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不是“搞笑”课堂

2011-08-15 00:48杜金山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动心学案改革

◎/杜金山

如果教育的改革不从课堂出发,不去突破传统课堂模式,所有的改革就会有始无终。

只有健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如果教育的改革不从课堂出发,不去突破传统课堂模式,所有的改革就会有始无终。假如现在的孩子只是像奴役、工具一样地学习,将来成功的几率就不可能太大。现在所有的教育问题在课堂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病根,如果课堂不改变,问题就难以解决。

新的教学模式只有高效才能被人们接受。高效课堂模式初次推出,遭到的是嘲笑,并被人戏称为“搞笑课堂”。但目前有3000多所学校推行高效课堂,证明这种模式是可取的。高效课堂想要把资源做到最大化,关键在于观念是否改变;想要把效益做到最好,就必须从制度、流程、载体上去做。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由六个子系统来支撑的。一是导学案系统。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导学案,按照课时编写导学案,科学调控每节课程的知识量。二是小组建设。学习小组的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每个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和精彩的点评成为课堂高效立体推进的驱动力。三是课堂流程设计。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是被动的,而高效课堂采取的是“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完成预习,并结合探究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明确自己的疑问。四是评价体系。高效课堂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老师在课堂上要用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且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及时地、中肯地鼓励学生,做到准确客观,不夸张、不虚假、不廉价、不一般化。五是呈现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要让他们只接受答案,而不具备怀疑精神,课堂呈现的最佳方式就是做到人人参与。六是文化支撑。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课堂改革走到深处需要的是文化。高效课堂最终要通过教、学、评这三种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课堂上,如果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黑板上板书,那么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学生也要能写。起初,小组成员的座位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引起了社会争议,说这样使学生谈恋爱更方便了。但我认为,学习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文化场所,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方便高效,也便于学生聚焦。也许,有些人觉得这种模式的课堂看起来很乱,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大家有共同目标,团队才会有充足的张力。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没有人犯错误。课堂上,大家相互交流很重要,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发现错误的价值。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对抗质疑可以让学生学习更高效,让所有人在课堂全身心投入,倾听双方辩论的过程。老师不讲课不代表很轻松,老师要观察课堂,给予学生鼓励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动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只有动心的课堂才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动心的课堂才有德育。

猜你喜欢
动心学案改革
乡愁导学案
改革之路
相见欢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瞧,那些改革推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