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瓷“四忌”

2011-10-25 03:01张培基申卫星
检察风云 2011年6期
关键词:执壶古玩古董

文/张培基 图/申卫星

收藏古瓷“四忌”

文/张培基 图/申卫星

编者按:瓷器在藏界的分量自不待言,亦为本刊所重视。今特设《瓷行缘》专栏,专门刊发瓷器收藏过程中的经历、经验、感悟和心得。欢迎来稿,以飨读者。

元·双系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青瓷当中,已出现执壶造型。

初涉古玩市场对很多收藏爱好者而言是一件很兴奋的事,但也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从而影响自己的收藏信心、弱化心理承受能力。

其一,忌急于下手。收藏古董是对一个人历史知识、文物知识、人文知识、社会阅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验,谁若初闯“江湖”就“拔刀打斗”,难免会头破血流,败下阵来。当你看中一把古瓷壶时,最重要的是断定其真品还是赝品,是仿制品还是复制品;是古仿古,还是今仿古,等等。千万不能作“大概可以”或“八九不离十”之类的判断,一定要打消侥幸心理,在广种薄收的心态下湿手捞“干面粉”。凡急于下手者,既有无知无畏的一面,也有过于自信的一面,两者都要避免。凡事缓则圆,对没有把握的东西,哪怕有一丝的疑虑,也要缩回“手脚”,不妨先缓一缓,请懂行的朋友或专家做做“参谋”,然后再定也不晚。

其二,忌不问行情。随着市面上古董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随之越来越高。古玩市场的古瓷真真假假,有古有今,价格也虚虚实实,其中不乏蒙骗者、抬价者,喊出“天价”的也为数不少。如果不了解古玩市场的交易规则,不了解古瓷的时价和潜在价,不了解赝品的实际价格,就很容易吃亏上当。看行情,既要看所购古瓷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又要看当地乃至全国文物商店的行情,还要留意观察古玩市场上的行情,包括古玩跳蚤市场的价位,等等。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再对自己准备收藏的种类进行反复衡量,在此基础上与对方讨价还价(有关文物商店不能还价例外),切忌自持有钱白白“打水漂”,因为花了冤枉钱人家还会把你当“傻瓜”。

其三,忌良莠不分。初涉古玩,一些人容易把一些“破铜烂铁”当宝贝,误以为古董有破损、釉彩有驳落、画面已糊涂反而显得有古气古韵,以致把一些缺损的、串线的、修补过的瓷器统统收入囊中。实践证明,越是器型完整、做工精致、造型优美、釉面画面完好无损的古器皿,则越有升值潜力;反之,破破烂烂、残缺不全的,既影响审美,又影响升值。特别是城市工薪族收藏爱好者,更应走对、走正路子。当然,你若要搞学术研究,要办个人博物馆,收一些残缺、破损的但有代表性的则另当别论,因为它同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四,忌全面出击。古董到底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仅就茶壶而言,就有以金、银、铜、铁、锡、铝、铅、翠、玉、石、木、竹、瓷、陶、紫砂、澄泥、琉璃、玻璃、景泰蓝等为材料进行制作的。如在石头壶中,又有巴林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灵璧石、菊花石、朱沙石壶,等等;在瓷壶中又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古代壶中又有各个窑口的。一个人一生中想把各种茶壶收全是绝对办不到的,既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这个精力,更没有这种结果。因此,不能一味地贪大求全,以数量取胜。正确的办法是既讲求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更讲求适当的质量和种类;既要有一定的门类,又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或进行专题收藏,围绕一个朝代至几个朝代,或一个系列至几个系列,做精做细做出成绩。这既要取决于自己的理念,又要取决于自己的财力、精力和智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因追求大而全导致重点不重、精品不精,没有主题、没有成就,最后甚至搞坏自己的心情。

宋·建窑黄釉执壶

以上四条虽然还不完全,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让初涉古玩市场的朋友得到一些启示,从中感悟收藏的方式方法和行为准则,少走或不走弯路。

我从收藏古瓷壶的经历中感悟到这四条应该是禁忌的,特将自己趣藏中还颇为满意的五把宋元时代古瓷壶展示给大家,供读者参考。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执壶古玩古董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说说古玩、古董和文物
在马德里淘古董
古玩抢劫
古玩,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