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概况*

2012-01-25 05:57张旭东宋成军苗光新杨志新石学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循证中风针灸

张旭东,杨 然,宋成军,苗光新杨志新△,石学敏

(1.赤城县中医院,河北 赤城 075500;2.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 遵化 064200;3.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概况*

张旭东1,杨 然2,宋成军3,苗光新3杨志新3△,石学敏4

(1.赤城县中医院,河北 赤城 075500;2.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 遵化 064200;3.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探讨近5年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概况,为中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系统评价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应慎重对待系统评价的结果,期待通过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推进针灸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针刺;中风;循证医学;系统评价/Meta分析

△通讯作者:杨志新,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循证医学与中风研究,Tel:13932483681,E-mail:yzx19972003@yahoo.com.cn。

循证医学(EBM)是指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决策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论据的基础上,这种科学论据应是当前最佳的证据。系统评价/Meta分析已被推荐为Cochrane协作网证据分级的A级(一级)证据[1]。

中风是导致人类死因的第二大疾病,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的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2]。前文[3]总结了前 5年的系统评价文献,本文总结近5年来针刺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文献,期待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学,推进针灸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1 针刺对中风后康复

1.1 中风偏瘫

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报告针刺有效。1项纳入23篇文献共2642例中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 SR[4]表明,针灸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效。1项纳入14个研究共计 978例患者的 SR[5]结果表明,在Ashworth评分、Carr-Shepherd运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髋内收肌张力评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差别,而 Fugel-Meyer评分中1项研究、Barthel指数评分中3项研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均未报道不良反应。

国外的研究大多表明针刺的疗效不确切。1项针刺对中风康复的SR[6],急性和亚急性中风包含7个临床试验,对5个试验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未显示针刺有效;慢性中风包含3个临床试验,未显示针刺有效。1项对侧针刺与同侧针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比较的SR[7]纳入8个研究,其中4个研究报告至少有1个指标对侧针刺疗效优于同侧针刺。Meta分析显示,在痊愈率方面对侧针刺优于同侧。对治疗脑梗死的分层分析也显示,对侧针刺疗效优于同侧。进一步对脑梗死和颅内出血分析,却未能显示对侧针刺的优势。结果表明,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对侧针刺优于同侧针刺的证据有限。

也有国外的研究报道针刺有效。1项纳入35篇中文文献、21篇英文文献的 SR[8],对 38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表明,针刺对中风后康复优于对照疗法。

1.2 中风后吞咽困难

1项纳入37篇文献共3697名患者的研究[9]表明,穴位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疗法,其中选用经穴28个,经外奇穴9个。廉泉使用频次(包括夹廉泉和上廉泉)最高达28次,风池20次,人迎19次,天突13次,其余经穴的使用频次均在10次以下。远端配穴常用内关、合谷、足三里,使用频次分别为7次、9次、5次。采用的阿是穴主要位于颈项和舌咽部。

1.3 其他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

1项纳入17篇文献的研究[10]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其他常用药物,且具有安全性。1项纳入15个研究1096例患者的研究[11]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痊愈率优于传统西药。1项纳入11篇文献756例中风失语症患者的研究[12]表明,针刺(或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有效,在临床治疗痊愈率、语言功能评分和口语表达水平评分方面均优于语言训练疗法。1项纳入3篇RCT包含252例患者的研究[13]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一定疗效。1项纳入7个研究共1187例患者的SR[14]表明,针刺组对假球麻痹的疗效在假球麻痹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药物组。

2 “醒脑开窍”针刺法

1项纳入25个研究、其中1个高质量文献,包含4377例中风患者的 SR[15],3个研究表明该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痊显率)和治疗急性中风以及急性中风不同病程(6h内、6h~24h、72h内、15d内)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

3 CT定位围针刺法

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945例中风患者的SR[16]表明,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优于对照疗法,有降低残疾率的趋势。

4 总结与展望

4.1 Cochrane系统评价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制作系统评价的过程中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Jadad记分评价质量,由于其记分中不包括随机分配隐藏,因此对RCT的质量评价以Cochrane协作网的评价方法为佳[17]。

4.2 对系统评价的结论应慎重看待

从1999年以来,国内每年都有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且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但质量参差不齐[17]。错误的结论易引起误导,因此对系统评价的结论应慎重看待。系统评价的制作,研究者应接受过专业培训,并且最好由临床工作者、方法学家和循证医学工作者共同参与。

4.3 展望

中医药的发展应不失中医的特色。中医药治疗有其自身规律,在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中,应当给予中医诊疗以足够的重视。期待通过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推进针灸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1]陈耀龙,李幼平,杜 亮,等.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2):127-133.

[2]刘建平.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07,48(1):26-28.

[3]杨志新,石学敏.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综述[J].上海中医药杂,2009,43(7):82-85.

[4]刘志丹,李海燕,宋 毅,等.针灸治疗中风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38-42.

[5]祁营洲,傅立新,熊 俊,等.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9,29(8):683-688.

[6]Kong JC,Lee MS,Shin BC,et al.Acupuncture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sham-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trials[J]. CMA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0,182(16):1723-1729.

[7]Kim MK,Choi TY,Lee MS,et al.Contralateral acupuncture versus ipsilateral acupunctur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0,10:41.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2-6882/10/41.

[8]Wu P,Mill s E,Moher D.et al.Acupuncture in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Stroke,2010,41(4):e171-e179.

[9]何 竟,郑 敏,何成奇,等.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9,29(1):66-71.

[10]张建博,任 路,孙 艳.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 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09,29(7):599-602.

[11]张光彩,黄叶飞,朱晓平,等.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的Meta分析[J].新中医,2011,43(2):127-129.

[12]庞 勇,吴椋冰,刘东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0,30(7):612-616.

[13]卢引明,傅立新,牟 蛟,等.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976-978.

[14]李 胜,傅立新,黄小冬,等.针刺治疗中风后假球麻痹的文献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6.

[15]杨志新,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7,27(8):601-608.

[16]江钢辉,许辛寅,陈振虎,等.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13-15.

[17]李廷谦,刘雪梅,张鸣明,等.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3):180-188.

R255.2

A

1006-3250(2012)02-0199-01

河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8408);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276103D-35);国家973项目(2006CB504504)

2011-07-17

猜你喜欢
循证中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