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心理评价指标探索

2012-01-28 07:21严军锋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阳光

严军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

0 前 言

为切实贯彻《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全国高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各级主管部门现阶段应建立完善的“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全面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工作,促使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总结与改进,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不流于形式,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鉴于此,文章旨在通过介绍流畅状态、锻炼承诺的概念、研究现状,根据“评价”的概念分析流畅状态、锻炼承诺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关系,建议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中增加流畅状态和锻炼承诺这两个积极心理评价指标,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路径,以期完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研究。

1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研究现状

评价泛指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价值是在主体需要的推动下作用于客体,使客体的属性得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价值是在主体认识自身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客体,使客体属性主体化的过程[1]。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价值就是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包括个人、各类团体和学校,为了满足自身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 “阳光体育运动”属性与功能现实化、功利化和最优化。因此,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也就是衡量或判断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价值的过程。

关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意义与价值的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含义与特征的研究[2],而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研究较少,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到的相关科研论文不足10篇,如贺峰[3]从阳光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表征发展水平角度出发,认为体育教学、学校设施、认可度、活动开展、宣传、组织领导等6个方面构成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体系;姚旭霞,等[4]运用AHP法构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认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包含五个评价指标:组织领导和宣传、实施基础、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项目设置和时间空间安排以及影响因素。根据上文对 “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定义,现有关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研究仅从学校或团体这两个价值关系的主体出发,为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属性与功能满足学校或团体的需要,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指标,但却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关系的主体——个人(大学生)。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健康,相反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参加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使自己的身体锻炼的需求、心理健康的需求以及社会适应的需求得到满足,从大学生自身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确立 “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

所以在建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体系或指标时,建议引入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内容,而一些积极心理方面的评价指标能够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真实的、准确地反映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文章认为在诸多的积极心理指标中,流畅体验与锻炼承诺能充分反映锻炼者在锻炼中与锻炼后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作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中的一部分,这也是对现有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的补充与创新。

2 流畅状态

2.1 流畅状态的概念及特征

Jackson和 Marsh[5](1996)把流畅状态的理论引入到运动心理学领域,并将其界定为“一种最佳体验状态”。简单讲流畅状态指一个人完全投入、自如控制、非常享受他所从事的活动,各组织器官发挥最佳水平时所处的心理状态,其包含以下9个维度:①挑战—技能平衡(challenge-skill balance);②动作和意识融合(action-awareness merging);③清晰的目标(clear goals);④明确的反馈(unambigvous feedback);⑤专注任务(concentration on task at hand);⑥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⑦自我意识的丧失(loss of self consciousness);⑧时间的变换(transformation of time);⑨享受的体验(autotelic experience)。

2.2 流畅状态的测量工具

《状态流畅量表》(Flow State Scale,FSS)和《特质流畅量表》(Dispositional Flow Scale,DFS)均由Jackson和 Marsh根据定性研究编制而成,分别用以测量特定情境下的流畅状态以及不同个体流畅体验的倾向性,从而实现了对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心理特征的有效测量[6]。

由于初始量表某些条目在概念或统计学方面存在问题,Jackson和Eklund修正了上述量表,修正后的问卷命名为《流畅状态量表-2》(FSS-2)和《特质流畅量表-2》(DFS-2),两个量表的内容相同,只是在措辞和时态上有所变化,分别用以评价个体活动结束后即刻的流畅状态和既定情境中所体验到流畅特征的一般倾向性[7]。

2.3 大众锻炼领域流畅状态的应用研究

国外利用《状态流畅量表》(FSS)和《特质流畅量表》(DFS)所做的研究已经非常多,无论是生活、工作、休闲方面,还是在运动员的比赛或者训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竞技领域的流畅状态研究的结论与国外的大致相同,而在大众锻炼领域的流畅状态研究并不多见。如徐晓敏[8]等人对在健身俱乐部锻炼的人群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归纳的七个流畅体验的表现特征进行参数对比,发现不同锻炼年限的人群的流畅体验有差异,主要体现在“控制感”和“行动意识融合”两个特征上;不同锻炼频率的人群在流畅体验上也有差异,体现在“愉悦感”、“目标清晰”和“自我意识减弱”三个特征上;不同性别的人群的体验差异主要表现在“控制感”上。周晖[9]主要对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流畅体验做了调查,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流畅体验主要表现为五个特征:自我意识降低、清晰的目的、挑战—技能平衡、行动—意识的融合、愉快的体验;在体育活动中,男生在五个特征上都比女生更明显,而在年级上无差异,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量使各个流畅体验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特征的差异都是变化得非常一致,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量在1~2h是流畅体验特征最能出现的时候,每周的体育活动时间量在10h以上,流畅体验各个特征都极易出现。进一步地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体育活动中“清晰的目的”和“自我意识减弱”这两个特征对心理健康的“正向情绪”预测作用;“愉快的体验”这个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减缓负向情绪”有预测作用;“自我意识减弱”这个特征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力”有预测作用。上述研究基于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锻炼者流畅状态的特征,未见相关的定性研究。

