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R)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2-03-31 12:03温国强杨健
当代医学 2012年29期
关键词:放射科伪影摄影

温国强 杨健

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X线照片和图像质量,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的投入使用,使得床旁X线摄影的照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放射科日常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为临床成功抢救患者生命提供快捷准确、高质量的X线影像依据,是放射科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200例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影像资料,探讨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搜集我院在2010年7月~2011年7月200例患者的影响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3例,年龄3~93岁,平均年龄(47.6±1.3)岁。共摄片201张,其中胸片189张,骨盆7张,四肢5张。

1.2 仪器设备 岛津移动式数字摄影X线系统MUX—100DJ。摄影后图像发送至东软公司医院RIS系统。

1.2 方法 摄影前输入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 以获得良好的配合;清除患者被照部位可以移动的体表异物,设计投照体位、曝光条件(50~85千伏,5~20毫安秒,焦-片距为90~100cm),并做好“左”或“右”的标记,曝光后直接在机上对图象进行窗宽、窗位、翻转等图象后处理,然后通过数据线上传到东软公司医院RIS系统。

1.3 评定方法 根据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1]。运用DR后处理技术进行细微调整,分别评出甲级片、乙级片、废片。甲级片:影像清晰、位置合适、无人工伪影,满足诊断要求。乙级片:影像较清晰、位置欠佳、可见人工伪影,但可以满足诊断要求。丙级片:影像欠清晰、位置欠佳、可见人工伪影,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废片:影像模糊、位置不好、或有大量伪影,需要重照。

2 结果

甲级片89例90张,甲级片率为44.5%;乙级片105例105张,乙级片率为52.5%;丙级片6例6张,丙级片率为3%,没有废片。12张照片由于个体差异及呼吸运动伪影致图像不理想,即刻根据具体情况修改投照条件重照,以便采集符合临床要求的高清晰照片。

3 讨论

3.1 床旁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的成功率 床边摄影的主要对象是危重急诊患者、复合性外伤、行牵引不易搬动者、术中或术后患者等,传统X线床边摄影,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影像质量难以保证,摄片形成过程的时间长,重照率高。随着移动DR新一代的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由于其操作方便,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能满足临床需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用日益广泛[2]。DR有利于技术员能马上观察到一次曝光成功与否,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不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可马上进行二次摄影,节省了技术人员在科室与病房之间来回冲洗胶片及回馈信息的时间,且不会产生废片。在显示屏上的图像,经过图像后处理后,在病房里临床医生可以马上看得到,为临床危急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影像依据。

3.2 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 是曝光后利用平板探测器将其接收穿过所摄人体部位的X线信息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由计算机处理后即时获得具有数字化的影像,并立即显现在显视器上的一种摄影方式,其核心部件是平板探测器[3],在曝光后5秒钟即可显示影像。系统配有可移动平板探测器以及可分拆移动滤线器,轻便耐用。而且DR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故障率极低。整机采用电瓶助力,移动轻便,出诊快速及时。

3.3 床旁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质量高,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明显减少漏诊、误诊。DR的图像质量可以通过图像灰阶与窗位的调整,提高影像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放大和缩小,可以边缘锐化、反转,清晰显示影像的细节部分,使软组织的层次感明显增强。

3.4 床旁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工作效率高,为急危重患者、不宜搬动患者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诊疗服务。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摄影X线剂量仅为传统X线的1/2左右,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加,最大限度减少重照次数,明显减少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受辐射剂量[4]。特别是急危重患者和婴幼儿,因为他们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呼吸,不能配合摄影需要的动作要求。这样,我们可以采取高千伏,高毫安,短曝光时间进行摄影,缩短X线曝光时间,减少因肢体运动导致影像模糊的情况,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照片,大大的提高了一次曝光成功性,降低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了设备的工作强度,延缓X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成本。

3.5 床旁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R)系统操作简便,患者资料和图像存储方便,传送快捷还有利于远程诊疗,与医院的RIS系统连接,真正实现放射科影像的信息化管理。

[1]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全国放射科QA—OC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3):682.

[2]覃延.移动DR系统在床旁骨骼系统摄影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9):16-17.

[3]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5.

[4]祁吉,高野下雄.计算机X线摄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

猜你喜欢
放射科伪影摄影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放射科安全管理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