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10-16 12:36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郑白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心衰用药心理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郑白茹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血液供应的现象。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往往由感染、心律失常、贫血、妊娠或者肺栓塞等其他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以致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1]。心衰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征象,死亡率较高,需要正确、系统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严密的观察、及时准确的治疗,并且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降低患者心衰的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选择2010年2~11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82名心衰患者。其中,男54例,女28例;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平均64.3岁;冠心病心衰37例,占45.1%;扩张型心肌病衰竭19例,占23.2%;糖尿病心衰16例,占19.5%;风心病心衰10例,占12.2%。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分级标准(主要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符合心功能Ⅱ级者55例、Ⅲ级者21例、Ⅳ级者6例[3]。排除存在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低灌注)以及既往4个月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患者,因全身性疾病或酗酒导致的继发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纳入本次研究范围内。

1.2 实验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做出院指导,定期回院复查。而实验组患者除了常规出院指导外,护理人员定期家访或者电话形式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每次30min,持续4个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性别、年龄、心衰类型以及心衰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4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心理指导 因为心衰患者病程长、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病人的人格特征,个体工作生活情况,对患者讲明心衰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以及康复指导,并取得家属的配合理解,消除其焦虑、忧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进食低盐、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少于5g。减少酒精的摄入量,鼓励患者戒烟,肥胖者应当减轻体重,要注意定期检测体重的变化,而心衰伴明显消瘦者给予适量营养支持。保持大便的通畅,若发生便秘可给予轻泻剂,如开塞露等,不要让患者用力大便,预防用力导致的腹压、胸压、颅内压增高加重心衰或出现意外。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决定活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严重心衰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经常协助其翻身与活动四肢,心功能恢复的患者可进行适量的活动,但以不引起疲劳为界限。减少诱因,避免受凉感冒的发生。

1.3.3 用药指导 反复给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目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比如洋地黄类药物容易积蓄在体内导致中毒,因此,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与时间,用药期间应定时检测心率、心律,并详细记录,定时抽血查地高辛浓度,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如心率减慢,为<60次/min,频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应当暂时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对于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视血压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同时注意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支气管哮喘、低血压、心率过慢患者应避免使用倍他乐克等α、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患者出现干咳、皮疹等副反应时停止服用血管紧张素类药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服用保钾类利尿剂药物。

1.4 评价方法 采用由美国医学会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表(SF-36)测量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万崇华等方法转化为8个领域得分,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疼痛、总体健康等8个领域,总粗分为145分,各维度记分方法采用百分制。其中,0分代表最差健康状态,100分代表最好健康状态[4]。采取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生存质量8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见附表。

3 讨论

3.1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同时由于其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给家庭及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影响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是一种常用并且有效的心力衰竭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了心理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及用药护理等。心理指导是指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减少消极影响,从而使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5]。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较好地解决患者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于心衰患者同样具有效果,能消除患者焦虑、忧郁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附表 4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附表 4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3.2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衰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使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消退;由于心力衰竭自身的特点,食盐摄入量不宜过多,因此,在患者的食物供给中除了食物应具备易消化、富含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特点外,还应当注意饮食低盐性[6]。在食物的供给中,还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做出调整,本次研究中,对于肥胖者减轻体重,而心衰伴明显消瘦者给予适量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衰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衰用药心理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理感受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