2.4 流畅状态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

流畅状态的概念与特征的界定,以及过往的研究都揭示流畅状态本质上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视为人们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借鉴已有的流畅状态的研究工具与方法,开展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流畅状态的研究,根据研究得到的流畅状态特征评价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而根据评价的结果对高校现有的“阳光体育运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阳光体育运动”,也能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3 锻炼承诺

3.1 锻炼承诺的概念及研究模型

1993年Scanlan[10]等将承诺这一概念引入体育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领域,将运动承诺(Sport Commitment)定义为“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识别运动承诺的影响因素为目的的5因素论模型,包括运动承诺由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参与机会决定;随后Scanlan等又提出了运动承诺的4因素模型,模型与数据拟合很好(CFI=0.981),能很好地预测和解释运动承诺(R2=0.68)。运动承诺与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之间的关系假设得到了验证,社会约束却与运动承诺为负相关。

陈善平[11](2007)认为,随着研究进展,运动承诺概念应该细分为3类:运动职业承诺、运动组织承诺、身体锻炼承诺。根据运动承诺的定义,将锻炼承诺定义为:体育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

3.2 大众锻炼领域锻炼承诺的应用研究

Wilson Philip用5因素模型作为指导概念框架探索了运动承诺模型在锻炼领域的应用,因子分析表明:运动承诺的5个前因在锻炼领域也是有效的,并认为锻炼承诺存在两个维度“自愿的”和“必须的”;结构方程分析5个前因变量能预测承诺两个维度的31%和51%变异,对于锻炼频率只能预测12%的变异;乐趣和个人投入可以预测承诺的两个维度,而参与选择和社会约束只能预测必须的承诺;自愿的承诺是锻炼行为的唯一预测因子;

丁庆建[11](2001)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分析方法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乐趣、选择和个人投入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有正面效应,社会约束因素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有负面效应,人际关系因素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有弱的影响。陈善平[12]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中对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分析的结果与Scanlan等实证时得出的结论一致,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和社会约束能够很好地预测运动承诺,初步证明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能较好地用于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行为意图,随后陈善平[13]研究认为,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R2=0.819);通过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更为可靠(r=0.908)。

3.3 锻炼承诺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

锻炼承诺的理论构想和探索锻炼承诺决定因素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研究人们锻炼坚持或退出的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这也为“阳光体育运动”如何促使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效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路线。根据上文关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价值的定义,评价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好与坏,最客观的事实莫过于在没有任何“社会约束”的情况下,大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坚持或退出,而“阳光体育运动”锻炼承诺的研究,为解释或分析大学生坚持或退出“阳光体育运动”的行为提供了心理层面的依据。

4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研究的展望

对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实际是衡量或判断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价值的过程。已有的关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与指标的研究,忽略了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属性与功能的需要,今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应增加个体积极心理层面指标的研究。

关于运动员积极心理因素(如流畅状态、运动承诺)的研究方法与模式,为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线。而锻炼承诺作为运动承诺的一个细分,比运动承诺理论更适用于大众锻炼领域。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流畅状态与锻炼承诺的研究是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研究的必要补充,通过心理层面考察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更具操作性。同时,今后应从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和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增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流畅状态、锻炼承诺与锻炼行为坚持的关系研究,揭示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锻炼行为坚持的内在因素。

[1]欧本谷.论教育评价的本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77-80.

[2]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0-73.

[3]贺峰.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9(6):133-134.

[4]姚旭霞,赵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79-83.

[5]高峰.锻炼中流畅状态的结构及其诱发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6]刘微娜.《简化状态流畅量表》和《简化特质流畅量表》中文版修订[J].体育科学,2010,30(12):64-70.

[7]刘微娜,等.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29(11):72-77.

[8]徐晓敏,王进.流畅体验在健身锻炼中的探索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41-45.

[9]周晖,王进.大学生体育活动和网络游戏的流畅体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87-93.

[10]Scanlan,T.,Simons,J.,Carpenter,P.,Schmidt,G.,&Keeler,B.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Measurement development for the youth-sport domain[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6-38.

[11]陈善平,等.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51-54.

[12]陈善平,等.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23-625.

[13]陈善平,等.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83-1484.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