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2-04-12 13:22李凯琳
时代农机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银行业

李凯琳

(武汉大学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1)外资银行在华规模。截至2010年底,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16家。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23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6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外还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0家分行。

截至2010年底,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被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被批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截至2010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各项存款余额1.06万亿元,增长43.99%;各贷款余额9,137亿元,增长26.26%;总共实现税后利润77.85亿元;整体流动性比率为61.49%;不良贷款率为0.53%;资本充足率为1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8.56%。

(2)外资银行在华主要经营策略。①积极参股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利用了中资银行的网络遍布、熟悉本地市场、客户关系丰富及人力资源等优势来推进其在中国的业务,提高市场份额,相对于自建网络,成本要低的多。同时,能够更容易地规避金融当局管制,减少国家之间经济贸易摩擦和政治关系突变等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②业务集中在高端客户市场。外资银行的公司客户主要是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部分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同时,强力吸引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等优质零售客户。根据上海市中、外资银行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布情况来看。中资银行客户数量巨大,小型客户行内占比达91.73%;大型、特大型客户行内占比仅为3.28%。外资银行客户数量较少,小型客户行内占比达64.79%;大型、特大型单位行内占比达16.84%。2因为外资银行有开展财富管理的丰富经验和手段,且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优势明显优于各大中资银行。③涉足村镇银行业务。目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大型外资银行均已设立村镇分行机构。我国现有3万多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的农村信用社,但其总份额还不到整个银行业的15%,仅靠农村信用社显然难以满足占全国70%人口的9亿农民的金融需求。外资银行针对多层级的需求采用与大城市不同的策略,通过其在农村的发展熟悉市场积累经验,为未来条件具备时扩大市场份额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2.1 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影响

(1)促使股权结构多元化,治理机制日趋完善。中资银行内存在控制度不严、经营不规范、不良贷款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股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引入外资银行股东,将使股权结构转向多元化,股东的监督作用得到增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规范公司的市场行为,能很大程度得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2)有利于引入国际资本投资。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帮助中国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和吸引外资。主要表现在:第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业务包括对母国客户提供有关来华投资咨询等服务,这间接地促进了外国资本向华流入。第二,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为我国境内“三资”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我国的投资环境得到直接的改善,并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第三,外资银行能够起到带动跨国公司向东道国投资的间接作用。

(3)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通过借鉴外资公司已经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中资银行能够提高传统业务以外的高附加值业务能力;中资机构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身管理与业务能力,从而产生明显的“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

(4)增强外部竞争,迫使中资银行加快内部改革。由于金融业的长期垄断、抑制竞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普遍较为脆弱性。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深入,一些具有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赢利水平以及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的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增加了市场经营主体的数量,对中资银行形成较大的外在压力,中资银行为了保持原有地位,不得不加快内部改革,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2.2 外资银行进入的消极影响

(1)我国银行业面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挑战。我国银行业面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双重挑战。从管理体制看,外资银行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商业性经营,营业方式遵循国际惯例,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比例达到25%以上,并且短期内无法彻底摆脱政府干预。从运行机制看,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的混合运营模式。目前由于银行业发展水平和经营状况参差不齐,难以出台混业经营政策。

(2)对中资银行的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形成冲击。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使银行的国际贸易结算和信用证业务大量增加。在中间业务方面,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服务水平、便捷的结算手段、完备的业务品种以及与跨国公司之间的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外资银行办理的进出口结算业务已经占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的40%,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是应对外资银行竞争应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

(3)加剧国内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一是我国国内银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份额的逐步增加,外资银行将逐步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引发财务风险。二是外资银行的国际性强,金融交易技术复杂,但我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力度不强、监管部门尚欠协调,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金融体系的风险。三是外资银行可能把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金融风险转移到国内。目前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较高,需要加强防范。

(4)中外银行的人才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外资银行会设法“挖走”中资银行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利用高工资、出国培训等条件来吸引国内商业银行的高素质人才加盟,使本来数量就偏少的国内商业银行优秀金融人才流失,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被削弱。

(5)外资银行进入增加金融监管难度。外资银行一旦大规模进入,银行业将呈现混业经营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监管体制及水平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首先,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运营资金不到位、利用境内资金在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转移利润来逃避税收等违法违规行为。其次,外资银行将带来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提高。4

3 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的对策

3.1 政府宏观策略

第一,适当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以市场化主体为建设目标。第二,不要过度强调高存贷款市场集中度,应努力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利用本土优势,提供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创造新的赢利点。第三,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险机制,充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突破内生性约束。第四,引进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技术,提升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实施国民待遇而非超国民待遇,促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适当保护中国银行业。

3.2 中资银行微观策略

(1)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提高银行自身盈利能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努力拓展中间业务等。第二,要以盈利为核心,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正确判断和评估风险,开发和推广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第三,全面增强流动性,实施经营管理变革。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实现负债资产在结构、期限上的协调匹配,降低非盈利性资金的占用比率。

(2)强化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中资银行一是要抓好时机,利用成熟的本土化管理资源,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改革。二要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三是要建立现代企业文化,丰富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和外张力。四是加强金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国际金融人才,储备一流专业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努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合作。一是开展技术合作。中资银行熟悉本地市场状况,而外资银行则具备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强强联手后,在信用卡、证券化、电子商贸等新兴业务领域加强合作,既降低了产品开发的成本,又分散了风险。二是举办合资企业或相互持股。中资银行不仅可以获得补充资本金,而且可以相互学习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扩大对外影响力,为国际化经营和境外资本运作做好铺垫。三是结成战略联盟。中资与外资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实现各方面的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达成共赢。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2010年年报》,2011.

[2]丁磊:2006年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及我国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梁振邦: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J].金融实务,2005(2).

[4]叶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4(1).

猜你喜欢
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资银行“直面”挑战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给银行业打气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