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血尿30例

2011-08-27 09:50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0期
关键词:血尿尿蛋白肾小球

陈 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1)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血尿30例

陈 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组给予自拟方参芪四物汤加二至丸加减配合西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IgA肾病血尿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IgA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辨证论治

IgA肾病指的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在我国发病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30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60例IgA肾病患者,均经肾活检确诊,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疾病,紫癜性肾炎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肾病。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2~53岁,中位年龄28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24个月。对照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5~50岁,中位年龄30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26个月。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积极清除或控制感染灶,注意休息,预防感冒,控制血脂、血压及对症处理等,据肾病理分级、蛋白尿定量及肾功能酌情选用环磷酰胺、爱若华、强的松、骁悉。治疗组加用自拟方参芪四物汤合二至丸(生地黄、当归、墨旱莲、山药、生黄芪、白芍、女贞子、党参、川芎、芡实)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兼血瘀者加鸡血藤、丹参、莪术;兼湿热者加淡竹叶、黄柏、白花蛇舌草;挟风热者加黄芩、连翘、金银花。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24h尿蛋白定量<300mg或尿红细胞不超过 0~3 个/HP[2]。 有效:症状,体征消失,24h尿蛋白定量或尿红细胞数量减少50%左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24h尿蛋白定量或红细胞数减少不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比较 (±s)

表2 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尿蛋白(g/24h) 尿血红细胞计数(个/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48±0.52 0.52±0.26**△ 5.62±4.53 2.12±1.62**△对照组 30 1.51±0.49 1.03±0.38* 5.61±3.42 3.72±1.32*

3 讨 论

IgA肾病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导致的原发肾小球疾病或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大量的IgA,50%~60%患者表现为顽固肉眼或镜下血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球疾病之一[3]。我国是该病高发区,其危害性在于急性过后的潜在活动性和自身的隐匿性恶化,在确诊的5~25年内,20%~40%患者逐步恶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和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中医证候多中心流行学调查发现,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证,兼证中以湿热和血瘀证最为常见,是血尿、蛋白尿产生和反复加剧,持续难消之原因。

IgA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与IgA肾病的发病有关,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IgA肾病主因多是脾肾虚损,因七情内伤,先天不足饮食失常等多种因素耗伤正气,以至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致血尿、蛋白尿反复发作。本病属中医学“肾劳”、“尿血”、“水肿”范畴,辨证要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临床应用时两者同时兼顾,又有所侧重。临床观察还发现IgA肾病不仅虚实挟杂,而且几种兼夹证往往同时存在,如外感风热与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与瘀血阻络同时并存,使疾病更加错综复杂缠绵难愈,而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增加激素疗效,改善预后。

[1]陈香美,陈以平,李平,等.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197-201.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IgA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9-10.

[3]赵明辉.当前IgA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几点认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5):275-277.

R692

B

1004-745X(2011)10-1687-01

2011-03-26)

猜你喜欢
血尿尿蛋白肾小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