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积极正向、自信自尊的大学生,是高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这也是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最终目的。

四、形式多样灵活,方便开展工作

基于萨提亚模式辩证全面的系统观,萨提亚模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咨询形式,满足不同情境的需要。萨提亚模式可以用在伴侣和家庭治疗中,也可以用在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中。更加吸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是,萨题亚模式也可以用在团体咨询中。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高效率的方法,在高校中运用较为广泛。运用萨题亚模式的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情侣沟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数成员知觉自己产生了以下改变:旧有的规则松动且增加新的应对方式;对过去不当的应对模式有新的觉察;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另有部分成员知觉自己产生了如下改变:觉察及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于感情经营有新的决定;觉察问题的症结在自己身上;增加尊重和接纳;以新观点来看待对方;期待控制自己的情绪等[4]。另有研究显示,萨题亚家庭治疗团体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自尊和人际关系[5]。

综上所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较为符合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需求和目标。该模式如何更好地紧紧围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深化提升,面对现在学生问题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有待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

[1]朱臻雯.家庭治疗在中国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论文,2003.

[2]Smith S.Transformations in Therapeutic practice[J].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2002,(1).

[3]Banmen.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庄雅婷,陈秉华.大学生情侣对“萨提亚模式”沟通方案的改变知觉及改变影响来源之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2006,(3).

[5]吴燕霞.萨提亚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论文,2003.

The Applicability of Satir Family Therapy in College Psycho-counseling

ZHU Zhen-wen1,2,XU Guang-xing1
(1.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2.Student Service Un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Satir family therapy is a suitable model to use in psycho-counseling in universit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it’s dialectical systems theory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clients’change;it’s basic idea is compatibl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t’s positive approach meet the goal of high education;it’s various and flexible forms are convenient to use.

Satir family therapy;Family therapy;Systems theory;Positive psychology

G640

A

1008—4444(2011)06—0134—03

2011-09-11

朱臻雯(1978—),女,上海人,复旦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徐光兴(1953—),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萨提亚家庭治疗心理咨询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