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分析

2012-01-23 09:08程玉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氯吡

程玉凤

河南省建筑医院 郑州 4500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使该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临床表现出相应的定位体征。据文献统计,TIA病人中有10%~38%(平均28%)发生脑梗死。颈动脉系统缺血和发作频繁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大[1]。2009-12-2011-12我们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缓解明显,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2]。男39例,女21例;年龄41~69岁。发作频率:(4.5±2.3)次/d;发作症状:眩晕20例,耳鸣6例,偏侧肢体运动障碍8例,偏侧肢体感觉障碍9例,记忆障碍7例,失语4例,其他表现6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1例,心脏病9例。60例患者均行颅脑CT或MRA检查,排除脑梗死及脑出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无出血倾向、血液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1)常规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2)对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予相应对症治疗;(3)氯吡格雷片(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口服,1次/d,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40 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眩晕、耳鸣等症状基本消失,2个月内随访未复发;有效: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且随访2个月内无再发作或加重;无效:眩晕临床症状及神经体征持续存在,短期内频繁发作,或转为脑梗死。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本组60例中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54/60)。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在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发动脉痉挛、微血栓形成、血脂异常、血液黏度增高所致。其症状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影响,如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对侧单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或出现对侧单或半身感觉异常。并可出现失语等。椎基底动系统TIA常见症状多见于眩晕、前庭功能紊乱、头部位置移动改变时跌倒发作,可伴有短暂记忆减退、复视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血管弹性减退、脑供血不足。因反复发作预后不善易形成脑梗死。血流动力学改变、血脂异常及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原的桥联作用在微血栓及缺血形成和发展中作用明显。氯吡格雷是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种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强抑制剂,通过可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使与之耦联的糖蛋白GPⅡb/m 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不能暴露,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之结合,并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3]。

丹红注射液主要药物成分为丹参、红花,二者配伍起到活血化瘀、通脉疏络、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稠度、预防血小板凝聚的作用,特别针对TIA伴有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微栓子及粥样斑块形成的中老年患者,通过纠正脑血管缺血、缺氧、高凝等病理状态,极大改善动脉血液循环,增加供血供氧,营养神经,缓解眩晕、耳鸣症状。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TIA临床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效果肯定。

[1] 史玉泉 .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3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吴桂萍,李田昌 .氯吡格雷研究的最新进展[J].临床荟萃,2006,21(7):516-519.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氯吡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