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110株热带假丝酵母感染分布与药敏分析

2012-01-23 10:40吴开进陈国添
微生物与感染 2012年4期
关键词:假丝氟康唑热带

吴开进,陈国添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玉林 537000

正当临床对白假丝酵母感染越来越重视并深入研究其耐药性时,非白假丝酵母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且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不敏感。为了解热带假丝酵母感染的分布与药敏状况,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0株热带假丝酵母感染分布情况和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菌株来源110株热带假丝酵母均分离自我院临床送检的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脓及伤口拭子等标本。

1.1.2仪器试剂ATB Expression 细菌分析仪及ID 32 C 鉴定板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真菌显色培养基、血平板、BIO-KONT酵母样真菌(FUNGUS)快速显色药敏试剂盒、质控菌株白假丝酵母ATCC90029和光滑假丝酵母KTCC0001 购自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真菌显色培养基,血培养瓶阳性报警转血平板,其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35 ℃培养24~48 h。在真菌显色平板选择呈蓝色菌落或血平板涂片确认为酵母后,将受试菌转种于真菌显色平板,35 ℃孵育过夜,以保证其纯度和活性[1],用ID 32 C对鉴定板菌种进一步确认,采用KONT真菌显色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法[2]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伏力康唑、依曲康唑、克霉唑、益康唑、特比奈芬11种。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操作,批试剂以ATCC90029和KTCC0001进行质量控制。

1.3 统计

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热带假丝酵母的检出率

共培养细菌标本18 423份,分离出病原体3 920株(重复标本培养出相同病原体时计1次),检出假丝酵母767株,占19.57%。其中热带假丝酵母110株,占假丝酵母的14.34%,仅次于白假丝酵母(582株,占75.88%)。

2.2 热带假丝酵母的标本来源及构成比

标本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尿液、血液、伤口拭子及足分泌物等。检出菌构成比最高为痰标本(56.36%),其次为尿液(12.72%),结果见表1。

表1 110株热带假丝酵母在标本中的分布及构成比Tab.1 Distribution of 110 Candida tropicalis strains and constituent ratio

2.3 热带假丝酵母的疾病分布

呼吸道感染63株,占57.27%;泌尿道感染14株,占12.73%;插管创伤口感染8株,占7.27%;糖尿病足感染7株,占6.36%;颅外伤、皮肤伤口感染7株,占6.36%;其他疾病感染11株,占10.00%。

2.4 热带假丝酵母的药敏结果

11种抗真菌药物中,敏感率>90.00%的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克霉唑和制霉菌素(表2)。

表2 热带假丝酵母体外药敏试验Tab.2 Susceptibility of 110 Candida tropicalis strains to 11 antifungal drugs (%)

3 讨论

热带假丝酵母是引起人体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CHIF-NET 2009~2010年全国多家中心医院酵母菌流行病研究表明,非上呼吸道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检出率约占酵母的15%,本文为14.34%,与国内近年报道的14.8%~15.9%[3,4]一致,仅次于白假丝酵母。因此,在临床关注白假丝酵母感染的同时,也要重视非白假丝酵母引起感染的变化趋势[5]。

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基础疾病和因素有关[6]。本研究显示,热带假丝酵母分布以呼吸道和尿液为主,与文献报道[7,8]一致,说明其是引起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重要致病酵母。来自插管创伤口感染的病例符合医源性感染诊断,说明热带假丝酵母也是致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9]。热带假丝酵母在颅脑外伤部位和糖尿病患者足部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增加治疗困难,甚至可成为酵母感染死亡原因之一[10]。因此,加强热带假丝酵母在不同疾病感染中的监测对正确抗感染治疗有积极意义。

从表2可见,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对热带假丝酵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0.00%,与李汇明等[4]报道一致。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但不良反应较大,临床用药少可能是热带假丝酵母对该药保持良好敏感性的原因。由于氟康唑对人体毒性小、易吸收等特点,临床将其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耐氟康唑菌株逐渐增多[11]。朱德妹等[12]研究表明,非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上升。本研究显示,热带假丝酵母对唑类药物中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36%、31.82%和26.36%,前两者与天津地区[13]的报道一致,但均高于南京地区[4]的研究结果,可能是不同地区的菌株耐药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中热带假丝酵母对特比奈芬的耐药率为87.37%,与钟晓艳等[14]报道不一致。特比奈芬用于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是否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美国传染病协会念珠菌病诊疗指南》[15]没有提及,但热带假丝酵母对其较高的耐药率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治疗时要考虑。因此,研究热带假丝酵母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并监测其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真菌药物来及时控制感染和延缓真菌的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热带假丝酵母是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性感染的重要真菌,也是医源性感染的病原体,临床应高度重视。在非白假丝酵母感染不断上升之时,正确鉴定菌种及开展体外药敏试验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经验性用药所导致的非白假丝酵母耐药率升高。

[1] 刘伟,李若瑜.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2):233-235.

[2] 冯莉,王建海.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与ROSCO药敏纸片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102-4103.

[3] 李耀军,陆华.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270-1271.

[4] 李汇明,梅亚宁.南京地区1 386株临床分离酵母的鉴定及药敏分析[J]. 微生物与感染,2010,5(4):214-217.

[5] Richter SS, Galask RP, Messer SA, Hollis RJ, Diekema DJ, Pfaller MA.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ies of Candida species causing vulvovaginitis and epidemiology of recurrent cases [J].J Clin Microbiol, 2005, 43(5):2155-2162.

[6] 朱砚萍,瞿介明.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治现状[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4):227-230.

[7] 刘一婷. 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药敏分析[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20(23):2049-2050.

[8] 赵蓬波,曹亮弘,侯晓杰.老年泌尿系深部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28-1429.

[9] 瞿良,李云,吕宇杰, 滕毅,夏正武.重视临床真菌感染问题[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92-293.

[10] Hinrikson HP, Hurst SF, Lott TJ, Warnock DW, Morrison CJ.Assessment of ribosomal large-subunit D1-D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regions as targets fo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lly important Aspergillus species [J].J Clin Microbiol, 2005, 43(5):2092-2103.

[11] 李雪芬,孔海深,杨青, 陈瑜,俞云松.六种抗真菌药物对酵母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4):426-428.

[12]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 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1):14-18.

[13] 吴玉秀,王俊妨,刘冀琴,刘锦,韩海燕,靳颖. 1 394株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34-435.

[14] 钟晓艳,陈慧玉,何加宁.1 182株念珠菌感染特性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8):816-817.

[15] 姚瑜.解读美国传染病协会2009年版念珠菌病诊疗指南[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31(2):75-84.

猜你喜欢
假丝氟康唑热带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热带小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