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12-01-12 01:30陶志广王雄文吴红洁
中医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植物神经证型脾虚

陶志广,王雄文,吴红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405)

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陶志广,王雄文,吴红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405)

目的:研究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肺癌患者评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肺郁痰瘀型倾向于交感神经功能正常、增强或亢进,脾虚痰湿型倾向于副交感神经增强或亢进。肺癌各中医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各指标的降低或升高,肺癌的4种证型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可较准确反应肺癌的寒热虚实状态,而免疫功能则与肺癌虚实关系不大。

肺肿瘤;交感神经;免疫功能

为了研究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对肺癌患者评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候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09年12月住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3~84岁;I期2例,II期2例,III期14例,IV期44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NSCLC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1]。

1.2.2 分期标准

按照肺癌TMN分期系统(按UICC 5th.ed.1997分期系统)[2]。

1.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按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种分型,具体标准参照文献[1]。

1.2.4 排除病例标准

不能配合进行植物神经功能检测者。

1.3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测定

根据梁月华等[2-3]建立的方法进行。于上午9:00—10:00,令患者取坐位,安静状态下先休息(不运动、不谈笑、不进食)30 min。注意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齐同,避免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3.1 唾液量(Xl)

令受试者先做1次吞咽,然后低头,微张口,使唾液自然流出,通过漏斗收集于一刻度试管中。用秒表计时3 min,计算唾液总量(mL)。

1.3.2 收缩压(X2)和舒张压(X3)

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左臂(坐位)的收缩压(X2)和舒张压(X3),每例由实验者本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mm Hg,1 mm Hg=0.133 kPa)。

1.3.3 脉搏间隔(X4)

用秒表记录21次脉搏的总时间,计算出2次脉搏之间的间隔(s)。

1.3.4 呼吸间隔(X5)

用秒表记录11次呼吸的总时间,计算出2次呼吸的间隔(s)。

1.3.5 口温(X6)

将体温计置腋下5~10 min,其读数再加0.5℃得口温(℃)。

1.4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测定(值)的计算

1.5 免疫指标的检测

所采血液样本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检验。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的比例,NK细胞比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lgA、IgM 水平(mg/dL)。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的证型分布

肺郁痰瘀型倾向于交感神经功能正常、增强或亢进,脾虚痰湿型倾向于副交感神经增强或亢进,气阴两虚型倾向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见表1。

2.2 各证型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提示,免疫功能各指标的降低或升高,肺癌的4种分型并无明显差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正常者占多数。即使与肿瘤关系较密切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肺癌的虚实关系也不大。

表1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的证型分布

表2 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s

表2 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s

证 型 例数 NKC CD4+ CD8+ CD19+ IgG/(mg·dL-1) IgA/(mg·dL-1) IgM/(mg·dL-1)肺郁痰瘀 38 16.09 ±7.20 35.66 ±10.59 26.23 ±9.72 11.01 ±6.01 13.70 ±3.46 2.79 ±1.12 1.19 ±0.51脾虚痰湿 17 20.74 ±9.22 34.74 ±6.62 25.8 ±9.43 9.91 ±5.80 13.26 ±3.70 2.53 ±1.16 1.01 ±0.59阴虚痰热 2 14.05 ±2.47 27.00 ±12.30 37.3 ±14.99 10.30 ±4.47 17.90 ±0.57 3.14 ±1.58 1.06 ±0.80气阴两虚 5 26.98 ±16.10 34.44 ±8.93 20.70 ±8.47 6.63 ±0.96 14.50 ±2.88 2.51 ±0.65 1.00 ±0.39 F 值 2.769 0.537 1.149 0.735 1.149 0.355 0.538 P值0.051 0.659 0.247 0.536 0.337 0.786 0.658

