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林业发展

2011-08-15 00:43潘红丽蔡小虎文智猷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林业森林

潘红丽,田 雨,代 英,王 玲,蔡小虎,文智猷,5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四川 成都 610041;3.阿坝州科学技术院,四川 汶川 623000;4.重庆市荣昌县林业局,重庆 荣昌 402460;5.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雅安 625014)

1 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加剧,全球生态危机日益恶化,主要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重大问题,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生物界的动态变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乃至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工业结构改变、城市土地扩张,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势必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美学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决定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阻碍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亟需发展城市林业建设。

2 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2.1 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洲,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危机积极思索的产物。“城市林业”一词自1965年加拿大Erik Jorgensen首次提出后,各国学者与组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城市林业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Erik Jorgensen指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1972)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的生产等”。日本专家认为城市林业包含“市区公用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市内环境保护区,道路及河流沿岸的绿化、机关企业等专用绿地。居民区环境保护林,自然疗养林,森林公园等城市近郊林及农、林、蓄、水产生产绿地。城市林业总的概念应包括城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道树、江沿树、庭院绿化、郊区森林、国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等”。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城市林业的范畴包括公园、花园、植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它植物生长的地域,以及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必需的相关设施等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畴[3~5]。

城市林业则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具有世纪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及有关植物,其任务实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等。广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校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经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2.2 城市林业的内涵

总结城市林业的各种诠释,现代城市林业内涵至少体现4点思想内容:一是体现了服务城市,带动周边农林地区,取大林业、园林之所长,补其之所短,达到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二是体现了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一体化绿化体系的指导思想;三是体现了有别于大林业和乡村林业的不同特点,特别是融合了园林、园艺的优势与长处;四是体现了大都市林业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态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城市林业作为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专门分支,是为城市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生态林业,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林业,是城郊一体化、林园融一体的高效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又是林业的提高与升华[6]。

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它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林业;市城郊一体化,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又是传统林业的凝炼与升华[7]。目前,对于城市林业的范畴的基本观点是:凡是城市范围内森林、树木及其他植物生长的地域,以及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必须相关设施等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畴,主要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城市污水处理场、公园、花园、植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区、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地、林带、片林、郊区森林、风景林、森林公园,以及为城市造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绿地等。

2.3 城市森林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林业不同于传统上的城市绿化和城市园林,其主要的特点是突破了过去长久以来以城市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的城市绿化,发展成为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林业体系。城市林业生态系统实际上是由点、块、带、网、片相结合的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8]。

城市林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1)生态功能,林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维持碳氧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调节小气候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2)美化功能,城市林业景观分布合理,大、中、小型斑块分布均匀,并有绿色廊道连接为一个整体,有利于物种的交流及生物运动。林木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3)生物多样性功能,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呈持续性下降趋势。城市在人才、技术、设施和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有义务也有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城市森林范围较广,所以它能够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真正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的和谐相处;(4)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5)经营的可持续性。大小森林斑块应保持地面土壤裸露,防止任何形式的人工硬化,保证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使叶落归根,形成枯落物层,促进物质循环,保持水土,促使林木天然更新。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3 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林业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以营造森林生态为特色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已形成热潮,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许多地方呈现出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的美好景象。近年来,围绕“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的目标,加快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绿化,推进“身边增绿”、“森林进城”、“创绿色家园”、“公园化战略”和“创建林业生态县”等行动在各省市进行得如火如荼。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10]。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阻碍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城市林业建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1~13]。

3.1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从现象上看,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以及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0世纪是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全新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城市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城市化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2003年为40.5%,2010年以达到 50% 以上[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而经济发展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成为城市化是否能够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处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已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乡城迁移,必将对本国乃至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城市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到城市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3.2 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全国城市绿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属于不发达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仅为2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5.3 m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联合国要求的力争世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60 m2,国际标准要求达到的50%的绿化覆盖率[11]。我国城市林业主要问题如下: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3)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4)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尤其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5)全民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会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3.3 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城市林业建设是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新领域。发展城市林业成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建设城市林业来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优势力,促进城市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协调发展道路,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运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在新世纪中,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努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13~17]。

城市林业建设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必须采取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推动和加快城市林业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挖掘和发挥城乡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的潜力,探索具有地方传统风情特色、时代生活内容的新型城市森林体系;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期实施。城市森林整体布局,要注重郊区与城区绿地紧密结合,着力提高城乡绿量;要充分利用气象、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自然条件,考虑服务半径区域的人口构成、游憩需要,以及交通等综合社会条件,满足生态环境、旅游娱乐、防灾减灾、景观幽雅等对森林的多功能需要。

(2)依据城市自然特点科学确定城市森林体系结构和树种选择。加强城市森林乔灌木良种的选育,城市古树及珍稀树木保护的研究,加强木本观赏植物在城市绿化树种比例。根据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用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使城乡绿化树种更加丰富。

(3)建立城市森林资源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计量体系方法。研究城市森林资源与环境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城市绿色环境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理论及其计量方法,建立城市森林环境资源的统计与核算指标体系,为加快城市林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

(4)改革城市林业建设管理体制。城市林业建设,其经营管理应当是统一的。城区、城郊、远郊的森林建设、绿化工作应统一协调。把规划、建设、管理统一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城市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1]杨小波,等.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张鼎华.城市林业[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李吉跃,常金宝.新世纪的城市林业:回顾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1 ~9.

[4]曹伟.城市生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陈波,包志毅.城市林业——城市化影响下的新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28 ~32.

[6]丛日春,李吉跃.试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2):1 ~11.

[7]何兴元,宁祝华.城市森林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蒋有绪.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2(5):16 ~18.

[9]李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生态学杂志,2003,22(4):55 ~59.

[10]钱能志.我国城市林业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J].绿色中国,2005,(4):38 ~40.

[11]中国城市森林网,国内外主要城市森林覆盖情况.2006-2-30,http://www.cuf.com.cn/ReadNews.asp?NewsID=264.

[12]宋永昌.城市森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4,2(1):4 ~9.

[13]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J].林业科学,1995,31(5):460~463.

[14]王义文.城市森林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2,5(1):42 ~49.

[15]王雁,彭镇华,王成.21世纪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748 ~753.

[16]李铭.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技术政策钢要》研究[J].中国园林,2005,(10):55 ~57.

[17]费世民,徐嘉,孟长来,等.城市森林的兴起及其概念[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3):37 ~42.

猜你喜欢
城市化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