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搜集

2011-08-15 00:43王孔志鲜方海喻晓钢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快门速度野生动物资料

王孔志,鲜方海,喻晓钢

(1.德阳市文化局,四川 德阳 618000 2.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广元 628109;3.德阳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 德阳 618000)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家为了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组织开展一次野生动物资源综合调查或者专项调查,借此摸清野生动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和消长规律,为国家制定和编制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有幸参加了1985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1995年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5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和一些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调查。由于当时调查手段和设备不完备,许多资料都很难完整的搜集到,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更是搜集不易。历经25年,我国先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特别是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以及人为活动、社会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需求的压力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变化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野生动物资源的此消彼长。全国首次资源调查的数据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目前的资源现状,国家每年虽然也安排的一些专项调查或监测项目也因规模有限,只能保障对少数物种或区域资源变化情况的跟踪,而对总体情况的了解较为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保护决策、日常管理和国际履约事务的需要。今年,国家决定启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监管和开展相关国际公约履约事务提供科学依据。长期以来,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搜集比较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摄影摄像设备更加先进,野生动物资源影像搜集困难已成为过去。近10年来,我们在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搜集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我们对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搜集的准备、照相器材的应用和拍摄技术要点做了一些探索,分述如下,以期对即将开展的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搜集有所帮助。

1 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搜集准备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影像资料搜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野生动物不会为你提供拍摄的方便,要拍摄出高质量的野生动物照片,首先要学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活动规律、栖息环境,并选择高效率的摄影器材。

1.1 加强学习,掌握野生动物活动规律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的搜集,首先要学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活动规律、栖息环境,借鉴名家的摄影经验,这样才能搜集到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

1.1.1 了解野生动物生物学特性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要想拍摄到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必须在充分熟悉野生动物生物学特性、活动规律和栖息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快捷的拍摄才能完成。因此,在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之前,应该先到图书资料室查阅资料和向调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该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你了解的越多、越深入,身临其境拍摄时,把握快门的瞬间就更准确,就会更好地抓取它们肢体语言表现最佳的瞬间,拍摄出最好的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比如拍摄的鸟类就要掌握鸟的名称、模样(包括雌雄差异,幼体、亚成体、成体之间的差异)、迁徙时间、繁殖时间、各种行为动作的含义等。拍摄昆虫也需掌握所要拍摄昆虫的名称、模样(成体是否有春型夏型和它区别,幼虫是否有各种季节型地域型和它们的差异),成虫的活动规律、食物、喜爱的活动地域,幼虫的活动规律、食物、活动地域。是否有拟态,拟态成什么等等。

1.1.2 掌握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要想拍摄到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要掌握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野生动物的活动具有一定的习惯性。从栖息地到进食点,它们一成不变地一次又一次地走着同样的线路。这些线路,有的可以通过地面上的足迹看清楚,比如通过扭角羚的脚印看清它们行进的线路;有的是简单地沿着一个地区边缘的线路;还有的是在水中或者在空中的有规则的线路。很多鸟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个地方休息。野生动物还喜爱边缘。尽管一些动物会肆无忌惮地从一片开阔地上穿过,但是总体来说,动物们一般还是在边缘地带活动。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都设在边缘:位于草地和森林的交界处,位于大草原和悬崖的边缘,或者在水边等。它们利用这些边缘地带运动、保障安全以及进食。水是所有野生动物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一个水坑就会是野生动物聚集的地点。一天24小时,都会有动物来到水源旁边,尤其是早晨和傍晚前后。

1.1.3 学习借鉴名家的摄影经验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要想拍摄到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一是要向有经验的野生动物摄影名家学习请教,从他们的摄影实践中获取宝贵的摄影知识(技术)。二是要阅览中外摄影名家拍摄野生动物的经典作品,这样你就会进一步加深视觉印象,为拍摄提供可借鉴的素材。实际拍摄时,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进而拍摄出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并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升华。

1.2 选择器材,配好野生动物拍摄装备

野生动物活动性很大,通常对人类都不友好,它不会在你镜头前摆好姿势让你拍摄,优质高性能的摄影器材是拍摄野生动物资料照片的关键。

1.2.1 照相机的选择

野生动物活动性大,常需要抓拍,要选择高感光度和连拍性能较好的相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使用胶片机,宜使用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镜头可选择广角变焦镜与长焦变焦镜各一只,胶卷可选用中速胶卷,而拍摄快速跑的野生动物宜选用高速胶卷。二是使用数码相机,可选择EOS 1D Mark、EOS 1D MarkⅣ、NikonD3X和Nikon90等类型的相机,因为这类相机的连拍速度很快。在传统摄影时代,由于专业胶卷的昂贵和换胶卷的麻烦,很多摄影师都舍不得敞开了拍,往往错失很多精彩镜头,日新月异的数码影像技术,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很多便利,凭借高容量的存储卡和相机的高速连拍,可以以多取胜来获得高质量的野生动物资料照片。三是使用红外线相机,安置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只要野生动物经过镜头前,相机红外线通过热感应就会自动拍照,留下记录,且能保证在黑暗中拍出野生动物清晰的照片。

