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践行

2011-08-15 00:45陈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内化核心

陈磊

(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7)

以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践行

陈磊

(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被长期革命与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践行的实质是价值认同问题。而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认同接受,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外,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形式上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关键是必须做好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

大众化;通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及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被长期革命与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处于指导地位,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根本,而以此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则在所有价值观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处于目标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动力层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规范层次,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和统摄作用,决定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践行的实质从根本上而言是价值认同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是非判断,而是人们思想上得到的正确价值判断,在行动上落实的正确价值观。而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感知、认同、接受、掌握,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外,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形式上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要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的难题是怎样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含义得以准确表达,又不抽象难懂,不让人民群众觉得是远离自己的抽象理论教条。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关键是做好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自觉意识,并化为自觉行动。

一、以宣讲促共识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面向广大群众,区分对象层次,进行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宣讲,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宣传普及,应该覆盖面广,让每一个人都受到教育、受到影响,否则就不是大众化。然而由于生活和发展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水平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梯度性。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不能以强制性办法强求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都一下子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理论水平的差异,采取包容多样,区分层次对象,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宣讲,逐渐引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们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践行,关键在于党员干部。他们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因而宣讲可以通过作专题研讨、举办论坛、开学术讲座、发放理论读本、知识竞赛等形式,把普遍开展的学习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与灵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来处理看待、处理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维敏锐、个性独立、富于激情,只要理论能够在其心中引起共鸣,他们就能够欣然接受并给予关注。因此,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关键环节,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自觉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过程中,一是必须注意理论的彻底性。既要加强对正确价值观念的理论分析和论证,同时对于错误的价值观念,也不能停留于简单地定性分析,而是必须对其根源、本质、危害等问题进行深入地科学地分析,从而使青少年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抵制的自觉性。二是贴近他们的生活与情感。除了进行理论分析和灌输,更应该注意“情”和“理”的统一,化被动于主动,获得他们的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同样离不开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在引导知识分子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引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二、弘扬文化融入本质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注重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被世代传承,并深深沉淀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习惯心理、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它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思想基础与精神纽带。[3]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就应该扎根于传统文化,不应无视或抛弃传统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文明礼仪,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礼仪活动对宣扬伦理道德、教化民众心智、传播主流价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可以通过一些仪式,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等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系列活动,引导动员群众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节日记录着先民们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对美满生活的渴望、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憧憬。传统节日植根于大众,是人民所喜爱的文化形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为我们充分运用和挖掘传统节日蕴藏的丰富文化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中的传统节日,更能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因此,要紧紧围绕传统节日的主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和筛选,剔除传统节日中陈旧腐朽的内容或形式,有效地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和庆典活动。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内化于心。譬如,春节以贴对联、放烟火、守岁、拜年等年节习俗,营造隆重、欢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表达民众对安定富足生活的理想和追求;重阳节期间,可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送祝福、献爱心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等。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调动民族情结和元素,牢牢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重大契机,如奥运圣火事件、藏独事件、冰雪地震灾害等重大事件,充分挖掘民族精神品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人们的情感、习惯、思维方式等。

三、借传媒建构舆论导向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积极运用大众传媒奏响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大众传媒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敏感话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引导,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引导更多的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闻舆论部门要坚持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舆论导向。

党报党刊要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运用通讯报道、言论评论、有奖征文、调查报告、专家访谈、对话、述评等多种形式,开辟双向互动的栏目、节目,增强理论宣传的生动性和及时性。电视、电台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抓好理论文献电视片的创作,多出一些能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共鸣的精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提高了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程度,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通过建立主题网站、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沟通思想,释疑解惑。设立网络评论员,坚持清理有害信息和正面引导并举,引导舆论方向,及时、准确做好舆情报告。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出版技术,出版发行科普读物,通过编著适合广大群众需求的通俗读物,整合图书、电子、音像等出版资源,探索开发图书、电子音像、等多元化出版形式与多元化产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共同奏响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四、创新艺术提高渗透性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采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贴合群众生活实际的作品,增强渗透性。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内容的意识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美术、电影等许多具体形式,是最受群众欢迎、最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意识形式。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依靠色、声、形、情等静态和动态形象的美来表现人们对内容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内容,并用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艺术的渴求也更强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化,一是需要打造文化精品,实施精品战略。只有文化精品才能利于传唱下去,被人们所接受。要不断推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二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等基层文化,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渗透进去,让人民群众在享有快乐的文艺、体育活动和休闲服务,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三结合地方特色,鼓励群众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将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融入歌舞、小品、相声、方言韵白等的文艺作品中,让广大群众在不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挖掘群众周围的真善美,鼓励群众自导自演、自娱自乐,在实践中去感知、去领悟。

五、贴近生活增强亲和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贴近现实,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宣讲,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列宁说过一句名言:“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通常是深奥的,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按照受众的语言习惯,将晦涩难懂、抽象难解的某些书面语言转化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好记难忘的群众性生活语言来表达,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理,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第一,理论宣传必须贴近群众现实生活,善于以小见大,用大众化的语言宣讲。倡导公德文明,那就从小事做起,做个文明的现代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譬如从随地吐痰讲到生活习惯,再上升到文明素质的提高,群众就从朴实的语言中领悟了道理,得到了心灵的相契。第二,形象化的语言具有沟通作用。用具体形象的语言代替抽象的说明或议论,不仅使人有所知,而且叫人有所感,有如身临其境。宣讲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童话寓言等,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创造出一种既深含哲理,又饱蕴感情的诗的意境,收到了情景交融、情文并茂、情理共显的艺术效果。第三,采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幽默风趣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细化为几个层次,做到深入浅出,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要用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宣讲。善于把其本质要求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成果进行说明,用老百姓共享发展的事实进行例证。比如宣讲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能单纯只讲老百姓距离较远、关系间接、抽象、晦涩的数字,比如GDP多少、综合国力的排名等,而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进步中挑选事例,要从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住房、通讯、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说起。

六、构建机制形成制度化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持续性,都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其一建立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使真正立足道德践行的人得到“好报”,老实人不“吃亏”,使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人获得现实的政治、物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利益。譬如建立道德代价补偿机制、道德储蓄机制、诚信管理体制等,这些道德激励机制,有利于强化养成、引导人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现道德教育具体化、规范化,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其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时,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正确地执行政策,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可以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政策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内化于心。其三,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对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用法律、法规加以规定,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应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创建实践基地推进价值内化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及践行,就要建立实践基地,以点带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注重实践基地建设,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更有效、更全面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与践行。

应建立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宣教基地,加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等,通过流动展览、讲座、演讲、旅游等活动,吸引组织人们来参观旅游、学习、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此外将理论普及宣传融入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中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政府可以从战略的高度,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战略,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战略,切实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红色旅游业等相关的文化产业,让影视业、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成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主阵地。

[1]秋石.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杂志,2009(11).

[2]王伟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分析[J].民族论坛,2007(6).

[3]涂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陈磊(1980-),女,重庆人,硕士,重庆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1-04-17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内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