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2011-08-15 00:48◎/李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乐学师生情感

◎/李 菲

(作者系襄阳市教育局局长)

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一项崇高使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势。情感教育既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一种手段,更是塑造完整人格的一个过程。

然而,我们当前的情感教育却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重理智轻感性。知识获得和智力开发居培养目标中心地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教师漠视学生感性体验,阻碍学生情感发展,伤害学生的灵性,造成学生的冷漠和精神世界的残缺。二是重认识轻情感。把生动、丰富的教育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识主义框框之中,片面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三是重教书轻育人。错误地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学校和教师以教书为重,忽视学生情感体验、道德培养和人格形成。四是重共性轻个性。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追求单一的目标任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学校、教师和家长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因为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的落实者,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要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必须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教学观,在教育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情”“知”并重,用“情”施教。其实,尊重、关心、牵挂,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还要树立情感教育的学生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当然,情感教育的评价观也不可或缺。教师要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的美德和高尚情操。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双向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理解。理解需要换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会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更是激励学生勤学乐学的一大秘诀。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做好,相信学生的缺点能改正。这种信任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缺点和错误,就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情感教育应渗透于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注重开展愉快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形成乐学的心理状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既要让学生体会成功,一次次成功的激励,会让学生树立争取成功的信心,又要让学生体验挫折,一次次挫折的磨练,会使学生更坚强、更有毅力;注重进行审美教育,美是一种力量,美的熏陶能使学生学会感知美、感悟美和追求美;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既是古代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又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措施,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勤学乐学的自觉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乐学师生情感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