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务员创新能力

2011-12-24 18:38郑海兵武文莉
行政与法 2011年3期
关键词:公务员创新能力思维

□ 郑海兵,武文莉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论公务员创新能力

□ 郑海兵,武文莉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130012)

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可以概括为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需要内外兼修,从公务员自身来说要勤于学习并优化思维方式,从组织层面来说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机制。

公务员;创新;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公务员素质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也是整个公务员队伍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因此,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迫切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公务员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⒈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承担着更多的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来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民族振兴的关键。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那样:“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复杂多变、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各级公务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方法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管理需要并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切政府工作的新规律、新理论、新方法。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创新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才能使我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把握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

⒉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矛盾、问题和风险仍然会大量存在,这就为广大公务员施展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践表明,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创新,同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离不开创新。面对艰巨的历史重任,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公务员更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⒊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国家公务员是政府的载体,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过程中,他们的能力、素质关系到国家管理的优劣和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不仅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公务员在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的作用,公务员要从执政使命和示范作用的高度,努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表率,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激发其他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推进全社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

创新是指能够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新颖而有价值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融知识、技能、智力及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一种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⒈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公务员在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思维成果的认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构成创新能力的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创新的实现程度。公务员创新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前,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创新;盲目蛮干,不会创新;嫉贤妒能,不容创新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谋划未来,增强工作中求变求新的创造性。第二,善于激发灵感,捕捉机遇。在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公务员面对各种复杂的事物和社会现象,要善于思考,学会发散思维,从一些关系党的事业和前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从一些制约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建设发展的紧迫问题上,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收入分配调整等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发现有用的信息,捕捉难得的机遇,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第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创新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公务员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时,不应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简单地用过去的框框来要求变化着的实际,而是应将中央的精神、上级的要求与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找出创新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将上级精神落到实处。

⒉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公务员个体人格特质(性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等)和精神因素(创新意识、理想、信念、道德)作用于创新活动而形成的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公务员创新人格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定信念,乐观自信。信心和信念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公务员只有保持乐观自信、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对未知领域保持较强的主动性、好奇心,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坚持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创意;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果断解决问题,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第二,具有勇敢执着、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创新是一种超越旧基础,突破旧束缚,脱离旧体系的活动,创新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障碍。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公务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做到不动摇,不退却,持之以恒地坚持创新;做到不怕反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地完成创新。第三,发扬科学的探索与批判精神。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公务员既要乐于传承有益的传统,也要具有科学的探索与批判精神,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敢于超越过时的经验和习惯,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⒊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公务员将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转化为创新行为,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公务员只有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将创新由一种愿望、意图变为现实。公务员创新实践能力集中体现在以下环节:第一,把握全局,多干实事。在充分把握全局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求真务实。对那些长期困扰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拿出具有全局意识的方案,创造性地实施解决;对那些群众普遍反映,基层强烈呼吁的问题,看准一件做一件,做成一件让群众满意一件。第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勇挑重担,着力攻难点、破难题,既要敏锐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又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通过在科学、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切实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有重大影响的难题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力争在短期内妥善解决,以此带动全局,提高整体效应。第三,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富有实效,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实话、办实事,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把创新过程变成造福一方百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勇于在比较中查找差距,以差距催生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

三、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对策

⒈勤于学习,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知识、技能是公务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没有知识就无法创新。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公务员要紧跟时代步伐,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开拓新视野。在学习方面应注重抓好以下环节:第一,增强理论素养,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深刻领悟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理论修养。其次,公务员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应扩大到世界新技术、新知识的前沿,尤其要学习和掌握好本部门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得越丰富,创新的灵感就越多,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创新成果也就越显著。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亿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新精神迸发出来,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公务员只有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树立优良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如果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就会导致教条主义,窒息理论的生命力,就会束缚创造性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因此,公务员必须克服不良学风,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在实践中运用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公务员创造性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过程。

⒉优化思维方式,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思维方式是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也是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特征。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创新的水平和成败。对此,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破除思维障碍。一是要革除旧观念。旧观念在行政管理领域突出表现为“左”的思想观念、官本位观念、裙带观念、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陈旧观念长期阻碍着创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二是要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运用习惯的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习惯于按经验办事,走老路。因此,公务员优化思维方式必须主动更新自己的观念,寻求思维方式的创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使思维从单一、单维、静态、机械的方法向多重、多维、系统和辩证的方式转变。第二,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一是超前思维,富有预见。公务员只有预先对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才能更好地把握行动的方向,处理好现存的问题,促进工作的发展。二是辩证思维,把握全局。公务员要把全局作为自己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追求,不仅看到局部的各要素,还要看到全局的大系统,统筹兼顾,寻求整体效能最优化。三是发散思维,开阔思路。公务员在处理同一问题时,要善于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多运用借鉴、联想、类比等方法,尝试从纵向、横向、侧向、反向等方向综合分析问题,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在实践中优化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经过开发训练而形成的,实践是思维的源泉。公务员优化思维方式,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汲取群众的智慧,从勤学、多问、善思入手,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如此循环往复,公务员良好的思维方式就会在实践的土壤中得到优化。

⒊完善创新机制,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保障。公务员的任何一项创新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公务员创新除了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鼓励、爱护、支持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第一,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经过开发、培养和发挥,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否则,它必然会被埋没或退化。对于公务员来说,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任人唯贤的选拨任免制度,完善公务员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把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和任免公务员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干部,要改变论资排辈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务员,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工资待遇上倾斜;对有重大创新成果的公务员,要予以重奖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第二,完善创新保护机制。创新本身就是在开拓,从风险角度看,在一定条件下,循规蹈矩、照抄照搬,安全系数是最高的,但创新系数是最低的,因为要创新就可能有失败和失误。因此,在创新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制度上、法制上完善保护创新机制。给予公务员最重要的保护就是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对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的公务员不求全责备,应该宽容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创新中出现的错误,不断完善创新;对群众的不理解要及时帮助解释和说明;对恶意的造谣重伤要坚决予以制止,最大限度地为公务员搭建没有后顾之忧的创新平台。第三,促进创新发展机制。公务员的创新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学习、不实践,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会逐渐变成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因此,要保证公务员创新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学习考核制度、公务员培训进修制度、公务员社会调研制度,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保持旺盛的创新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1]孙奎贞等.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姜春云.领导干部要做创新的引导[J].领导科学,2006,(03).

[3]李卫华.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J].理论前沿.2009,(09).

(责任编辑:高 静)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necessary for civil servants,which is composed of innovation thinking,innovation character and innovation practice.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civil servants should adhere to their own studying and try to optimize their thinking way.Moreover,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establish a series of awarding measures to guide innovation.

Key words:civil servants;innovation;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ivil Servants

Zheng Haibing,Wu Wenli

D630.3

A

1007-8207(2011)03-0063-03

2010-12-30

郑海兵 (1977—),女,吉林梅河口人,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武文莉 (1971—),女,吉林公主岭人,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2009年度校 (院)级青年课题 “领导干部提高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302。

猜你喜欢
公务员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篮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