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气味结合配伍减毒增效作用之探讨*

2012-01-25 05:57梁晓东唐迎雪樊凯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马钱子痹证赤芍

梁晓东,唐迎雪△,樊凯芳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马钱子气味结合配伍减毒增效作用之探讨*

梁晓东1,唐迎雪1△,樊凯芳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通过对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梳理,运用中药药性之气味配伍理论,阐释探讨其配伍减毒增效的规律和模式。

马钱子;配伍;气味结合;减毒增效

马钱子味苦性温[1],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有毒中药,在痹证(心痹、风湿痹证)等治疗上应用广泛,效果独著,已成共识。鉴于目前马钱子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有关其中毒之报道屡见不鲜,以致有些医者谈毒色变,避之如虎,影响了其独特疗效的发挥。因此,本文通过对古今医家应用马钱子减毒增效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阐释其配伍的理论意义,并试从中药药性角度探求其配伍规律,以冀对临床配伍用药有所裨益。

1 苦甘配伍

苦能燥湿,甘有缓毒、缓急止痛和补益之功。就痹证而言,《素问·百病始生》载:“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说明其形成不外乎外邪侵袭和正气虚弱两方面。《外科全生集》论马钱子“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所以,针对痹证,马钱子味苦性温,苦能燥湿,温可通络。若配伍味甘之品,一可缓马钱子毒性;二可缓解痹证等病之疼痛;三可扶助人体正气以抗邪,因此苦甘配伍,相辅相成。

1.1 配伍甘草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曰:“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朱丹溪即用制马钱子、甘草各等分,治疗腹中痞块、胃脘胀满闷痛、疼痛拒按等。方中甘草性味甘平可缓解马钱子毒性,其缓急止痛之功可增强马钱子镇痛作用。两者为伍,可使痰食消、疼痛止、痞块除,有协同增效的作用。闫雪生实验表明,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含量与马钱子单独提取相比均明显下降,其中士的宁下降达40.87%,马钱子碱下降达40.69%。证实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后,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降低毒性和解毒作用[2]。甘草对马钱子的解毒机理与甘草分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醛酸有关,因葡萄糖醛酸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增强[3]。

1.2 配伍白术

白术苦甘性温,历代本草对其功效记载颇丰,但其止痛之功易被忽视。如《五十二病方》有用其入复方,以治金伤疼痛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皆载其“主寒湿痹,死肌痉疽”,均揭示白术可用于治疗风湿痹证、疼痛类疾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振颓丸,方由制马钱子、白术等组成,“并治偏枯、痹木诸证”。同时,书中根据胃病的特点,专门拟定方药:炒白术四两,制好马钱子一两,2味如法配丸,按量服用。治疗脾胃虚弱疼痛,饮食减少、身体羸弱者,并誉马钱子为“健胃之妙药”。又曰:“若少服之,但令胃府蠕动有力,则胃中之食必速消……由斯知马钱子健胃之功效迥异乎他药也。”方中白术味甘,可缓马钱子苦温燥烈之毒性,且可助马钱子缓急止痛,两药合用有减毒增效作用。现代医家陈双全等用制马钱子3 g、白术15 g等自制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4例,总有效率为96.7%,且无马钱子中毒现象[4]。

2 辛苦配伍

辛能行、能散,苦能降、能泄。然《证治汇外·痹证》言“闭塞不通谓之痹”,说明痹证的病机关键在痹阻不通且痹阻日久会郁而化热,形成“痹阻”与“化热”并见之证。马钱子味苦降泄,可除热、可燥湿,配伍性善宣散之辛味药物,辛开苦降,相反相成。

2.1 配伍肉桂

2005版《中国药典》载伤湿止痛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辛热之肉桂配伍马钱子,可温通经脉、通络止痛,两者配伍,辛开苦降,相反相成,其甘味又可缓马钱子之毒。据闫雪生实验,马钱子与肉桂配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士的宁下降显著,证实两者配伍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降低毒性和解毒作用[5]。减毒机理为肉桂的主要成分桂皮醛,能对番木鳖碱的毒性产生拮抗作用,缓解因中毒而致的强直性惊厥[6]。

