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1-08-15 00:48周满生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青少年

◎/周满生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我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我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当今教育培养的人才究竟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2008年6月在秘鲁召开的第四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上,各经济体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为了获取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学习观念。

来自国内外创造力培养实践的经验

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对中小学阶段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本点。近二十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等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时期创新能力已经萌芽,其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表现。小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性想象日益发展起来。中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减少了虚幻的色彩,表现更为成熟、主动和有意,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到了17岁,青少年的科学创造能力趋于定型。现在我国教育界存在一种偏颇观点,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的培养是大学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大这一阶段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力度,如果等学生创造力定型以后再进行培养,提高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课程,在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有益的,这已成为欧美国家创造力教育的共识。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感兴趣地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的问题发现者,让他们理解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历史和实践表明,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创新,无不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

培养创新型教师。关于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一个著名的观点是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斯腾伯格在谈到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12条策略中同样讲到了教师的态度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作用。教师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潜能向现实性转化,也可能阻碍其发展。日本学者恩田彰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具备七个条件:具有创造性,教师的求知欲,形成创造性的班集体,宽容的理解和温暖的气氛,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学习环境,创造性评价。美国学者R·Smith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决定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程度。如果教师采取说教式授课方式、大量运用封闭式问题、强调记忆和背诵,那么无疑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相反,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并把错误同样视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法国的科学教学十分强调孩子自己建构知识。学习的主题由学生提出,实验的过程同样也要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他们强调,错误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错误往往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更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科学事实和概念,成为法国科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即从做中学。

训练思维方法。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为此世界各国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英国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方法以及一些创造技能,如类比思维、等效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逆向思维、头脑风暴、列举属性、遥远联想等,并训练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创造性的智能品质。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标准化考试只要求学生对答案做出选择,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测试是基于对事实性知识的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对低水平知识的记忆和重复,使教学成为对填空、多项选择等考试题目的机械训练,因此遭到了教育者的批判和抨击。在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很少或已经不用这些类型的考试来检查高标准教育的质量。因为这样的考试仅仅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向学生提出思维上的挑战,没有空间展示个人对问题的分析、推理与解决,更不能反映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做什么。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不是基于考查学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多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产生于中外教育比较的启示

我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确实扎实,逻辑思维能力比较高,在各类竞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的多,“思”的少;做题多,分析少;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强调复杂、繁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问题。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一考定终身。学校教育的是完整的学生,评价的也应该是学生的完整表现。因此,评价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上来。

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造力培养,它强调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思维技能,而不是突出对知识的记忆。尽管美国地方分权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它确实为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课程的多样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创造力的运用,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创造性的,甚至是怪异的想法,美国教师给予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综观国内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途径,一是通过设计创造课程和训练创造技能来培养,二是将创造力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创造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青少年创造力的提高不仅受着知识、智力、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点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要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

因此,我们应当综合东西方教育的优点,特别要吸收西方教育的长处,尊重青少年的个性,激发学生宽广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旧框框,勇于创造。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青少年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青少年发明家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