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肾结石经验

2012-04-01 07:09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阴血肾阳行气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2.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见症以腰部绞痛,掣引腹痛,排尿不畅为特征,有时可伴血尿、发热等症状。手术取石既要尽可能取净结石,又要避免损伤血管,同时保存肾组织比较困难[1]。体外碎石易损伤肾实质,且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长期效果不佳。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2],根据肾结石典型的临床表现,属中医“石淋”范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现代理化检查,总结先贤治疗经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综合运用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温肾壮腰、滋阴养血等治法和药物,治疗多例肾结石病人,短期、长期疗效确切。现将中医治疗肾结石经验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笔者认为,肾结石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虚,或因久病耗伤肾阳,再加上素食辛热肥甘厚腻,湿热内生,或复感湿热之邪,内传膀胱而致。肾结石乃多种病因综合、长期作用所致,非一时、一因之果。

1.2 病机 肾结石的病位在肾和膀胱,一般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正如《医宗金鉴》云“石淋犹如碱结档,是因湿热炼膀胱”。笔者受《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论述的启发,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石淋的病机非独“湿热炼膀胱,”“肾阳不足”也是其关键病机之一,医者临证不可不察。

肾结石并非是单纯的实证,而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且以标、实、热为主的病症;同时,砂石阻滞,往往致气滞血瘀;湿热久羁,易蕴结成毒,耗阴伤阳。因此,在治疗上必须消补兼施、寒温并用方能取效。

2 治疗原则

肾结石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者肾阳不足也,标实者湿热、气滞血瘀也,因此各型肾结石的总的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补虚者补肾阳之不足,泻实者利湿通淋、活血行气;湿热之邪常常湿热蕴结成毒、热毒炽盛,宜清热解毒,灼伤血络者,辅以凉血止血;热邪久羁或使用利湿通淋药宜耗伤阴血,每佐以滋阴养血之品;出现其他相关症状者,对症用药。利湿通淋、温肾壮腰、活血行气、滋阴养血、清热解毒是笔者治疗各型肾结石必用之法,临证加减治疗各阶段肾结石疗效显著。

3 分期辨治

3.1 发病前期 肾结石发病前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一侧腰部的轻微酸痛或胀痛,疼痛较为固定,常容易忽视,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此时结石多位于肾盏之内,并多与肾组织有黏连。该阶段应以活血行气为主,利湿通淋、温肾壮腰之品次之,并稍佐清热解毒、滋阴养血之品。

3.2 急性发作期 腰部疼痛和血尿是这一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疼痛一般较为剧烈,或为绞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或股内侧。血尿为肉眼血尿(色多暗红,甚则呈酱油色)或镜下血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多明显升高,伴或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根据该期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多为湿热蕴结成毒,灼伤血络、砂石阻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所致。治疗当急则治其标,以活血行气、利湿通淋、清热解毒为主,同时热毒易伤阴劫液,大剂量利湿通淋易耗伤阴血,故应当适当加大滋阴养血之品,稍佐温肾壮腰之品,以资膀胱气化。

3.3 缓解期 腰部酸痛是肾结石缓解期的主要症状。从中医证候上看,此时酸痛部位固定,仍有气滞血瘀,常伴有腰部酸软乏力,且喜温恶寒等肾阳不足的表现,同时犹存小便色黄、浑浊等湿热蕴结膀胱的表现。因此,缓解期当以温肾壮腰、利湿通淋、活血行气为主,因热邪久羁及利湿药易耗伤阴血,滋阴养血之品应次之,再稍佐清热解毒之品,以清余毒、防感染。

4 治疗肾结石常用中药

4.1 利湿通淋 常选用的药物有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车前子、滑石、川木通、瞿麦、 蓄、白茅根等。其中金钱草、川木通二者均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通经的作用,用于肾结石甚为合拍,为笔者必用之品,宜重用至30~60 g。

4.2 温肾壮腰 常选用续断、狗脊、杜仲、川牛膝、乌药等。其中狗脊、川牛膝、乌药为笔者治疗肾结石必用之品,狗脊可补肾阳、强筋骨、壮腰膝,为补肾壮腰之佳品;川牛膝既可补肾壮腰,又有利湿通淋、活血通经之效,现代研究[3]证实,该药有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乌药有温肾、行气的作用,与大剂量金钱草合用治疗肾绞痛,可收解痉排石之功。二者均可重用至30 g。

4.3 活血行气 结石为有形实邪阻滞于肾病,势已较严重,一般活血药恐难收效[4]。有鉴于此,笔者一般多重用活血行气药,或使用具有破血行气作用的药物。常选用的药物有桃仁、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乳香、没药为笔者惯用之品,二者既可破血行气止痛,还可消肿生肌,对肾结石所致之肾、输尿管损伤有修复作用,可重用至15 g。

4.4 清热解毒 常选用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等既可清热解毒,又具有利湿通淋作用。该类药物可有效地控制、预防泌尿系的感染。

4.5 滋阴养血 肾结石的形成与湿热久蕴密切相关,而热邪易灼伤阴血;大量利湿通淋药的应用,又有耗伤阴血之弊,故滋阴养血之法,应贯穿肾结石治疗的始终。常选用的药物有旱莲草、女贞子、白芍、当归、制何首乌、生地黄、玄参等。

5 小结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笔者发现该病多由肾阳不足、膀胱湿热久蕴所致。膀胱湿热煎熬水液,日积月累,聚为砂石;肾阳不足,正气亏虚,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无力将砂石排出,终成砂石阻塞之证。砂石阻滞,局部气血不畅,肾阳不足,肾府失于温煦,故而局部出现疼痛,可为酸痛、胀痛,甚则为绞痛;热邪炽盛,蕴结成毒,灼伤血络,可出现血尿、发热等;湿邪久留,阳气受损,肾阳愈亏;热邪久恋灼伤阴血,利湿通淋之品易暗耗阴血。故笔者以温肾壮腰之品以治其本,以利湿通淋、活血行气、清热解毒以治其标,以滋阴养血复已失之阴血。标本兼治,虚实兼顾,寒热并用,通补并施,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孙元莹,郭茂松,王暴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45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8,24(6):23-25.

[2]于红方.金鸡化瘀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59-160.

[3]朱步先,朱胜华,蒋煦,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37-39.

[4]孙元莹,姜德友,王远红,等.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肾结石临证举隅[J].中国社区医师,2002(2):10-11.

猜你喜欢
阴血肾阳行气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我家秘方
行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