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探讨

2012-03-10 01:35李飞荣
当代医学 2012年29期
关键词:上臂肋间腋窝

李飞荣

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1]。外科手术切除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些治疗方案会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将肋间臂神经切除,给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⑵临床分期为Ⅰ期或II期;⑶患者同时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⑴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⑵合并血小板质或量异常的患者;⑶合并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47.2±7.9)岁。病理类型:浸润性非特殊癌49例,浸润性特殊癌14例,非浸润性癌14例,早期浸润性癌9例。临床分期:Ⅰ期55例,II期3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手术者将腋静脉鞘膜打开后,清扫其周围淋巴结脂肪组织。在第二肋间隙与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交界处,可见走向与胸长神经垂直的肋间臂神经。手术者用左手食指轻轻勾起肋间臂神经,向两端分离,沿着神经走向分离至上臂处,将肋间臂神经、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肩胛下血管妥善保留后再清扫其他组织。如果腋窝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融合、粘连或肿大淋巴结完整性已被破坏,则将肋间臂神经切除,否则保留。

1.3 术后辅助治疗 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6个疗程的CEF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化疗。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术后持续口服三苯氧胺。阳性腋窝淋巴结数目≥4个的患者、原发灶位于乳晕区及内乳区的患者,术后应辅助放疗。

1.4 随访方式 治疗结束后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门诊随访、信函随访、入户随访等方式。记录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等情况,随访时期为12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3例,术后患肢水肿、术后出血、皮瓣坏死各1例。对照组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3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患肢水肿、皮瓣坏死、切口裂开各1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分别有4例、19例患者上臂内侧出现麻木感、疼痛感、烧灼感,因此观察组、对照组的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3%、44.2%。观察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复发率的比较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见死亡与复发情况发生。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病灶仍然局限于局部以及区域淋巴结的患者[2]。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手术方式从单一根治术发展到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保留乳房术等多种术式,其总体原则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年龄、自身要求、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3]。在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更高的术式。

传统的改良根治术强调在手术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与胸长神经,但却忽略了肋间臂神经[4]。肋间臂神经是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与第1、第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组成。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8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切除肋间臂神经。结果可见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肋间臂神经保留与否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影响较小。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于保留肋间臂神经涉及更复杂的手术操作,因此手术时间更长,但是肋间臂神经切除后,其功能亦随之受影响,因此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5]。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降低患者的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5):371-421.

[2]马立辉,胡大为,王小杰,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130-132.

[3]郭振韬,毕铁强,腾维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观察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3):259-260,268.

[4]Hsu SC,Wang HH,Chu SY,et al.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al and emot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who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J].J Nurs Res,2010,18(3):215-226.

[5]梁福美.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1):78-79.

猜你喜欢
上臂肋间腋窝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