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2012-01-28 18:25魏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魏艳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集聚为基础,以旅游要素集聚为核心,以旅游产业集聚为主体形成的政府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型区域。①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政府调控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实践中,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较早提出了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思路。2010年8月,广东佛山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河南省也在“十二五”规划中列入了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内容,并确定了十个重点建设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一、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背景

旅游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轨道。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扩大旅游规模,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目前,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旅游产业集聚区,许多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

为顺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河南省“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和培育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郑州嵩山旅游集聚区、焦作云台山旅游集聚区、平顶山尧山—大佛旅游集聚区、洛阳龙门文化旅游集聚区、信阳鸡公山旅游集聚区、商丘永城芒砀山旅游集聚区、许昌鄢陵旅游集聚区、驻马店嵖岈山旅游集聚区、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应着眼于差异竞争和错位发展,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同时,要突出重点,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支撑,集中力量率先把资源品质优、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分工合作、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①旅游产业集聚区工作的重点在于整合集聚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旅游企业群体,形成旅游产业新优势,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十大旅游集聚区建设,预计河南省2015年的旅游综合收入可达1 630亿元,接待游客13 900万人次,带动90万人就业。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现状

1.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性

在河南省重点打造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中,除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和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之外,其余八个产业集聚区都是依托某一个大型的旅游景区,景区周边集聚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队、购物商店等相关产业部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旅游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产业集聚的特征。除了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外,城区也成为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核心,如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围绕着游憩商业区(CBD),在其外围形成环城游憩带,也同样呈现出地理空间的产业集聚特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使旅游产业内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客源输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大大增强。

2.政府将长期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存在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旅游产业集聚区不像其他工业产业集聚区那样具有一个产业结构替代和变迁的较长的市场竞争和积累的过程。在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初期,政府对其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影响力,从而更容易产生产业集聚现象。河南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不仅集聚了各类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队,而且还存在着许多组织机构,这些经济主体和组织结构在集聚区范围内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政府在旅游产业群的形成和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协调作用。同时,政府还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集聚区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编制、人才培训等,这些政府主导的政策和行为将长期地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3.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效应明显

旅游产业集聚区围绕形象鲜明的主题和品牌,使各种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提升整体形象,成为旅游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示范区。从目前河南省确定发展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来看,都是旅游品牌较为响亮的区域。比如,云台山旅游区、嵩山旅游区、龙门旅游区是名扬世界的知名景区,尧山—大佛旅游区、嵖岈山旅游区、鸡公山旅游区等也都是国内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些旅游区的品牌效应将对以后整个旅游集聚区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4.集聚区内企业间良性竞合关系初步形成

集聚区内旅游企业间经历了初期的集聚发展、市场的博弈和政府的调控后,基本形成了统一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竞争手段从初期集聚时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竞争;同时,企业在公认的竞争规范的基础上出现正式和非正式合作。不仅是互补型企业,同类企业间也出现了合作,在物资采购、预定、人员培训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从而带来规模效应。②

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虽然河南省现有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速度较快,初步拥有了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游览、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纪念品和商品零售、旅行社等各类企业,但是,总的看来,还是以游为主,其他要素所占的比重较小,行业内部分工不够明确,还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旅游产业链各行业的纵向链条需要进一步拓展,旅游相关行业(如农业、建筑业、商贸业、通讯业等)之间的拉动和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2.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除核心部门外,辅助行业有几十个,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旅游、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文化、文物、宗教等多部门,造成多头管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内还存在条块分割、管理缺乏一致性、多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问题。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实现其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原来的旅游资源管理和旅游产业开发的“小而全”、“小而散”的格局,改变“画地为牢、多头管理、产业脱节、管理分散”的传统体制②。

3.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亟待制定

把旅游集聚区做大做强,需要政府给予切实的优惠政策,吸引战略性投资商在此投资建设,发展大型旅游产业集团,将旅游业发展成为集聚区乃至整个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核定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从《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到《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政府提供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涵盖电价、财政、人才等多方面,而对于旅游产业集聚区目前尚未出台任何支持政策。

4.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带动集聚区内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要素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这就迫切需要大量旅游行政管理、景区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导游、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目前,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内旅游管理人才、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人才、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宾馆酒店营销管理人才、导游服务人员等专业旅游人才都十分紧缺。

四、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1.创新旅游集聚区体制机制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也涉及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等多个利益主体。因此,旅游产业集聚区应积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规范化、经营主体与配套服务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①。

河南省要加快推进重点旅游产业集聚区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可设立旅游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作为集聚区所属城市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将集聚区所属的乡镇划归管委会管理。该管委会将全权处理集聚区内行政、企业、农业和农村工作、社会事业等各项事务。该机构可下设综合办公室、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发建设局、财政局、社会事务与农村工作管理局、环保局、人事劳动局、质检监察局等,并设地税分局、土地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派出机构,并行使市政府直属局委授权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组建旅游集团,在“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开发权”四权合一基础之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将集聚区内现有旅游相关企业(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行社、旅游车队等)进行整合。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立集聚区旅游投资公司、旅游形象推广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旅游客运公司等。积极引导旅游观光游览项目、文化娱乐及主题公园、星级酒店、度假村、自驾车基地、旅行社、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等向集聚区汇集。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政府要为旅游集聚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旅游资源要素,协调旅游部门与林业、宗教、水利等各个部门的关系,在集聚区范围内形成合力,促进旅游业快速良性发展。首先,按照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的思路,制定和出台旅游产业集聚区相关发展管理条例和办法,构建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法治体系。其次,把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纳入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像扶持和发展经济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区一样出台宏观层面的特殊经济扶持政策。如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基础设施支持、融资授信支持等。在规划、环保、土地以及高端旅游休闲项目开发等问题上,在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的前提下,给予集聚区特别的支持。再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在政策制定、项目支持、资金投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②。

3.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能够实现有效的专业分工,降低成本,从而为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其他产业链不同,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经营单位、旅游商品等核心企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教育机构等为支持和辅助”的产业集群网络。各个网络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共同影响旅游产业的产出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并成为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源泉③。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旅游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和设施的建立和健全,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社会事业的联合发展,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加强各类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建立诚信合作、公平竞争的良好关系④,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4.加大旅游集聚区的投入力度

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着力解决旅游集聚区建设的投入问题。应当积极组织专家论证旅游集聚区的开发意义和重点投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集聚区发展的支持⑤,逐年增加省、市、县各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性作用。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信息化、旅游标识制作、旅游形象推广、旅游教育培训、道路、支线机场、旅游景区水电设施、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加大对集聚区旅游开发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予以贴息补助。⑥其次,寻求有实力的战略投资商作为合作伙伴。对投资主体进行整合,对于投资商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期限、投资方式等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同时,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集聚区旅游开发建设。

5.加强旅游人才体系建设

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把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创新旅游人才体制的试验区,将其打造成为旅游人才的富集区,并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⑦在旅游产业集聚区里要实行特殊的人才政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创新旅游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并加大财政的投入和扶持。

注释:

①王雪峰.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09(1):8-9.

②许汝贞,谢爱良.临沂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3):90-93.

③宁奉菊,刘桂菊,张冬梅.关于泰安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若干思考[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4):113-115.

④褚丽君,陈 雄,李富东.嘉兴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75-78.

⑤赵恒德.建立辽西走廊旅游集聚区的构想[J].江苏商论,2011,(4):118-119.

⑥王雪峰.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思考[J].商业经济,2011,365(1):31-32.

⑦王洁平.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 创建旅游发展新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0-05-12.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