1.2.2 摄影镜头选择

拍摄野生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接近被摄体,因此最好用400 mm或300 mm远摄镜头,也可用28 mm~300 mm高倍变焦镜头,500 mm以上的大光圈定焦才是拍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最佳工具。一般来说,准备其中一款就能应付很多摄影场面。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准备焦距更长的超远摄镜头和配备一只1.4倍或2倍的增距镜就更理想,这样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变换镜头也快捷。如果拍摄范围比较小、离被摄体又不太远,如果不是猛兽,也可用机动性强的70(80)mm~200 mm变焦镜头,拍摄大面积群居的温柔型野生动物(如鸟类),不太怕人的食草动物,则宜用广角镜头。

1.2.3 闪光灯的选择

如果拍摄野生猛兽,由于距离远,又不能惊动拍摄对象,闪光灯没有必要,担如果拍摄鸟类等温顺一些的东西,闪光灯也是很重要的器材,使用闪光灯可以突出小鸟羽毛的细节和加上眼神光,使小鸟看起来更有神。一般情况下,使用光圈优先的模式,在此模式下,闪光灯工作在补光的状态,通常可在照相机上设置-0.3档的曝光补偿,然后用闪光灯补光,通常闪光灯的曝光补偿在设置在-1 2/3左右。当然,这个是一般的设置,不同的颜色的鸟类,要求的设定不一样。有时候需要特别效果,比如用闪光灯作为主要光源,使背景全黑,设置当然也不一样。

1.2.4 三脚架的选择

一只稳固的三脚架是用长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时必备的辅助器材。如果你使用250 mm以上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手托照相机的最小快门速度为每秒1/250。如果不能使用高过此的快门速度,就要必须使用三脚架。三脚架的主要作用:一是防止抖动。手持照相机拍摄,快门速度较高时可以避免相机抖动所产生的影像模糊,而快门速度较低时就需要三脚架的帮助了。二是精确构图。当我们需要创作一幅构图严谨的照片时三脚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持相机拍摄虽然可以轻轻松松的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但构图容易变化,不易控制。三是严格的控制景深。在这一点上在微距摄影中尤为重要,喜爱微距摄影的摄友们都很清楚,微距摄影拍摄所用的微距镜头景深相当浅,极其不易控制。野生动物拍摄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因此选择三角架时要从轻便与坚固上下手,最好选择重量轻,材质坚固的碳纤维和镁合金材质的三角架。

2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计划和方法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野生动物的拍摄不同于一般野生动物拍摄,是在国家野生动物调查细则规定的区域、路线范围内搜集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因此,要依据细则规定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和选择与之适应的拍摄方法。

2.1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野生动物拍摄计划

野生动物拍摄计划要围绕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细则的要求制定拍摄计划。

2.1.1 野生动物资源综合调查中的野生动物拍摄计划

野生动物综合资源调查是对调查区域类所有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因此,就要制定全面的拍摄计划,凡在调查区域内的所有野生动物的种类,只要发现了,都要尽可能拍摄下来,以便最后确定野生动物种类。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野生动物调查细则的要求,确定调查拍摄的时间,划定拍摄的范围,确定拍摄的线路,配备必要的拍摄设备,组织好调查人员按照确定的线路和区域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的拍摄搜集。

2.1.2 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调查中的野生动物拍摄计划

野生动物资源项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所制定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调查拍摄计划就要与野生动物综合调查有所区别。按照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的有关规定,根据所要调查的野生动物生物学特性、栖息环境和活动规律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采用线路调查、定点调查和红外线固定拍摄的方法进行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拍摄搜集。

2.2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野生动物拍摄方法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搜集,最常用的方法有线路拍摄法、定点拍摄法和红外线无人值守拍摄法,而且各具特色。

2.2.1 线路拍摄方法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搜集多采用线路拍摄方法,一是样线调查法,就是沿调查线路以1 km·h-1~3 km·h-1的速度匀速慢行,拍摄线路两侧30 m范围内所有见到的野生动物种类,以便最后确定野生动物种类。在整个野外调查中,每种方法在每条线路做3个重复。二是样方调查法,就是每条线路从起点开始,在每隔100 m处用红色绸带做标记,共设11个标记。调查时,从第一个标记开始,在每个标记处停留5 min观察,拍摄该点周围30 m范围内所有野生动物种类,然后迅速到达下一个点进行观测拍摄。