表3 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例

表4 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例

3 讨论

中医药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临床研究中普遍存在着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各地根据专家经验有多种不同的辨证分型,未形成客观的统一标准[4]。统一而规范的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有利于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案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样不同的研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并为探求辨证论治的现代科学本质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医的证有其存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多年来证的实质研究均指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紊乱。NEI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调节内环境以达到抗肿瘤效果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从NEI角度进行病证结合研究,有助于为肺癌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量化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证”虽然与多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有关,但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的,尤其是神经系统更起着整体的调节作用,故国内学者多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来探讨证的本质[5]。多项研究较一致认为:热证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处于兴奋状态,副交感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6-7]。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肿瘤研究认为:肿瘤虚证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则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低下状态[8]。因此,将植物神经功能与免疫功能相结合对肿瘤病证进行研究,应当对肿瘤辨证的寒热虚实状态作出比较客观化的描述。李连花等对鼻咽癌做了植物神经功能与免疫状态相结合的研究[9-10],观察到绝大部分鼻咽癌患者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值低于正常值,处于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或亢进的状态。中晚期患者值明显低于正常值,虚寒证者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肺癌气阴两虚证并不多见,这与早期文献报道肺癌以气阴两虚证为主不符合[11-12]。文献报道的肺癌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多位于北方或长江流域,广东省肺癌虚证则以脾虚痰湿多见。如笔者共收集NSCLC 276例,根据有无脾虚分为非脾虚组67例,脾虚组209例(其中Ⅰ度脾虚90例,Ⅱ度以上脾虚119例),有脾虚证者占全部病例的75.7%[13]。黎敬波等[14]对 417 例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的临床调查也显示,气虚因素占76.3%,痰热占52.8%,痰湿占33.8%,阴虚占18.2%,气滞血瘀占15.1%,阳虚最少仅占3.8%,417例的证候分布按比例多少排列为:气虚痰热>气虚痰湿>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阳虚痰湿。

肺癌南北方辨证分型的差异可能与北方气候较干燥、易伤阴津,南方气候炎热、民众喜饮凉茶损伤脾胃有关。

在本研究中,肺癌辨证分型最多见的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肺郁痰瘀基本代表了肺癌实证热证,脾虚痰湿基本代表了肺癌虚证寒证。统计结果显示:肺郁痰瘀型倾向于交感神经功能正常、增强或亢进,脾虚痰湿型倾向于副交感神经增强或亢进,这表明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可反映证的寒热和虚实状态。

免疫功能方面,结果显示,不但肺癌各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无差别,且肺癌的4种辨证分型中,免疫功能正常者占多数,免疫功能指标的降低或升高,4种辨证分型并无明显不同。即使与肿瘤关系较密切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肺癌的虚实关系也不大。这个结果与大多数文献报道并不符合,但反映了临床上罹患肺癌者并非一定伴随免疫功能低下,常可见到体质健壮的肺癌患者。此结果至少可以说明,中医辨证为虚证者免疫功能未必低下,免疫功能并不能准确反映证的虚实状态。从NEI网络结构也可以得到解释,即神经系统是比免疫系统更高层次的调节系统。

[1]周岱翰.肿瘤治验集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4 -141.

[2]梁月华,孙尚拱.植物神经平衡的综合指标测定[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4):240.

[3]梁月华,谢竹藩.中医寒热本质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79,59(12):705.

[4]Mountain CF.Revi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J].Chest,1997,111(6):1710 -1717.

[5]刘亚梅,陈群,薛雨芳.中医热证本质研究进展及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54 -58

[6]富宏,彭先忠,蔡添浩.中医寒热不同证型的植物神经机能状态的探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2):152-153.

[7]谢竹藩.从尿中儿茶酚胺及cAMP、cGMP的排出量探讨中医寒证、热证的本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5.

[8]花宝金,朴炳奎.肿瘤虚证及扶正培本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60 -63.

[9]李连花,张蓓,陈徐贤.鼻咽癌中医证型与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初步研究[J].中医研究,1995,8(2):18 -21.

[10]李连花,张蓓,陈徐贤,等.鼻咽癌中医各型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相关性初步研究[J].中医研究,2000,13(2):14 -15.

[11]刘嘉湘.辨证治疗原发性肺癌310例疗效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0):3.

[12]申维玺,孙燕,刘玉梅.中医虚证与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01,16(2):126 -128.

[13]陶志广,周岱翰,周宜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证的预后分析[J].新中医,2007,39(7):102 -103.

[14]黎敬波,张征,林丽珠,等.非小细胞肺癌417例证候分布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1):73-77.?

R734.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2.09.005

1001-6910(2012)09-0010-03

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资助(编号K2090052)

2012-04-23;

2012-05-29

(编辑 李亚峰)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植物神经证型脾虚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这些征兆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炎夏躁怒 可能植物神经“纠结”了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无器质性原因的精神神经症状久治不愈时,应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