2.2 配伍苏木

临床治疗痹证时,有用马钱子配伍味辛之苏木。李伟东认为,苏木可制马钱子毒性,马钱子有大毒用时应慎重。治疗痹证时配伍苏木15 g、地龙20 g、蜈蚣3条及生龙牡各30 g,既可驱风通络又能制其毒性[7]。

2.3 配伍虫类药

临床常配伍辛散攻窜之虫类药以制马钱子毒性。如李玉和[8]在临床治疗痹证时,用地龙、蜈蚣及生龙牡伍用马钱子,既可增强马钱子驱风通络之功,又能制其毒性。李玉和认为虫类药与马钱子配伍,是治疗顽痹的“黄金搭档”,自制僵蝎马钱散治疗痹证,方中马钱子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全蝎窜筋透骨,善于走窜,逐湿除风,蠲痹通络;僵蚕散风泄热,活络通经。以上3药在方中共为主药,既可制马钱子毒性,又可增强马钱子搜风通络之功[8]。

2.4 配伍麻黄

治疗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北京市中成方选集》载疏风定痛丸,用马钱子伍麻黄,以麻黄辛散助马钱子通经络,马钱子味苦可降泄。陈晓亮等使用了4种不同的麻黄炙方法炮制马钱子,测定不同马钱子炮制品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和麻黄碱的含量,并进行了急性毒性、镇痛作用和消炎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4种不同方法炮制的麻黄炙马钱子,其毒性均小于生马钱子和药典法的砂烫品,消炎镇痛作用有所增加,说明麻黄炙马钱子可以减毒增效,其中麻黄甘草炙马钱子法和麻黄醇提液炙马钱子法较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9]。

2.5 配伍洋金花

马钱子在复方花仙子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洋金花与马钱子配伍,降低了后者的毒性,提示其配方有拮抗作用。且方中选用洋金花为君药,以其辛温峻烈之性,逐寒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痹痛;以性味苦温之马钱子为臣药,协同洋金花增强祛风湿、散结肿、强筋骨、止痹痛之力,两药合用,有协同增效的作用[10]。

3 寒温配伍

清·顾靖远《顾氏医镜·卷十三·症方发明·痹》言:“若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痛,又当易辙寻之,宜通络活血,疏散邪滞剂中,而能以降火清热豁痰之品。”不仅如此,祛风湿药多属辛苦温燥,在治疗过程中易致燥热伤阴。因此,常需佐使寒凉滋润之品,可以制其偏性,尤其是对于阴血不足之风湿痹痛或风寒湿痹,更能治疗与监制兼得。对此当代名医焦树德根据前人治痹经验曾提出了“疏风勿燥血,温散勿助火,化湿不劫阴”的用药体会[11]。可见,寒温配伍,一阴一阳,相反相成。若得甘(咸)寒养阴之品,更是堪为妙用!

3.1 配伍地龙

2005年版《中国药典》载马钱子散,及临床用《医林改错》所载之龙马自来丹,皆用马钱子配伍地龙,常用以治疗寒痹。方中地龙味咸性寒,性善走窜,两者为伍,既可以其走窜通络之功增强马钱子温通经络之效,又可以其咸寒养阴之性,防制马钱子温燥伤阴,二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功。李玉萍运用马钱子散分别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抗炎实验和镇痛实验。研究证实,马钱子散配伍后具有减毒作用,且抗炎和镇痛作用明显增强,二药合用有增效作用[12]。