2.2.2 定点拍摄方法

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的定点搜集主要针对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像资料搜集,就是在规定的调查范围内,有重点的选择珍稀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蹲守拍摄,构建一些临时掩体或长期掩体,耐心蹲守,进而拍摄出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比如3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代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先生,为了了解大熊猫在汶川卧龙的分布情况和获得大熊猫影像资料,在四川卧龙境内的一座小山上搭起帐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观察站),与调查人员一道通过长期蹲守,终于获得了包括大熊猫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资源资料和影像资料,为国家制定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还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白熊坪观测站也是采用定点拍摄方法对大熊猫及其生活特性影像资料进行搜集的。

2.2.3 红外线拍摄法

野生动物资源影像资料搜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无人值守的红外线拍摄法。就是在规定的野生动物定点调查线路上安置红外线照相机对路过的野生动物进行拍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红外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只是能看到景物或动物的大致轮廓,因为物体的温度不同,发出的红外光线的强弱也不同,拍摄的效果就不一样,不过温差越大,对比度越好,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就会清晰一些。尽管目前红外线照相机拍摄的有些野生动物影像资料不够清晰,但仍然可以辨别出野生动物的种类,借以提高野生动物资源多样性调查的可靠性。我省诸多自然保护区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即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置红固定外线照相机搜集野生动物影像资料。

3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的技术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是通过运用摄影技法拍出视觉和冲击力极强的野生动物图片,反映野生动物的真实面貌、栖息环境和生活生存方式,为政府制定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那就需要掌握精湛而实用的拍摄技术。

3.1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的时间与构图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资料影像资料搜集除了要综合考虑拍摄时间外,还要注意构图、拍摄角度选择和拍摄的距离,这是都与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优劣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3.1.1 综合考虑拍摄时间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时间十分重要,一是拍摄野生动物必需充分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习性,何时活跃、何时进食、何时休息;二是必需考虑到光线因素的影响,充足而有感染力的光线是好照片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才能抓拍到情趣盎然的作品。因此,拍摄时间的选择,光线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出来后的两个小时和太阳落下前的两个小时,这个时间的光线比较柔和,而且带有暖色,很多摄影师喜欢早上的时间,因为早上人为的干扰比较少,所以看到野生动物或小鸟的机会多一点。中午的光线太强,在此时间段拍摄的照片多带有对比很强烈的阴影。通常,此时间段拍摄难拍出好照片,反而,多云或阴天时光线也比较柔和,比太阳很大时更适合拍摄。

3.1.2 认真注意拍摄构图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构图也很关键,切忌画面中只有一头动物或一只鸟,一定要注意构图,而要以被摄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作为背景,背景对一张照片是极为重要的,净的背景,可以令人的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落在主体上,甚至有些时候,背景本身就可以很吸引人。野生动物的画面应该是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否则会被认为你是在动物园里拍的。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图片的真实性,以及效果。为了让图片看上去更具原物性,我们还不得不更为广阔的捕捉图像,以填充整幅图像画面。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就越好;因为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到的角度非常小,所以只需要稍稍移动,就能获得完全不同的背景。

3.1.3 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角度也不容忽视,虽然拍摄野生动物很难有很多的角度供你选择,但有的时候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角度。在允许的条件下,在眼睛高度拍摄,你可以采用镜头与地平线相平和动物眼睛相平和在高处俯视的角度,站在人眼的高度观察动物拍出的照片可能会显得比较死板。也有的时候,拍摄动物的背影也能产生奇特而有趣的效果。在拍摄在水上的鸟类时,应该尽量低角度,角度越低,就越能获得好的背景和漂亮的倒影。用大视角的拍摄方法反映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生存的广阔空间,如上万头藏羚羊浩浩荡荡,行进在青藏高原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又如数千只的各种水鸟游荡在清澈见底的德阳旌湖中,充分体现了生存空间的广阔,而广阔的生存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存的物种。

3.1.4 准确把握拍摄距离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距离是获得有价值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保证。一般来说,幼小的动物对人类缺乏警戒心,而大的动物警戒心就很重,因此拍摄成年动物时一定不能惊动它,宜在远处用超远摄镜头拍摄;而拍摄幼小的动物则可稍微接近些,不必用焦距很长的镜头。如果被摄体离得比较远而又想把被摄体拍得大一点可使用增距镜。一般用1.4倍增距镜即可。开始接近被拍摄的动物之前,要把相机拿出来,安装上适当的镜头,如果是变焦镜头,要选择好焦距,把曝光设置好。这样,当您到达拍摄位置时,立即就可以拍摄。把相机和镜头靠近自己的脸,这样您只需要把相机移动很短的距离,放到眼前就行因为您可以把相机放在眼睛下方,在移动的时候一边观察前方,一边还能看到相机镜头里所看到的景象,并且在靠近被摄主体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不断地拍摄,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努力一无所获。

