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作用探析

2012-01-25 05:57诸毅晖贺智倩马文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卫气灵枢

范 丹,诸毅晖,贺智倩,袁 权,裴 钰,马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作用探析

范 丹,诸毅晖,贺智倩,袁 权,裴 钰,马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神门乃心经之输穴、原穴,具有调理心经气血、宁心安神的功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经之气机。本文通过分析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经络腧穴理论,阐释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失眠证提供理论依据。

失眠;针灸;神门;三阴交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该证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眠而不酣、时醒时眠,重者醒后不能再眠,甚至彻夜难眠,次日精神萎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针灸治疗失眠不会改变正常的睡眠模式,避免耐药性及依赖性且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已有研究[1]发现,神门、三阴交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腧穴。本文结合失眠的病因病机,探讨两穴治疗失眠的主要作用。

1 滋阴潜阳,养血安神

人与天地相参,自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因为体内阴阳消长节律变化的结果。正如《灵枢·口问》所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见,只有阴阳平衡人体才能正常寤寐,而当阴阳平衡失调时便会引起“精神不治”的疾患,诸如失眠。《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可见,阴虚会扰乱心神,导致不寐。因此治疗失眠当滋阴潜阳、养血安神。“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神门作为心经之腧穴,乃是经气所注、气血渐盛的部位,而作为原穴乃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因此针刺神门能有效调节心经之气血。《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属阴而主静,调血能有效地控制体内的阴阳水平,从而发挥滋阴潜阳、养血安神之功效。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该经属脾络胃,上注于心。因此,脾经腧穴可健脾养心而善治心神疾患。三阴交调血作用突出,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肝藏血,肾主精血,作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具有养血调血作用,进而可滋阴潜阳,使浮阳入阴,“神守于内”从而起到养血安神之功用。据临床报道[2],选用神门、三阴交治疗神经衰弱(失眠)89例疗效显著。

2 调和营卫,安神助眠

人体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与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而昼夜节律的变化影响着人体营卫之气的循行。正如《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又《灵枢· 卫气行》曰:“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卫气白昼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阳主昼主动,阴主夜主静,所以白昼一般清醒入夜则多睡眠。同时,卫气能够正常出入阴阳,人才能正常睡眠。卫气出入阴阳的通道乃跷脉,跷脉司目之开合。《内经》对失眠发生的病机总体上是以卫气的运行失调即卫气独亢,与营气的平衡失调为总的病机理论[3]。如《灵枢· 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卫气运行失调,阴阳不交,跷脉盈虚失常均会引起失眠。临床报道显示[4],神门、三阴交作为调和营卫针法中的主穴,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两穴配合具有和营补阴、调和营卫、摄纳心神的功效,使卫气的出阳入阴逐步恢复,形成良好的昼夜循行规律,达到“昼精而夜瞑”的正常生理状态。

3 调理脏腑,宁心安神

正常的睡眠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由此可知,五脏功能失调会导致不寐的产生。有学者[5]认为,若要获得良好的睡眠,五脏功能必须平和有制,五脏之气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到阴阳出入而出现睡眠异常。失眠之根当责之于五脏,而神不安乃为其标。《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正所谓心藏神,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肝藏魂,魂安则寐,魂不安,则寐不宁,可见不寐的病因与心肝密切相关。此外,《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根据《古今医统大全·不寐》记载:“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可见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会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安宁从而出现失眠。失眠病位在心,但是肝、脾、胃及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当调理脏腑、宁心安神。《素问·咳论》云:“治脏者治其俞。”《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神门乃心经之腧穴、原穴,针刺神门能有效输布“原气”,濡养心神,调节心的功能,从而发挥统领精神情志的功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6]发现,电针神门穴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SPIEGEL量表评分,增加睡眠总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醒次数,加深睡眠深度,减少做梦,改善醒后感觉,电针神门复合刺五加片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刺五加片。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脉之所会,因此能够调理肝、脾、肾三脏,具有和胃降浊、疏肝健脾、交通心肾的作用,从而使脏腑各司其职、宁心安神。临床报道[7],神门、三阴交为主穴治疗失眠84例,这84例患者中有胃腑不和、肝火上扰等多种证型,选用神门、三阴交为主穴,同时辨证选取其他腧穴相配伍共同治疗失眠,其治愈率达85.7%。神门、三阴交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共同调理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宁心安神以治疗失眠。

关于失眠的发生,西医认为[3]多由于长期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有研究[8]发现,针刺治疗失眠可以通过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改善大脑皮质额叶功能,抑制皮质的自发放电,改善紊乱的脑功能,抑制亢进的交感神经,使交感与副交感之间的协调平衡趋于正常,起到安眠作用。同时针灸可能通过对神经递质的调整,如增加5-羟色胺和氨基丁酸含量,减少兴奋因子谷氨酸含量,提高血浆、尿中的褪黑素浓度等途径来改善中枢的抑制功能,有利于睡眠的维持。

综上所述,失眠的发生与阴阳平衡失调、营卫循行异常及脏腑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神门、三阴交两穴配合有滋阴潜阳、调和营卫、调理脏腑的作用,进而养血宁心、安神助眠而善治失眠证。

[1]潘 萍.针灸临床治疗失眠选穴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818-820.

[2]姚益龙,李竟成,白晓英,等.针刺治疗神经衰弱89例[J].陕西中医,2004,25(3):261-262.

[3]王玲玲.针灸学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7.

[4]陆 瑾.调和营卫法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6-7.

[5]成词松,诸毅晖,赵 莺.论睡眠的生理基础[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31-32.

[6]朱 江,刘存志,王燕萍.针灸单穴临床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0-104.

[7]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84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6.

[8]王玲玲.针灸学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

R224.2

A

1006-3250(2012)02-0205-02

范 丹(1987-),女,四川内江人,在读硕士,从事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与研究。

2011-07-08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卫气灵枢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睡前捶背 宁心安神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
采采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