3.2 配伍生地黄

现代医家李留蓦常用马钱子配生地黄、赤芍,治湿热凝结之关节肿痛等证,无1例中毒且重用生地黄60g,取其清热护阴之用及甘寒之性,以缓解马钱子的毒性。马钱子性温,与大剂性寒之生地黄及赤芍并用,去其性、减其毒、取其用[13]。江冬秀自拟“生地马钱丸”,用生地黄100 g、制马钱子60 g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结果在治疗的30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且无马钱子中毒现象。方中生地黄生精血、通血脉;马钱子能散血热、消肿痛、通脉络、畅血流,二药合用,使经络通,痹痛除[14]。

3.3 配伍芍药

芍药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两者皆为苦寒之品,具有止痛之功,临床常与性味苦温之马钱子配伍治疗湿热凝结型痹证。马钱子苦温可燥湿,配以苦寒坚阴之芍药,一可制约马钱子温燥之性,防制温燥伤阴,以缓其偏性;二可增强马钱子通络止痛的功效。如有医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马钱子配伍较大剂量之白芍、生地等,可降低其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5]。有医家应用马钱子治疗湿热凝结经络之关节肿痛时,将赤芍与马钱子伍用,疗效显著,无1例发生毒性反应,且马钱子用量较单用(0.3g~0.6g)时大,药效较单用时优[13]。李晓丽自拟马钱子单煎剂和马钱子、赤芍混煎剂给小鼠灌胃,测得 LD50分别为 0.878、1.112、2.275、2.968 g/kg。发现马钱子配伍一定量的赤芍可降低其毒性,随着赤芍用量增大,镇痛作用明显提高,说明马钱子配伍赤芍后毒性明显降低而保持或增强了其原有的止痛疗效[16]。

4 讨论

综上所述,马钱子功强效捷,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其配伍减毒增效规律的探讨。笔者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首次将有关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的药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试从气味配伍角度予以归类,初步归纳为“甘苦配伍、辛苦配伍和寒温配伍”为其减毒增效的基本配伍模式。同时,依据临床报道,选择了寒温配伍中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的马钱子和生地黄进行了实验研究,已出现了喜人的结果。因此,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配伍药对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将验证气味配伍的理论与临床意义,而且可以把单味药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还可解决由于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内涵实质难以进行深入研究的难题。这不仅可充分挖掘中医药精髓,发挥中医药优势,同时为研制开发高效低毒的新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

[2]闫雪生,朱建伟,江 波,等.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 HPLC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0):18-19.

[3]尚彩红.马钱子中毒及中毒的防治[J].临床医学,1999,19(12):50.

[4]陈双全,党永庆.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J].陕西中医,1996,17(10):452.

[5]闫雪生,朱建伟,江 波,等.马钱子与肉桂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志,2010,16(6):77-78.

[6]杨 莉.马钱子中毒与解救[J].四川中医,2006,24(6):39.

[7]李伟东,王素霞.马钱子在痹证的配伍应用[J].陕西中医,2003,24(12):1125.

[8]李玉和,李 军.虫类药方治疗顽痹四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38.

[9]陈晓亮,归筱铭,谢振家.炮制对马钱子生物碱成分和毒性药效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3):151.

[10]饶光立,李桂兰,陈建平,等.花仙子胶囊有关的急性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1):23.

[11]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5.

[12]李玉萍.马钱子散的配伍减毒增效实验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48.

[13]李留骞.马钱子应用举隅[J].河南中医,1986,6:37.

[14]江冬秀.生地马钱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32-33.

[15]田林忠,徐保来,吕海玲.口服马钱子中毒死亡1例报告[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3):56-57.

[16]李晓丽,宋振华,秦 林.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286-289.

R289.1

A

1006-3250(2012)02-0214-0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804410002)

梁晓东,男,在读博士,从事中药复方药理、毒理研究。

△通讯作者:唐迎雪,女,教授,从事中药配伍及复方药理、毒理的研究,Tel:0531-89628067,E-mail:doctoryxt@sina.com。

2011-08-02

猜你喜欢
马钱子痹证赤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马钱子现代炮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新疆赤芍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