3.2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拍摄的技术与窍门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搜集影像资料,熟悉和熟练使用摄影器材至关重要,这是获取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关键,应该认真掌握。

3.2.1 快门速度非常关键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的搜集,焦距越长,对照片的影响越大,因为这样会造成照相机抖动,然后导致图像不清晰。另外,野生动物移动的速度相当快,且不可预测,所以对一款照相机的快门速度相当有要求,因为只有快门速度快才能把瞬间的动作给捕捉下来。所以说,快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照片的清晰度。除拍静止画面外,拍摄动态镜头时宜用1/250 s、1/500 s高速快门。当快速奔跑的野生动物在镜头前横向移动时,有时得用1/1 000 s高速快门。掌握快门速度的原则是:被摄体在镜头前横向移动要高速快门,纵向移动可相应降低快门速度。如果照相机的镜头够长,快门速度够快的话,云豹在奔跑的一瞬间,你是完全可以捕捉下图像的。因此,拍摄野生动物,无时无刻,都把快门速度调到最快,并做好拍摄的准备,因为野生动物不会等着你去拍摄。通常情况下,把照相机设成光圈优先模式,且把光圈设到可用的最好设置,这样就能推动照相机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

3.2.2 镜头变焦相当重要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拍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时,镜头长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在拍摄很多野生动物时,我们都不能靠的太近,毕竟我们不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有可能会出现危险。即使该野生动物允许你靠近,你也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们想拍摄野生动物,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它们远点,然后采用长镜头以捕捉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您需要把野生动物的成像放大,这样它们在相机取景器中才能达到合适的大小。这也就意味着必须使用长焦镜头。所谓正常的焦距一般在30 mm~50 mm之间。6倍于这种焦距的镜头是300 mm的镜头(相当于使用6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景象)。8倍和10倍的镜头焦距分别为400 mm和500 mm。在拍摄野生动物的时候,这些焦距是真正适合的焦距,可以在拍摄野生动物时为我们提供适当的放大率。这些焦距是同35 mm胶片相机相匹配的,但是大部分数码相机的传感器较小。您需要找一个相当于35 mm胶片相机的标准来进行比较。有些先进的数码变焦相机带有一个可旋转的液晶显示器以及有着很大变焦范围的镜头,这是非常有用的。

3.2.3 增大感光度的效果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自然环境中拍摄野生动物时由于背景颜色一般都比较深,而且很多动物的毛色都是保护色(即接近自然环境的颜色),如果按相机测光值曝光则背景比较亮,主体不突出。如果被摄体皮毛是深色的,一般可减0.5 EV曝光,使背景稍暗来突出主体。如果在雪地拍摄的话,可适当加曝光量。感光度是测量照相机对光的敏感度,在拍摄野生动物时,也可以补充少许的快门速度,这样就能更好的捕捉它们的动作。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都只在夜间拍摄时增大感光度。但经过长期的拍摄,我们发现在白天增大感光度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我们有时在中午拍摄野生动物时也这样做。例如,有一个阴天的下午,我们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我在拍摄一头在河边饮水的毛冠鹿时,当时的时间大概是下午3点,我们照相机调到了感光度3 200,曝光为1/60 s左右,结果拍摄出一张非常完美的野生动物照片。

3.2.4 灵活应用综合技术

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要搜集到最佳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种摄像设备,熟悉掌握它们的功能,还要灵活应用摄影综合技术。如果被拍摄的野生动物在某个范围之内有规律性地活动,拍摄时最好将焦点设定在这一范围内,这样既不会丧失快门时机,又能拍到清晰画面。焦点锁定后进行构图,静观被摄体的活动,按动快门时既可从取景器观察,也可不用取景器直接用肉眼或通过望远镜观察,用快门线释放快门。运用慢门低速追随拍摄:力求画面简洁、抽象,给人们一种联想的视觉效果。运用光影效果的视觉表现方法:清晰的轮廓,完美的色彩组合,拍摄野生动物在自由空间中的恬静生活。拍摄群飞的物种时,要考虑景深范围,景深预测功能是非常好的帮手。在保证拍摄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光圈,使群飞的鸟儿保证在大范围的景深之中,以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为拍摄到满意的镜头,最好用连拍模式连拍几张,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两张,这样比较保险。拍摄运动的连续画面时,自动对焦追踪极易跑焦,应尝试一下手动对焦,平时要熟悉镜头对焦行程,以便精确地运用到实拍中。

猜你喜欢
快门速度野生动物资料
快门您用好了吗?
保护野生动物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相机学院
逆光之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